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李****室 文档编号:118928909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2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量120分钟,总分120分)班级 姓名 学号 计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28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高邈(mio)酝酿(nin)竦峙(zh) 水藻(zo)B锥形(zhu) 薄雪(b) 烘托(hn) 唱和(h)C吝啬(s) 嘹亮(lio) 禅心(chn) 莅临(wi)D抚摸(f) 花苞(bo) 淅沥(x) 屋檐(yn)【答案】 A 【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B项中“薄”应读bo;C项中“莅”应读l;D项中“抚”应读f2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

2、改正。(3分)(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轻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 (2)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夫,披着蓑,带着笠的。( ) (3)总是美丽而使人爱念的雨啊!( )【答案】(1) (轻清) (2) (带戴) (3)(念恋)【解析】考查同音字的书写,要求学生平时熟记并区分常用同音字。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3分)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答案】D【解

3、析】考查成语的运用,平时要识记常用成语,尤其是课本中所学的成语。掌握它们的感情色彩,并能恰当地运用。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为了防止失窃事件再次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B通过学习学校颁发的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我们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C七年级(5)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D任何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意志。【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

4、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要先熟知病句类型。单句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语意重复等;复句病句类型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或滥用,或残缺,或位置错误,或搭配错误。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AB C D【答案】C 【解析】本题排列句子顺序,也就是考查对句子内部关系的理解能力。(2) 按原文默写(共5分,

5、每空1分)6. (1)树叶子却绿得发亮, 。(朱自清春)(2)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名句是: , 。【答案】 (1)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潮平两岸阔 (3)断肠人在天涯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三)按要求答题(共8分)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

6、识,探究下面一段话中蕴含的物候规律。(3分)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答案】 阿里山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物候的理解与掌握。影响物候的因素有: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由材料中的“山上”“山间”“山脚”以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可知阿里山地

7、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8.观察右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5分)(1)请根据画面拟一个标题。(2分)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3分) 【答案】(1)标题:春光好,正读书;与春天一起读书;春光明媚读书时;阳春三月好读书;沉浸(醉)在春光里。(符合画面主题即可)(2)示例 春光迷人,花枝招展,蝴蝶翩翩起舞,绿草如茵。姐弟俩背靠着背,席地而坐,捧着书本,陶醉其中。阳光洒在了脸上,知识滋润了心田。(画面内容完整,有情景,语言生动连贯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能力。(1)标题既要扣题又要醒目,根据人物活动(读书)及环境(满眼春色)拟写。(2)首先确

8、定描写顺序,可先描写环境后写人物活动;然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注入情感,做到有情有景。语言力求生动形象,可运用修辞手法。二、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28分)(一)母亲为我做棉被 天还没有冷时,娘就从百里外的乡下给我送来了一床新棉被。 俗话说:“秋风凉,娘心慌。”每年进入中秋八月,自家责任田里的半亩棉花刚开,娘就在阳光很好的午后去摘棉。棉花一朵一朵地开,娘就一朵一朵地摘。摘下来的头喷棉花,是娘给我这个唯一不在她身边的孩子的专用棉。用它絮棉被,絮棉衣。娘常说:“一条棉被七斤三,暖暖和和过冬天。”娘把头喷棉花摘回来后,背到房顶上,铺上苇席,将棉花晒得干干的,透透的。然后,背到三里开外的邻村轧花坊将

9、棉花弹成棉絮。回家后,她便把这白云一般的棉絮照旧背到房顶上,苇席用笤帚扫过,将新买的白崭崭的被里铺上去,便开始絮棉被了。只见娘把棉絮撕成巴掌大小的棉片子,一片一片往白被里上沾,沾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可着被里摊成蓬蓬松松、厚厚道道的一大片。接着,娘便把印着大朵大朵红牡丹图案的花被面覆盖上去,再把用秫秸秆儿扎成的箅子放到上面,用手摁来摁去,待棉絮稍微踏实些后,娘就把比花被面宽出两三指的白被里从四边挽上来,腿跪在上面,然后在头皮上润润针,便飞针走线起来。我在旁边看了,怀疑这还是不是平日动作有些缓慢的母亲。阳光下,清楚可见她的头发和眉毛上落满了细细的棉花绒毛,似一层初霜,闪着亮儿。这就是儿的娘亲啊!此

10、时,八月的阳光照着母亲,照着老屋,而花喜鹊则在枝头跳来跳去,喳喳叫着,伴着娘哼着的好听的小曲,温馨得有让人想落泪的感觉。如果有邻家婶儿上房,就会打声招呼:“给儿子做棉被哪。”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听娘那愉悦的口气,就像戏里的花木兰打了胜仗归来一般。 新棉被做好后,娘从房上抱下来,放到炕头上。这时,父亲收工回来了,摸摸暄腾腾的被子,风趣地说:“嗬!能把人暖和个跟头。”妹妹从学校回来了,嗅嗅被子,说:“好香的阳光味儿!”弟弟从外面疯跑回来了,一见炕上的新棉被,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上去就翻筋斗。父亲在一旁看了笑眯了眼,娘便举起

11、扫炕用的笤帚在弟弟的屁股上轻轻拍打着:“你个猴崽子。快下来,看给你哥弄脏了。”在一床新棉被面前,一家人高兴得像过年。现在已进入冬季了,夜里比前些日子冷了不少。离家在外的我从橱子里搬出娘做的那床新棉被,捂在身上看书。当打开被子的一刹那,母亲味儿、阳光味儿和着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足足七斤三两的新棉被,如浸透了阳光的云彩一般,一下子将我包裹起来,还未等把身子捂热,心早已经暖暖地醉了。不如何时,两滴热泪滴到了书本上9选文使用了 的记叙顺序,叙述了母亲为“我”做棉被的事。(2分)【答案】倒叙【解析】首先要了解有哪几种记叙的顺序,注意看第一段文字是写事件的结果“母亲做好的棉被给我送来”,可以判断是倒叙。10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比喻,把棉絮比作白云,突出棉絮的白和松软,衬托了母爱的纯洁无私,既让人感动又让人可敬。【解析】首先了解有哪些修辞手法及其特征,根据文字直接判断即可。从表达母亲的爱来概括作用。11下面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