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栖居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958325 上传时间:2020-01-0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意栖居海德格尔存在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诗意栖居海德格尔存在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诗意栖居海德格尔存在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诗意栖居海德格尔存在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诗意栖居海德格尔存在主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意栖居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意栖居海德格尔存在主义(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燕连福 2014年 诗意的栖居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现代人的六种不良心理: 一是群体焦虑状态: 二是弱势心态蔓延: 三是人们互不信任: 四是情感特别冷漠: 五是浮躁心态泛滥: 六是暴力情绪激增: 今天中国人需要海德格尔式的“诗意的 启蒙” 一、存在的根本 二、存在的结构 三、存在的命运 四、存在的界限 五、人类的拯救 六、诗意的栖居 存在主义:海德格尔(德),萨特(法),加缪(法)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 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代表作存 在与时间。 一、存在的根本:此在 v 1、西方传统哲学的

2、缺撼:无根的存在 v 只研究什么是存在者(being),不问存 在本身(to be)是什么?只研究谁是存在者 ,不研究是谁在问这个问题? v 从第一个哲学家到20世纪,一直如此。 v 这种存在论,是一种无根的存在论,是 对在的遗忘。那么,谁是存在的根本呢? 传统 哲学 存在主义 在者在 思什么我思 是什么我是 询问 的对 象 询问 者本 身 v 2、海德格尔的回答:人(此在)是存 在的根本 v 海德格尔说:“岩石在,但它们并不 存在;树木在,但它们并不存在;马 匹在,但它们并不存在;天使在,但 他们并不存在;上帝在,但他并不存 在。”“存在着的物就是人,唯有人存 在着。” v 为什么说岩石不存

3、在呢?因为岩石没 有自由意识,是一种固定的现成的存 在。为什么说只有人存在呢?因为人 的存在是一种具有自由意识的存在, 一种可能的存在。 v此在(人的存在)有三个特点: v人的存在就是此在(也有人翻译为缘在、亲在) v特点一:此在不是一种现实的存在,而是一种可能的存在。 v特点二:此在不是外在的存在,而是一种内在的存在。 v特点三:此在不是一种自在的存在,而是一种自由的存在。 v特点四:此在不仅可以领悟自身的存在,还可以领悟世界的存在。 v所以说, “人是在的看护者。” 海德格尔的这种思想,跟佛家不一样:存在的根本就是“空”。 海德格尔的这种思想,跟道家不一样:存在的根本就是“道”。 海德格尔

4、的这种思想,跟西方基督教不一样:存在的根本就是上 帝。 3、受胡塞尔现象学的启发:是人激活了存在。 胡塞尔说,世界的意义是由人、由人的“先验自我”通过意向方式 赋予的: “一块矿石,由物理学家来看时它就会成为一种物理对象,由艺术 家来看时就会成为一种审美对象,而由经济学家来看时它就成为一种 价值对象。再如,我们还可以以感觉、表象、判断、期待、怀疑等不 同的意识方式看这块矿石”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王阳明“我看花时”;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现代人:没有成为存在的看护者 ,而是存在的破坏者。 为什么沙逼北京、猪投上海? 为什么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要圆? 为什么我们的PM2.5的

5、测量要爆表? 结论:人是存在的看守者 第一个启蒙:我们能否承担起存 在的看护者的责任? 二、存在的结构:人烦忙着却不免焦虑 v 1、在世在世界之中存在(Being-in-the-world) v 在世即依寓:在家,世界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v 这种“在之中”并不意味着一个现成的东西以空间的方式“一个在一个之 中”,就像水在杯子之中,衣服在柜子之中一样。 v 也不是一个叫“此在”的存在者同另一个叫“世界”的存在者“比肩并列” ,就像桌子依着门,凳子挨着墙那样。 v 它仅仅意味着对熟悉之所的“依寓”,这种依寓,不是一种客居他乡的 异在,而毋宁说就是一种亲切的“在家状态”。 v 依寓即烦忙:在手的家伙

