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情况的报告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18944270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情况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情况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情况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情况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情况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情况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情况的报告(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情况的报告一、全县教育总体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县教育以创建“双高双普”合格县和教育强县为契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高中教育跨越发展为重点,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质量,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每一个适龄儿童与青少年提供充分的、基本均衡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基本

2、完成,全县教育结构更趋优化协调,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发展壮大,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前教育全县现有幼儿园193所,在园幼儿19364人,其中公办幼儿园20所,入园幼儿3634人,民办幼儿园173所,入园幼儿15730人。城镇适龄儿童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97.8%,农村适龄儿童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95.7%,幼儿入园率逐年提高。(职成幼教科)义务教育全县公办中小学169所,在校学生50021人。其中,公办小学136所,在校学生31701人;公办初级中学(含九年制学校)27所,在校学生18320人。现有民办中小学7所,在校学生927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

3、到100%,巩固率达到99.97%,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5.81%,初中辍学率控制在0.07%。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实现免试就近入学,“择校热”明显降温,全县义务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基础教育科)高中教育全县现有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15682人,普通高中教育迅速发展,中招改革成效显著,高考质量连年稳步提升。全县共有省级示范高中1所,省级标准化高中6所。普通高中教育呈现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内涵式发展,优质教育资源增幅明显。(基础教育科)职业教育全县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3446人,电工、钳工、焊工等各类应用专业开设齐全,创建市级骨干示范专业3个,先后建成周至县职教中心实训基地

4、和周至县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强县富民工程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全县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普遍提高,职业教育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基础能力进一步加强,基本形成了以职教中心为龙头的职业教育新格局。(职成幼教科)特殊教育全县特殊教育学校2所,其中公办1所,在校学生69人,民办1所,在校学生59人。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和特殊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基础教育科)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一是资金投入与教育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县教育投入总量严重不足,全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全县部分农村小学仍存在办公用房紧张,个别农村小学仍存在部室不全的现象,制约了

5、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二是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师资仍然紧缺,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初中教师学科性缺员现象突出;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缺乏,幼儿园教师还存在一定缺口。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学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需要不断提升。学校教育理念还不够开放,创新还不够大胆,规章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育人环境氛围不浓,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较为单一,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不够明显,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学校特色化不够明显。三、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加大经费投入,提供财力保障1.切实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优化

6、财政支出结构,将教育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落实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从2019年起,全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增加,其中新增财力的20%用于教育;继续落实好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教育的政策。2.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保障体系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建立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出资和捐资教育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3.完善各级教育

7、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完善中省财政和地方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落实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建立中小学食堂供餐经费管理长效机制。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畴。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随着财力增强,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财政投入水平。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筹集经费投入的机制。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做好国家助学金

8、、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和资金管理工作;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建立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高中阶段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4.依法管好教育经费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加强对教育经费分配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与审计,提高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收费管理,严禁乱收费。坚持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计财科)(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十四五”期间,

9、计划投资59700万元,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61所,其中改扩建小学134所、初中25所、九年制学校2所。新建及加固改造校舍面积23.53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地39.84万平方米;改造大门、围墙、校园硬化绿化等附属设施,配备课桌椅、图书、教学仪器及教育信息化设备。(规划建设科)(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增强办学活力切实增强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高度共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从制度层面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在重大教育改革实施前,进行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根据需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改革实施中,加强检查监督和定期评估,对

10、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及动态调整,避免产生大的偏差,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行使顺畅,为重大教育改革付诸实施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建立鼓励支持改革激励机制,对改革成效显著的学校,在资源配置、权力下放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支持。沿着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改革路径,加强统筹,多措并举,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充分向学校放权,通过建立“管办评分离”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推进学校分类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发挥社会参与作用,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按照“近

11、联、远引、外拓”的思路,进一步扩大基础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推行联合办学模式,加强与发达地区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优质、品牌教育资源。扎实推进优质、特色学校培育工程,力争再培育68所学校管理水平高、教学质量好、办学特色鲜明的优质、特色学校,增强优质教育的辐射力和聚集力,推动周至教育有好又快发展。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和“名校+”改革。做到领导重视,教研带动,全员参与。加强特色课程的开发和打造,做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作,认真研究新形势、新问题,拿出新方案,加快形成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常态”。加强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积极探索微课、慕课、翻转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课改之路,形

12、成一校一品牌、一课一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增强发展潜力,聚集后发优势。推动“名校+”改革工作实质化发展,切实发挥出实际作用,真正达到弱校变强,强校更强的效果,加速实现“九统一”的目标。(基础教育科)积极探索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和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方案及评价指标精神,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制定本校学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和细则,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管理的新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推动学校育人模式改革。及时总结改革工作,积累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细化评价标准,构

13、建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师德素养提升工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五条标准”和“四有教师”要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结合起来,制定完善教育行业规范守则,使广大师生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改进教师评价制度,发挥好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健全教师诚信档案,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制定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制定实施周至县中小学教师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加强教师参与职评违规违纪查处工作,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落实“师

14、德一票否决制”。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进骨干体系建设工程,加快三级三类骨干师资队伍培养与使用。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国培、省培、市培计划,加大县级培训力度。加强培训项目的过程监管和评估,抓实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全员培训,十三五期间,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新一轮培训,计划培训校(园)长和教师4万人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能力测试,并将测试常态化。加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加强校本研修成果应用。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资格国家级考试制度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推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

15、建设。积极实施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到“十三五”末,全县教师学历达标率力争达到100%。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5%,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25%;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75%,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2.5%;学前教育全体保教人员持证上岗,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其中大专学历达到85%,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15%;高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达到100%,研究生比例达到10%。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机制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全面实施全员岗位聘任,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16、的原则,择优聘用,优胜劣汰,探索教师合理流动与退出机制,认真解决好初级中学富余教师的分流问题,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增强教师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因地制宜,着力推动大学区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实现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继续实施城镇教师支教计划。落实“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职称),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政策。职称评定向边远地区及体育、音乐、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倾斜。完善教职工请假考勤制度,加强教师日常管理。完善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不断完善以工作绩效为导向的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以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为契机,以深入推进“大学区”校长教师交流为载体,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