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教(学)案_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944954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材料》教(学)案_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属材料》教(学)案_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属材料》教(学)案_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金属材料》教(学)案_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金属材料》教(学)案_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材料》教(学)案_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材料》教(学)案_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课程名称:工程材料 第 周,第 讲次摘 要授课题目(章、节)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第一节 金属的塑性变形第二节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三节 变形组织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变化第四节 金属的热加工第五节 超塑性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1.了解金属的塑性变形过程;2.掌握加工硬化现象;3.熟悉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组织与性能的变化;4.掌握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重 点】1. 金属塑性变形本质;2. 冷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 经冷变形的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4.冷加工与热加工的区别;【难 点】加工硬化产生的原因及在生产中的利弊

2、,回复和再结晶现象,细晶粒钢强度高、塑性好的原因。内 容【本讲课程的引入】在工业生产中,许多金属零件都要经过压力加工,如锻造、轧制、拉丝、挤压、冲压和切削成形,压力加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金属或合金在外力作用下,都能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形,去除外力后,永远残留的那部分变形叫塑性变形。生产中常利用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进行压力加工;了解金属的塑性变形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不仅对改进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而且对发挥材料的性能潜力,提高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金属的塑性变形可分为冷塑性变形和热塑性变形两大章,在这章里我们主要讲金属的冷塑性变形。【本课程的内容】第一节 金属的塑性变形大家都知道实际金属材料都

3、为多晶体,为了解多晶体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过程,不防先看一下单晶体是怎样发生塑性变形的。一、单晶体的滑移变形金属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有“滑移”与“孪生”等不同方式,但一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滑移方式进行的。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单晶体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滑移。1.滑移的表象发生了滑移的金属试样从表面上看是什么样?图3-1 滑移如果将一个单晶体金属试样表面抛光后,经过伸长变形,再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试样表面出现许多条纹,这些条纹就是晶体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滑移面)和一定的晶向(滑移方向)滑移产生的台阶,这些条纹称为“滑移线”,在更高倍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滑移台阶实

4、际上是一束滑移线群的集合体,称为“滑移带”。同时还能看到滑移带在晶体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如图3-1所示。所以说,单晶体变形时,滑移只在晶体内有限的晶面上进行,是不均匀的。因此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在表面上看出现了一系列的滑移带,其塑性变形就是众多大小不同的滑移带的综合效果在宏观上的体现。2.滑移的机理前面分析已经知道,晶体的塑性变形是晶体内相邻部分滑移的综合表现。但晶体内相邻两部分之间的相对滑移,不是滑移面两侧晶体之间的整体刚性滑动,而是由于晶体内存在位错,因位错线两侧的原子偏离了平衡位置,这些原子有力求达到平衡的趋势。当晶体受外力作用时,位错(刃型位错)将垂直于受力方向,沿着一定的晶面和一定的

5、晶向一格一格地逐步移动到晶体的表面,形成一个原子间距的滑移量,如图3-2所示。一个滑移带就是上百个或更多位错移动到晶体表面所形成的台阶。图3-2 滑移机理示意图3.晶体的滑移面、滑移方向及滑移系前面的分析知道,晶体上的滑移带分布是不均匀的,即塑性变形时,位错只沿一定的晶面和一定的晶向移动,(并不是沿所有的晶面和晶向都能移动的),这些一定的晶面和晶向分别称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并且这些晶面和晶向都是晶体中的密排面和密排方向,因为密排面之间和密排方向之间的原子间距最大,其原子之间的结合力最弱,所以在外力作用下最易引起相对的滑动。不同金属的晶体结构不同,其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数目和位向不同,一个滑移面和