6、 v 依寓方式:利用,放弃,浪费,谈论,考察,规定等。可 以概括为“烦忙”,其为“操作着,使用着的烦忙。” v 世界不是“自在之物”,而是“在手的家伙”。森林是林 场,山是采石场,河流是水力,风是扬帆之风,自然已经 成为“为我的自然”。 v 人与世界的关系从看转向用: v 看锤子与使用锤子,哪种方式更能把握锤子? 2、共在与他人共在(Being-with) 他人也在世。我在这个世界中,他 人也在这个世界中;我的此在,必然 打上他人的烙印。 共在即我们。共在并不意味着把他 人作为我所用的东西,而是意味着把 其当作与我同类的“人”。 既体现人在社会上不孤独,也体现 对他人的尊重。 萨特:每个人都是

7、孤独的,只有孤 独的人才有自由;同时,他人即地狱 。 (1)海德格尔:人与人之间是共在关系。共在三种情况: 一是沉沦关系:隐藏在他人之中,随波逐流,丧失个性。 二是介入关系:用自我去代替他人,越俎代庖,控制他人。 三是超脱关系:与他人保持距离,保持平衡,回应他人。 (2)萨特:人与人之间不是共在,而是冲突。 人与人之间是看与被看的关系;男人与女人之间没有爱情,只 有虐待和被虐待的关系;把人与人关在一起,是对人最大的惩罚。 (3)福柯:现代文明就是监视的文明。 医院在监视、学校在监视、工厂也在监视,文明就是规训,就 是监视。 v 3、烦:对生的体验 v 此在之于世界的在世方式是烦忙,此在之于他人

8、的共在方 式是烦神。二者都是烦。烦已经成为此在与在世、共在的交汇 点。 v 烦是我的烦:是积极的烦。是烦造就了人,人一出生,就 永远要烦。“俱生我执”。 v 烦即不圆满:表明此在总是有种东西悬欠着,处于尚未的 进行状态,所以此在就是一种可能的存在,是一种能在。唯其 不圆满,才使人不断地贪新务奇而具有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精 神,才使人生真正成为“人生”。 v 佛家的烦:出世哲学,贬义的烦, 不破烦恼,不入涅槃。 v 海德格尔的烦:入世哲学,褒义的 烦,烦造就了人生。 v 烦的女神用泥土塑形成人,请朱庇 特神把灵魂赋予人,土地神给了人泥土 之身,三人命名争执不下:农神裁决: 朱庇特在人死的时候得他的

9、灵魂,土地 神在人死的时候得到他的身躯,人活着 的时候,女神烦占有他,人的名字就叫 :homo(人),因为是由humus土 制作成的。 v 4、畏:对死的体验 v 人对生的体验是烦,对死的体验是畏。 v 虚假的人逃避焦虑:通过自欺或者虚假的信 仰来逃避。 v 真正的人面对焦虑:意识到现实与可能之间 的差别,激发潜能,增加创造性。 v 焦虑的意义:“正是通过焦虑,人认识到自由” 。 v 结论:在海德格尔看来,世界是人生命的一部 分,他人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烦恼是我生命的一部 分,焦虑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v 第二个启蒙:热爱故乡(清明祭祖)、善待他人 (为人民服务)、正视烦恼(烦是好事)、不怕畏 惧

10、(敬畏生死) v 三、存在的命运:人在与命运抗 争,但不免堕落为常人 v 1、第一阶段,被抛(throw) v 人是从虚无、无根据的地方被抛 入到这个世界。虽对人是异己的 世界,但不可避免地被抛到这个 世界。因为人是在世的存在。 v 其一,世界先于人而存在。 v 人并不创造存在,人是被抛入存在的;人由于领悟其存在、 过问其存在而得以存在,并看护着他的存在。 v 其二,被抛没有任何原因。 v 人的被抛状态是偶然的、无根据的、不可界说。正因如此, 我们不能用定义法、归纳法、演绎法来说明人的被抛状态, 都不中用。 v 其三,被抛说与其他学说不同。 v 中国孝经说:人之发肤,受之父母,人要对父母负责。

