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苏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教学反思集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944816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最新苏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教学反思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最新苏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教学反思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最新苏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教学反思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最新苏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教学反思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最新苏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教学反思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最新苏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教学反思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最新苏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教学反思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2018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教学反思集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生活的诗歌,全诗表达的是少年儿童愉悦的感情。根据我课前的调查,这篇课文学生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因为上个学期音乐课老师已经教过这首歌了,所以朗读和背诵这篇课文应该不是问题。我想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然后针对学生困惑的难点再加以重点点拨来进行这课的教学。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分小节朗读这首诗歌,接着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赛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给生字正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熟读的基础上,我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你们读懂了什么?从哪个地方读懂的?用文中的诗句来回答。学生们的回答很踊跃。 我感觉北

2、京的北海公园很美!读第1小节。 小朋友们非常高兴,非常快乐!读1-3小节。 我感觉图画中的小朋友非常幸福。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这句话是把鱼儿当作人来写的。 我听了这个同学的回答,忍不住插进来问:“为什么鱼儿会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呢?”刚才回答的这位同学立刻举手回答我:“因为鱼儿也被我们的快乐吸引了,它们也很快乐!”小家伙反应真是敏捷啊! 我认为诗歌中的小朋友做完了功课再去玩,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我要向他们学习。读第3小节。 趁热打铁,我接着请孩子们把整首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几遍,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然后提出来,其他同学能帮助的就让同学帮助,帮助不了的

3、我再解释。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的是谁?“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为什么在文中要出现三次?这两个问题是我的意料之中的,一开始学生回答不出来,于是我就先抛出第2小节第1句中“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太阳”指的是什么?请学生回答。“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学生轻而易举就答对了。“太阳”指的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就五花八门了:父母、老师、美好的生活、革命先烈、太阳、红军但是他们没有能够说出“太阳”指的是我们伟大的党。我认为这也很正常,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以他们的人生阅历来回答确实是有难度的。我想老师的教就是要教在学生迷茫时吧。解决了这个

4、问题,那后面的“谁”,学生们就马上联想到是我们伟大的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出现了三次,大部分学生知道是为了表达他们愉快的心情,我适时告诉他们,这也是诗歌的一种表达方式反复,使整首诗的感情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最后再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并且背诵整首诗。2.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就该课的课程资源来说,应该很好地利用课文来理解古诗,深入体会思想感情。我教学这一篇课文后作以下几点反思。 一、品读激情,情感共鸣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蕴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我们只有通过品词、品句和品读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共鸣。因此在教学时我作以下朗读指

5、导:(一)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紧扣“两年”一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事例进行对比,结合学生平时离家时间几天就觉得很想家人了,跟作者离家“两年”对比。通过对比,学生理解了“两年”确实很长,作者也更想家乡和亲人。进而指导学生品读“两年”的语气,以突出作者离家之久,思家之切。(二)学习第一、二自然段后,让学生相应找出作者用来表达这两自然段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设计了逻辑引读: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很想念家乡的亲人,于是便这样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又一年,重阳节又到了,王维还是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他更家想念家乡的亲人,于是再这样写

6、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两年过去了,年复一年,年年如此,佳节如期而至,思乡肝肠寸断,他依然这样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通过层梯式的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这“一年一度”这个平谈的数字感觉到作者思乡的内心世界,思乡之情随之升腾。此时多作任何的分析都是多余,惟有这朗朗的书声才能表情达意。我想这就以读代讲的魅力吧。 二、讲写结合,训练表达 由于是由文入诗,文中的意思与诗中的大概一致,在学生理解课文中与之相对的诗句后,相机安排了一个讲写结合的训练。先让学生结合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来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动笔写写每句诗的意思。这一说一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语

7、言训练的规律。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要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里走一个来回。来就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回就是从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前面部分是学习短文引出思乡之情;后面讲写结合则是由思乡之情回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思乡之情是通过哪能些语言文字来表达的。 三、课外延伸,增加积累 学习这一课文,体会思想感情之后,设计了向课外延伸这一环节。思乡之人何止王维?我国从古至今有许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时刻思念家乡和亲人。请听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听听他们倾诉思念家乡、亲人之苦。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思乡的句子,体会作者思乡之情,最后齐读,达到情感共鸣。以一思乡主题,引出一组思乡古诗,让

