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区雷竹笋用林造林技术规程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18943484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壤区雷竹笋用林造林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红壤区雷竹笋用林造林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红壤区雷竹笋用林造林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红壤区雷竹笋用林造林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红壤区雷竹笋用林造林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壤区雷竹笋用林造林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壤区雷竹笋用林造林技术规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江西省地方标准DB XX/ XXXXXXXXX红壤区雷竹笋用林造林技术规程Afforestation techniques for shoot-producing stand of Phyllostachys violascens in red-soil region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XX/ XXXXXXXXX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林地环境要求15造林地选择26林地规划27整地28造林39成活率、保存

2、率和发竹率310幼林管护311培育技术412病虫害防治513建档6附录A(资料性附录)雷竹笋用林允许和禁止使用的农药7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江西省林业厅提出本标准由江西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海霞、曾庆南、程平、彭九生、余林、甘然。8红壤区雷竹笋用林造林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江西红壤区雷竹笋用林培育技术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母竹选择与移栽、幼林管护、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技术档案管理等。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红壤区雷竹笋用林培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

3、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标准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雷竹早竹的一个变种。优良笋用竹种之一,原产于浙江临安、余杭一带。近年来,引种到赣东北红壤区,适应性良好,并逐步发展成当地笋用竹主要经营竹种之一。3.2 母竹 用作移栽造林的竹株。3.3 立竹密度单位面积上活立竹的株数,用“株/hm2”表示。3.4 底肥基肥,栽植前施的肥料。3.5 套种在雷竹种植后前2年的株行间播种或栽植其它作物的种植方式。4

4、林地环境要求4.1 基本要求雷竹笋产地应选择立地条件适宜、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的红壤农业生产区域,远离工矿区和公、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4.2 土壤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二级标准要求。4.3 水环境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的规定。4.4 空气环境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二级标准要求。5 造林地选择5.1 气候年平均气温1018,极端最低温不低于-13,年降水量1000 mm以上。5.2 土壤土层深度50cm以上,红壤土,疏松、湿润、排水良好,无大石块,石砾含量小于10%,pH值4.57.0。5.3 地形海拔300m以下、坡度小于15的丘陵缓坡地,背风向

5、阳,光照充足,地下水位1m以下。5.4 其他交通便利,机动车可通达,靠近水源。6 林地规划6.1 灌溉一般50亩地配备一个水塘或蓄水池,蓄水量150t以上,用于生产和林区防火。6.2 道路将林地规划成田字网格状,每隔3050m设置1条机动车道,用于生产物资及竹笋采收等运输。田字网格线可设计成与主干道平行或垂直。7 整地7.1 砍灌翻垦前全面砍灌和清理造林地一次,砍倒的杂灌依次铺放在栽植行间,不炼山,待嫩枝叶脱落或腐烂后再将剩余物清除。砍灌最好在8月底前完成。7.2 全垦整地全面深翻造林地。在栽植的1个月之前完成。山地或旱地可采用人工及机械全垦方式。人工整地深度不低于30 cm;机械(挖掘机)全

6、垦整地深度大于50 cm,且土块细化,地表近于平整。清除树蔸、石块、杂竹鞭。田地采用机械(挖掘机)全垦整地,整地深度约80100cm,以超过田地底部保水层10-20cm为宜,将保水层破坏以免林地积水。7.3 挖穴根据造林密度,呈“品”字形布点挖穴,即相邻的两行起始栽植穴应错开半个株距。穴长约60cm,宽约40cm,深约40cm。栽植穴的长边方向与山坡等高线平行。8 造林8.1 施底肥每穴施腐熟农家肥10kg,或复合肥0.25kg,与回填土充分拌匀。8.2 造林密度10001200株/hm2,株行距3m3m。8.3 造林季节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中旬、梅雨季节中期或10-11月。掌握好水分平衡,除

7、严寒、酷暑和笋期外,其他季节也可造林。8.4 母竹要求选择1-2a生、胸径24cm、枝叶茂盛、分枝较低、无病虫害、鞭芽饱满的健壮竹为母竹;采运母竹时要求留枝36盘,留来鞭20cm以上、去鞭30cm以上,保留去鞭健康笋芽3个以上,不伤鞭芽、鞭根及秆柄。8.5 栽植先将表土回填于穴底,回填厚度视母竹土球高度而定,将母竹土球置于穴正中,保持竹鞭呈水平状态,地面竹秆顺其自然,不一定强求直立,栽植深度以比母竹原产地深度深5 8 cm为宜。填土时从四周向中间慢慢填塞,表土放在下面,心土放在上面,分层踏实,使鞭根与土壤密接。注意不得损伤秆柄和鞭芽。在填土接近土球表面时一次性浇足定根水,再覆土至母竹周围成馒头

8、形,风大处或秆歪斜的母竹须搭设支撑架。9 成活率、保存率和发竹率造林成活率95%以上,保存率90%以上,发笋率85%以上。10 幼林管护10.1 套种前2年宜间作豆类、花生、绿肥等作物,以耕代抚。不能套种玉米等高秆作物和攀援型藤本作物,也不宜套种红薯等喜肥作物。中耕不能损伤竹鞭和笋芽,并将间作物收获后的秸秆腐熟后埋于林地内。10.2 松土除草未套种的林份每年6月和9月各进行1次松土除草,直至竹林郁闭。杂草翻埋于土中。10.3 未套种林地施肥在造林当年的秋冬季节,沿栽植处四周沟施有机肥5.07.5 kg/株,所留的新竹于每年2月和9月在其附近穴施复混肥0.25 kg /株。10.4 浇灌排水造林