6、在这个滑移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所以不同晶体结构的金属,其滑移系的数目不同,如体心立方12个,面心立方12个,密排六方12,且滑移系的数目越多则金属的塑性愈好,反之滑移系数愈少,塑性不好,且相同滑移系数目相同时,滑移方向数越多,越易滑移,塑性越好。每种晶体中都有不止一个的滑移系,受力以后哪个滑移系先滑动呢?研究表明,只有与外力接近45取向的滑移系,才具有较大的切应力,这样的滑移系在外力作用下易于优先产生滑移,通常把这种处于有利的滑移位向称为“软取向”,反之,远离45的滑移系称为“硬取向”。4.晶体在滑移过程中的转动单晶体试样在拉伸实验时(如图3-3),除了沿滑移面产生滑移外,晶

7、体还会产生转动。因为晶体在拉伸过程,当滑移面上、下两部分发生微小滑移时,试样两端的拉力不再处于同一直线上,于是在滑移面上形成一力偶,使滑移面产生以外力方向为转向,趋向于与外力平行的转动。 可见在滑移过程中,由于晶体的转动,晶体的位向会发生变化,原来处于软取向滑移系,逐渐转向硬取向,使滑移困难,这种现象“取向硬化”,相反,原来的硬向的滑移系,将逐步趋于软位向,易于滑移,称为“取向软化”。可见在滑移过程中“取向软化”和“取向硬化”是同时进行的。二、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工程上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为位向、形状、大小不同的晶粒组成的多晶体,因此多晶体的变形是许多单晶体变形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多晶体内单晶体的

8、变形仍是以滑移和孪生两种方式进行的,但由于位向不同的晶粒是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晶粒的位向和晶界对变形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多晶体塑性变形较单晶体复杂。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单晶体比较,并无本质的差别,即每个晶粒的塑性变形仍以滑移等方式进行。但由于晶界的存在和每个晶粒中晶格位向不同,故在多晶体中的塑性变形比单晶体复杂得多。1.晶界和晶粒位向的影响图3-4 拉伸试样变形示意图有人利用仅由两个晶粒构成的试样来进行拉伸试验,经过变形后会出现明显的所谓“竹节”现象(如图3-4),即试样在远离夹头和晶界的晶粒中部会出现明显的缩颈,而在晶界附近则难以变形。该明晶界附近变形抗力大。原因在于晶界附近为两晶粒晶格位

9、向的过渡之处,晶格排列紊乱,加之该处的杂质原子也往往较多,也增大其晶格畸变,因而使该处在滑移时位错运动的阻力较大,难以发生变形。此外,不仅晶界的存在会增大滑移抗力,而且因多晶体中各晶粒晶格位向的不同,也会增大其滑移抗力,因为其中任一晶粒的滑移都必然会受到它周围不同晶格位向晶粒的约束和障碍,各晶粒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适应,才能发生变形。因此多晶体金属的变形抗力总是高于单晶体。可见,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不仅与其原子间的结合力有关,而且还与金属的晶粒度有关,即金属的晶粒愈细,金属的强度便愈高。因为金属的晶粒愈细,其晶界总面积愈大,每个晶粒周围不同取向的晶粒数便愈多,对塑性变形的抗力也愈大。此外,金属的

10、晶粒愈细不仅强度愈高,而且塑性与韧性也较高,因为晶粒愈细,金属单位体积中的晶粒数便越多,变形时同样的变形量使可分散在更多的晶粒中发生,产生较均匀的变形,而不致造成局部的应力集中,引起裂纹的过早产生和发展,因此,在工业上通过压力加工和热处理使金属获得细而均匀的晶粒,是目前提高金属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2.多晶体金属的变形过程多晶体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处于软取向的晶粒优先产生滑移变形,处于硬取向的相邻晶粒尚不能滑移变形,只能以弹性变形相平衡。由于晶界附近点阵畸变和相邻晶粒位向的差异,使变形晶粒中位错移动难以穿过晶界传到相邻晶粒,致使位错在晶界处塞积。只有进一步增大外力变形才能继续进行。随着变形加