11、 v 西方圣经说: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人要对上帝负责。 v 海德格尔说: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孤苦伶仃,无依 无靠,所以,人要自己对自己负责。 v 2、第二阶段,筹划(Project )存在主义的中心观点 v 人要反被抛、不满足于被世界 规定的状况,自由的规定、计 划自己,体现人的自由本质, 强调人是可以自己规定的存在 。 v 其一,筹划指向可能性。 v 人不仅是一种现成的存在,而且是一种可能的存在,人永 远存在于可能性中。 v 其二,筹划导致存在先于本质。 v 人的存在本身永远领先于人的现成状态,人在成为状态之 际已经超越于状态了。 v 其三,人的本质就是可能性。 v 他可以选择自己,可

12、以获得自己;也可以不获得自己,或 者失去自己。 v v 对人的本质的界定: v 马克思:在其现实性上, 人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 v 海德格尔:人的本质其实 就是一种可能性,接近于梁启 超的“世界有穷愿无穷”。 v 萨特:“人是其所不是, 不是其所是”,是自由选择的 结果。 v 3、堕落或沉沦(sink)闲谈,好奇,两可 v (1)两种存在状态:一是自己做主的本真状态,一是常人专政的 非本真状态。 v 其一,本真状态:每个人都要孤独地面对世界、面对他人、面对 死亡。如果他采取决断的态度,勇敢地承担自己的惟一性和个体 性,那么他就进入了切已本真的状态。在本真状态中,我是居先 的、

13、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才真正显露出自 己的本真状态。 v 其二,非本真状态:假如一个人畏惧死亡,隐入众人或匿名的人 们之中时,那么他就进入了非本真的状态,也就是常人状态。在 这种状态中,人们居先,个人失去了自己的生存。 v (2)堕落的三种表现: v (1)闲谈 v 它表现为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振振有词、名言警语等等,但是,人 们只是传达着、烦忙着,却未始源地领会言谈之所及的存在。 v (2)好奇 v 就是烦忙于看,不断地从这一新奇跳到另一新奇,通过照面者的变异 寻求着不安和激动。但它又仅止于看,并不为了进入一种向着所见之 事的存在。 v (3)两可 v 这是此在在世的一种最根

14、本的存在方式。两可表明的是此在在常人中 的似是而非,并且总是如此“似是而非”。道听途说不可能接近真理 却又佯装真理。 v (3)常人专政: v 海德格尔写道,“常人怎样享乐,我们就怎样享乐;常人 对文学艺术怎样阅读怎样判断,我们就怎样阅读怎样判断;竟 至常人怎样从大众中抽身,我们也就怎样抽身;常人对什么东 西愤怒,我们就对什么东西愤怒。” v 这个常人就是失去个性的、平均化、普通化的人,这个常 人就是“查无此人”,这个常人的托词就是:“人家”,一切 都是常人,常人主宰着世界,它把人通向自我的道路完全封死 。 v “常人”实施着他的真正独裁:每个人的责任都被卸除了 ,都由那个“常人”出面来负责,

15、因为人人都是一般人,人人 都要一般齐。 v 中国人太常人化了: v 过去中庸化: v 一度西方化: v 缺乏创新精神: v 运-10运输机 v 中国的C919大飞机 运-10运输机 v (4) 无家可归: v 人们不仅把自己的存在让 位于常人,甚至连死也让位于 常人。 v 这些人活在世上,没有活 自己的活,而活了他人的活; 没有死自己的死,而是死了他 人的死。没有一个人活了他本 身。 v 人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找 不到自己的根,找不到自己的 家,成为无家可归之人。 v v (5)西方马克思主义受其影响,揭示了人存在的二难困境 v 人是自由的,被抛弃到这个无自由的世界。 v 人是个体的,又成为丧失个怀的常人。 v 人是无限的,又注定是有限的。 v 孔子:人的本质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v 所以,人靠自己无法解救自己。 v (6)人如何走出沉沦状态? v 萨特给出的办法:自由选择。英雄是自己选择成为英 雄的,懦夫是自己选择成为懦夫的。 v 海德格尔给出的办法:勇敢的承担自己的责任,勇敢 的面对世界、面对死亡。 v 结论:人的命运三步曲:被抛、筹划和沉沦 v 第三个启蒙:不要满足于做常人,要承担起自己的责 任。 v 四、存在的界限 v 1、存在的界限即死亡 v 存在的界限即死亡:向死而在。 v 人的此在是尚未的存在,最终有一终 结即死亡。表明人的生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