9、当年栽植穴处经常盖草覆土保持湿润,土壤干燥时,及时浇水。林地积水时,及时排水。10.5 疏笋养竹及时疏去弱笋、小笋及虫笋,保留健壮竹笋,促使长成新竹。幼林期间,局部地方(一般在栽植穴附近)竹株过密应及时疏伐小竹、弱竹。10.6 护笋护竹笋期禁止放牧,平时严防牲畜危害。11 培育技术11.1 竹林地管理11.1.1 劈山轮休年或休垦带于7-8月进行一次。11.1.2 松土除草每年9月进行一次,松土深度1015 cm,杂草埋入土中。11.1.3 浇灌排水9月笋芽分化期遇持续干旱,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进行浇灌。出笋之前15d至出笋期间遇持续干旱,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进行浇灌。11.2

10、 施肥11.2.1 施用肥料施N:P:K为3:1:24:1:2的配方复混肥为主。11.2.2 施肥方式11.2.2.1 撒施 将肥料均匀地撒在地面,垦复时翻入土中。11.2.2.2 穴施在距竹秆基部30 cm处的坡上方开挖约1520 cm深、20 cm宽的半月形沟,施入肥料并随之盖土。11.2.2.3 沟施沿等高线水平开沟,深1520 cm,宽约20 cm,沟距22.5 m,施入肥料并随之盖土。11.2.3 施肥时间、用量施肥时间、用量参见表1。表1 施肥时间、用量名称施肥时间种类用量方法长笋肥3月含氮素较高的复混肥总量的30%穴施行鞭肥4月含氮素较高的有机肥或复混肥总量的50%撒施或沟施孕笋

11、肥8-9月含磷钾的有机肥或复混肥总量的20%沟施或穴施11.3 挖笋11.3.1 春笋采挖,每隔1天挖1批次,从出土开始至春笋结束全程可挖笋。11.3.2 按市场商品笋规格要求挖笋,同时挖除、弱笋、退笋,清除虫笋。注意不损伤竹鞭、鞭芽和鞭根,挖后及时覆土。11.4 留笋养竹11.4.1 留养时间在出笋高峰期的中后期选留合适的竹笋。11.4.2 留养质量要求留养健壮饱满、匀称、无病虫危害、地径大于4cm的竹笋,并使新竹均匀分布。11.4.3 留养数量立竹度保持在1.5万2.2万株/ h,1-4a生立竹数量比为3:3:3:1,每年留笋养竹50007500株/h,保证成竹45006750株/h,留养

12、的竹笋在竹林中均匀分布。11.5 水分管理7-9月笋芽分化期遇持续干旱,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进行浇灌。出笋之前15天至出笋期间遇持续干旱,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时进行浇灌。12 病虫害防治12.1 防治原则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重于治”为基本原则,通过加强竹林培育、合理肥水管理、改善竹林环境、增强抵抗能力,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可建设太阳能灯光灭虫系统,有选择地使用化学农药。12.2 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利用其趋化性,用糖醋液、性信息素、卤水、腥味进行诱杀,利用其潜伏习性和假死性,进行机械或人工捕捉,利用其上树上竹习性,设置阻隔环或毒环捕杀。12.3

1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利用细菌、真菌及生物制剂等微生物防病治虫。条件许可时,可在竹林中养鸡,以鸡治虫。12.4 农药防治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无效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农药。笋前期1个月及笋期内禁止使用农药,其他时间允许有条件地使用农药。允许和禁止使用的农药产品参见本标准附录A。13 建档13.1 档案内容详细记载造林规划设计、立地条件、母竹来源、栽植培育等技术作业情况,竹林结构情况以及竹材、竹笋产量情况。13.2 要求13.2.1 及时、清楚、准确无误记录有关内容。13.2.2 原始资料不得涂改。13.2.3 资料要有连续性,建立专门档案并永久保存。AA附录A (资料性附录)雷竹笋

14、用林允许和禁止使用的农药A.1 允许有条件地使用的农药见表A.1表A.1 雷竹笋用林允许使用的农药及使用标准农药名称防治对象剂型常用药量施用方法杀虫剂抑太保竹螟5%EC00ml/hm2-900ml/hm2喷雾锐劲特地老虎5%EC255ml/hm2-500ml/hm2喷雾特效菊巴马乳油竹线盾蚧、竹蚜虫稀释1000倍-2000倍喷雾吡虫啉竹蚜虫10%EC稀释2500倍-3000倍喷雾敌百虫三龄前小地老虎90%晶体1500g/hm2喷雾辛硫磷地下害虫50%EC750ml/hm2-1500ml/hm2喷雾、浇根绿色威雷卵圆蝽微胶囊剂稀释300倍喷雾苏云金秆菌竹螟、毒娥稀释600倍喷雾白僵菌竹螟、毒娥粉包1530只/hm2喷雾功夫乳油竹线盾蚧2%5%稀释1000倍-2000倍喷雾氰戊菊酯跳甲、竹蚜虫、竹线盾蚧、若虫20%稀释1000倍-2000倍喷雾杀菌剂多菌灵竹丛枝病50%WP稀释500倍-1000倍喷雾粉锈宁竹秆锈病、根腐病、丛枝病25%WP225g/hm2-450g/hm2喷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