11、大,晶界处塞积的位错数目不断增多,应力集中也逐渐提高。当应力集中达到一定程度后,相邻晶粒中的位错源开始滑移,变形就从一批晶粒扩展到另一批晶粒。同时,一批晶粒在变形过程中逐步由软取向转动到硬取向,其变形愈来愈困难,另一批晶粒又从硬取向转动到软取向,参加滑移变形。所以,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是在各晶粒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条件下,从少量晶粒开始,分批进行,逐步扩大到其它晶粒,从不均匀的变形逐步发展到均匀的变形。第二节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经过塑性变形,可使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方面。1.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经过塑性变形,随着金属外形的

12、变化,其内部的晶粒形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即随着金属外形的压扁或拉长,其内部晶粒的形状也会被压扁或拉长,一般大致与金属外形的改变成比例,当变形量很大时,各晶粒将会被拉长成为细条状或纤维状,晶界变得模糊不清,此时,金属的性能将会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如纵向的强度和塑性远大于横向等,这种组织通常叫做“纤维组织”。2.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的增加,晶粒逐渐被拉长,直至破碎,这样使各晶粒都破碎成细碎的亚晶粒,变形愈大,晶粒破碎的程度愈大,亚晶界的量便愈多,亚晶界又是由刃型位错组成的位错墙,这样使位错密度显著增加;同时细碎的亚晶粒也随着晶粒的拉长而被拉长。因此,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由于晶

13、粒破碎和位错密度的增加,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将迅速增大,即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和韧性下降产生所谓“加工硬化”现象。如图3-5。 图3-5 含碳0.3%的钢冷加工后机械性能的变化 图3-6 冲压示意图金属的加工硬化现象会给金属的进一步加工带来困难,如钢板在冷轧过程中会越轧越硬,以致最后轧不动。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加工硬化现象,来提高金属强度和硬度,如冷拔高强度钢丝就是利用冷加工变形产生的加工硬化来提高钢丝的强度的。3.织构现象的产生随着变形的发生,不仅金属中的晶粒会被破碎拉长,而且各晶粒的晶格位向也会沿着变形的方向同时发生转动,转动结果金属中每个晶粒的晶格位向趋于大体一致,即出现了所谓“织构

14、现象”。由于织构现象的出现会使金属的性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单晶体金属:晶格取向一致,各个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排列不尽相同,使得沿各不同排列的晶面和晶向上的晶体性能不同,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多晶体金属:由许多不同取向的小晶体(晶粒)组成,虽然每个晶粒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但在整个多晶体的性能就是不同取向的晶粒性能的综合表现,不具备“各向异性”的特点,各个方向上性能相同。由于织构现象的产生,使多晶体金属出现了晶格取向趋于大体一致的现象,导致出现各向异性的特点,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利的,而且变形织构甚至在退火时也难以消除。4.残余内应力在冷压力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或晶粒内各部分

15、和各晶粒间的变形不均匀,金属内部会形成残余的内应力,这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不利的,会引起零件尺寸不稳定,如冷轧钢板在轧制中就经常会因变形不均匀所残留的内应力使钢板发生翘曲等等。此外,残余内应力还会使金属的耐腐蚀性能降低,所以金属在塑性变形之后,通常都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残余内应力。第三节 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在变形金属中,由于晶粒破碎拉长及位错等晶格缺陷大量增加,内部的组织和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使金属很难进一步加工,而且使其内能升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故一旦对其进行加热造成一定的原子活动能力的条件,就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的组织和性能的变化。通常将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一、回复阶段即在加热温度较低时,原子的活动能力不大,这时金属的晶粒大小和形状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在晶内发生点缺陷的消失以及位错的迁移等变化,因此,这时金属的强度、硬度和塑性等机械性能变化不大,而只是使内应力及电阻率等性能显著降低。因此对冷变形金属进行的这种低温加热退火只能用在保留加工硬化而降低内应力改善其它的物理性能的场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