8、学生在学习一文时,认识更多的同类古诗,最后还安排学生搜集其他思乡之情的各种文体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使阅读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让“经典”诗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学生可以直接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感受古诗的规律和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逐渐对古诗学习产生兴趣。用诗文诵读等形式让学生增加自己的积累,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1. 古诗二首所见教学反思所见这首诗,简单明了的语句展示了“意欲捕鸣蝉”的乐趣:那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想去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下面是所见这首诗的教

9、学反思:我在所见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这样做的:在学习生字的环节中,我请同学们看“蝉”字。让学生理解蝉是一种昆虫,所以有虫字旁。同时让学生结合金蝉脱壳这篇文章,让学生如体会那小牧童想捕蝉时的神态。学生们对于接下来的学习更有兴趣了。由于所见这首古诗比较浅显,所以我告诉学生们说:“这首古诗给我们讲了一则有趣的小故事,谁能试着把它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大家听听呢?”学生们大都能理解,在围绕“意欲”一词的商讨后,就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见的意思快速地讲述了出来。而且发现经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后再记忆,学生背诵古诗的劲头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所见的教学片断中,我充分

10、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这种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池上教学反思一 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自主能力上课时候,教师要直奔主题,准确的揭示目标,让学生自学,或者自主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还要制止一些学生上课开小差,走神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一种学习行为习惯,同时表扬一些学习效果好的学生,把讲台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总结问题,同时在课堂上出现一些意外生成的问题,也可以把问题

11、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主要起一个指导作用和总结归纳的作用。二 尽力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总之,尽力做到,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意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三 善于利用课堂意外生成的问题既然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要必须按照自己备课的思路来,要善于发现课堂中出现的备课之外学生出现的问题,同时要善于抓住,把问题抛给学生,

12、先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最后教师才总结四 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1. 在课堂上,要改变以往教师平铺直述的教授方法,尽量多让学生去说,去问,去表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4.荷花教学反思以“荷花”入文,应该说古今诗歌散文中是非常多的,爱“莲”之人多如牛毛。苏教版国标版十二册中,关于“荷花”的文章也有好几篇。比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二下)、荷花(三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下)。文人爱莲,世人也爱莲。而叶圣陶的荷花应该说是名篇了,短短三百余字,让我们感受到另一种荷花之美。叶先生的荷花既不是“我看见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冷战。小鱼来了,在荷叶下嬉戏

13、,雨点来了,在荷叶上唱歌”,也不是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是给人一种独特的陶醉。荷花应该说是传统篇目,我们小的时候就学过,而这篇文章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不是前三段的,而是“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想到这里,我问自己是不是我的学生学习这课,这一段也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永恒?我又问自己,为什么这一段在我的头脑中留下这么年没有忘记?思考之中,我感觉到这是因

14、为“陶醉”会让人终身难忘。何为陶醉?词典中说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感受之中就是陶醉。叶先生的确沉浸在荷花之中了,否则写不出这么美的文章。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如何让他们也陶醉呢?记得教我的老师是这样做的:大声读,反复读,人人都能够高声背诵。老师弹着琴,让我们轻声背,反复练,并且参加学校朗诵比赛。看来,我以前的语文老师是花了代价的,从内心上也感谢我的语文老师,让美文走进了我的世界。现在看到荷花,我还会吟诵,因为童年的记忆没有消失。今天,也应该让学生这样享受式的读,因为只有读,才能产生最佳的感受。继续思考着这一课,我个人认为还应该把陶醉这个词还给孩子,让孩子明白陶醉是多好的事。人的一生,所看的景一定很多,所

15、经历的事一定不少,让自己陶醉与其中的事肯定不是一件。陶醉对于一个人来说那是最美的,也最值得回忆的。陶醉的故事对于他人来说,其实同样是美的。如何把自己的陶醉奉献给世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陶醉用笔记下来,写成文章。所以说,通过这一课的教学,用陶醉引领学生从另外一种角度明白写作的价值,对于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因为收获的是陶醉,所以最幸福!因为收获着陶醉,所以最美!5.石榴石榴一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课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本次我进行了第二课时的上课精读课文。我确定了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的新词,了解石榴树的枝叶、花朵以及果实的特点。通过品读,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美。(重点说拟人修辞手法)2.学习课文,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习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写。3.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学习拟人句。 第一课时,我已经让学生学习了生字、词语,朗读了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并且讲读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驰名中外”这个词的意思(名气很大,国内外有名。) 第二课时,我从复习课文脉络入手,石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