浅谈疾病转型与神经内科学科发展建设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8958506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疾病转型与神经内科学科发展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疾病转型与神经内科学科发展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疾病转型与神经内科学科发展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疾病转型与神经内科学科发展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疾病转型与神经内科学科发展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疾病转型与神经内科学科发展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疾病转型与神经内科学科发展建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疾病转型与神经内科学科发展建设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们居住、饮食、卫生等条件的显著改善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原先威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经典传染性疾病,逐步被肿瘤,脑卒中、糖尿病、精神病以及爱滋病等慢性疾病或新型的疾病所替代。这种疾病的转型趋向可见于全球大部分国家,无论是在发达国家,比如加拿大,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印度,实际上,慢性病的危害就群体而言,大大超过了传染性疾病,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快,这些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饮食营养、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尤其是工业化、人口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健康行为

2、和疾病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非传染性疾病逐渐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死亡和致残的主因。疾病转型这一点在我国表现的非常突出,如何适应疾病模式的转变。是我们所面对着的一个多重疾病的挑战。大环境决定小氛围、社会大趋势决定了局部发展方向,所谓国运管家运、家运管命运,因此,专科与学科的发展建设,应当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社会环境、社会状况,适应疾病模式的转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康模式的转变,才具有生命力、才能获得活力,才有扩展空间与发展前景。因此学科的发展建设应当与疾病转型紧密联系。一、我国现阶段的疾病转型简况卫生部和科技部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2008年4月29日卫生部

3、发布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和不同区域死亡率差异较为明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调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调查地区死亡率来看,城乡之间的差异明显,农村高于城市19%,不同区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中、西部城市分别高于东部城市22%和25%;中、西部农村分别高于东部农村13%和15%。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死亡原因构成发生明显变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死亡原因的分类,我国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及母婴疾病死亡率比90年

4、代初第二次调查死亡率下降了34.7%。从地区分布来看,农村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及母婴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西部地区死亡率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76.5%上升到82.5%。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退行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中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是我国前两位死亡原因,分别占死亡总数的22.45%和22.32%,第三、四位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第五位是损伤和中毒,前五位的死亡原因累计占死亡总数的85%。我国城市前五位死亡原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农村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

5、、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二、神经科疾病转型现状同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人口变化相联系,神经科的疾病谱也发生明显改变, 脑血管病是神内最多最常见的病种,目前脑血管病是我国农村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城市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成为当之无愧的老大已如上述;过去作为老二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则大大减少,代之以痴呆。 和全世界比较起来我国脑血管病有两个比较大的特点:一是欧美发病率都在降低的趋势下,我国还在持续上升;二是我国脑血管病的复发率排在全世界的前列。脑血管病致残率 75%,其中40%中度致残,是老年人致残和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5年内复发率2040%。脑血管病高发病率、死亡率原因:一、由于生活方式的

6、改变,发病年龄提前,呈年轻化趋向;二、老龄化来临,老年人口增多,故发病年龄段大大延长;三、与心血管病不同,目前在预防与治疗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缺乏非常有效的防治办法。有鉴于此,我国脑血管病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仍将保持着较高发病平台。老年性痴呆是同年龄增长成正比的脑功能退行性疾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据报道,65岁以上人群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是1015%,75岁以上人群高达20%,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痴呆患者有下列特点:未富先老,老年人口基数巨大,最近全国人口调查表明,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1.2亿;另外血管性痴呆占大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和物质文明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延长,社会的老龄化日趋明显,痴呆发

7、病率将呈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已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社会人口的生存素质和生活质量。我们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也感受到这种情形。三、学科发展建设的规划与建议面对疾病转型来得快、变化大的新形势、新境况,学科建设必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根据疾病构成比例,调整医疗服务结构,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合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消耗和医疗费用,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一)制订科学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按照疾病转型与疾病谱变化,加强科室的内涵建设,神经内科应把脑血管病的防治作为突出的专科重点病种加大投入与研发,紧紧围绕这一中心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紧跟学科发展的

8、最前沿,提高科室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在学科建设规划中,我们制订了“一主两翼”发展战略:一主是以脑卒中常见多发病为主要病种,两翼:脑血管介入诊治与神经康复。建立脑卒中绿色通道、卒中病房。(二)培育学科重点病种服务链条在神经科,由于脑血管病是多病因多病种的综合性疾病,致残率、复发率高,发病时及时抢救,有效治疗固然重要,但病后的功能恢复、自主生活能力训练同样不可或缺,至于二级预防对减少复发也意义重大,因此同企业产品的售后服务一样,应加强脑血管病患者病后的日常生活指导、饮食调养、家庭护理、合理用药等配套服务,同时应总结积累资料、建立脑血管病数据库。(三)拓展新的技术领域,不断形成新的业务及利润增长点针对

9、老年性痴呆发病率逐渐升高的趋势,现阶段人们对此认识尚不深入,未引起重视这种状况,开展卫生宣教咨询,并设智障门诊;根据卒中患者大多存在言语吞咽障碍的情况,在神经康复这一较大区域,开展针对言语吞咽障碍治疗的新技术新项目。(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知识管理,开展纵向的知识传承,横向的知识交流,系统的知识创新,对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来说至关重要。(五)学科建设要注意强化管理与负荷适度相结合医疗过程基本都是脑力劳动,学科建设的人本管理,岗位责任制是主要环节,始终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强调减轻病人负担政策取向基本上是单向的,而医务人员的责任

10、与风险与日俱增 ,特别是临床医师负荷越来越重,如规范医生行为的各种新举措新制度不断出台,对医护人员的处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随着诊断手段的不断细化、专业化、多样化,医疗设备器械越来越多、检测项目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知识面要求越来越宽,检查单越来越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医疗文书层出不穷;治疗规范、治疗指南不断涌现、不断更新,医生的负荷越来越重;与之相比,辅助性检测设备由于采用自动化、数字化先进技术,在操作上由繁变简,由重变轻,工作量大大减轻;这种差别仍在不断扩大增多。实际上,在与疾病的斗争,医务工作者与病人的目标是一致的、方向是统一的,在战胜疾病上,医护人员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减轻病人负担政策取向上应是双向的,需要充分发挥医护人员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加以保护,而正是学科发展建设所依赖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