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18921948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指南(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贵州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指南(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贵州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指南(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贵州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指南(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贵州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指南(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指南(试行)(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贵州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指南(试行)2019年1月目 录1前言12适用范围13规范性文件13.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23.2标准、技术规范33.3 其他参考资料44术语与定义54.1环境污染责任保险54.2突发环境事件54.3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54.4风险物质的临界量54.5特征污染物64.6自然灾害65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程序66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96.1环境风险源指标96.1.1环境风险源现状指标96.1.2环境风险源控制指标126.2环境污染途径指标136.2.1污染物应急处理指标136.2.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排放与扩散指标146.2.3污染物累积性166.3环

2、境风险暴露指标166.3.1企业周边人群分布166.3.2污染物毒性效应177评估结果18附录一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19附录二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指标评分表201前言为促进贵州省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引导保险机构有效识别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风险,引导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企业明确认识其环境污染责任风险,提高保险机构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社会服务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

3、意见等规定,制定本指南。2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贵州省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主要适用于保险公司在承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时对投保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也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评估。3规范性文件本指南以国家公布的法律法规、规范性和指南类文件为依据。本指南参考了下列文件中的相关规定。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3.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4、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 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督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督总局令第41号);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版);重

5、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 号);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61162 号);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8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3.2标准、技术规范化学品分类核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616-201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14);化工建设项目

6、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15);石油化工企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规范(SH3015-2003);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747-2012);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21-2016);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卫监督发(2005)272号);事故状态

7、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中国石油企业标准Q/SY1190-2013);水体污染事故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运行管理要求(中国石油企业标准Q/SY1310-20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改版);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方法(第II版);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粗铅冶炼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试行);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硫酸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试行);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氯碱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6 年第 74 号);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

8、办生态201748 号);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环境保护部,2018年1月)。3.3 其他参考资料Emergency Response Guidebook 2016(北美应急响应手册)。4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4.1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指以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污染环境导致损害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4.2突发环境事件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

9、的事件。4.3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指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性,在意外释放条件下可能对企业外部人群和环境造成伤害、污染的化学物质。简称为“风险物质”。4.4风险物质的临界量指根据物质毒性、环境危害性以及易扩散特性,对某种或某类环境风险物质规定的数量。4.5特征污染物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主要指企业生产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4.6自然灾害本指南所称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5环境污

10、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程序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1)资料搜集及调研。企业提供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危险物质存量、环境、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情况等基本信息。保险机构搜集企业所在区域自然灾害情况、周边环境状况以及企业所在功能区等必需资料,有条件的通过现场调研环境、安全生产落实情况及周边环境敏感受体等事项。(2)环境风险评估。保险公司按照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自行掌握的相关资料,按照环境风险评估指标评分表开展风险评估,计算风险值R,并与风险等级表进行对应,确定风险等级。(3)评估结果与整改建议。保险公司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结果提出主要风险点,并根据风险点提出相关整改建议与要

11、求。(4)组织专家评审。组织专家组对环境风险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审,保证评审结果的公平公正。23图1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基本程序6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详见附录一),由环境风险源、环境污染途径、环境风险暴露三类指标构成。6.1环境风险源指标环境风险源指标主要用于评价环境风险源释放的释放风险。环境风险源指标包含环境风险源现状指标与环境风险源控制指标2个一级指标(详见附录二)。6.1.1环境风险源现状指标环境风险源现状指标包括5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危险物质存量、超标排放污染物累积,生产工艺,企业环境风险源的聚集程度,区域自然灾害风险。(1)危险物质存量:用危

12、险物质存量与临界量比值中的最大比值表征。Qmax=MaxwiWi式中:Qmax为危险物质存量与临界量的最大比值;wi为每种风险物质的存在量,i=1,2,n;Wi为每种风险物质的临界量,i=1,2,n。风险物质临界量的参数选取参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附录A。(2)超标排放污染物累积:计算方法为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毒=i=1ncic0i式中:P毒为超标排放的有毒有害、危险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Ci为超标排放的第i种有毒有害、危险污染物的排放浓度,i=1,2,n;c0i为超标排放的第i种有毒有害、危险污染物的排放标准,i

13、=1,2,n。P=j=1kcjc0j式中:P为超标排放的一般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Cj为超标排放的第j种一般污染物的排放浓度,j=1,2,k;c0j为超标排放的第j种一般污染物的排放标准,j=1,2,k。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认定依据需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第一批)和需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第二批);危险污染物的认定依据2016年8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 第39号)。(3)企业生产工艺:企业生产现状很好:企业生产设施和工艺水平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的鼓励类;企业生产现状较好:企业生产设施和工艺水平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

14、本)(2013年修订)中的允许类;企业生产现状一般:企业生产设施和工艺水平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的限制类;企业生产现状较差:企业生产设施和工艺水平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的淘汰类。(4)企业环境风险源的聚集程度:企业环境风险源的聚集程度用企业环境风险源聚集度表征。Q=i=1nqiQi式中:Q为企业环境风险源聚集度;qi为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i=1,2,n;Qi为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i=1,2,n。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参数选取参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附录A。Q100,则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总体环境风险等级极高;10Q100,则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总体环境风险等级较高;1Q10,则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总体环境风险等级较低;Q1 时,则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总体环境风险等级极低。(5)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等级用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和发生频率表征。严重性通过国家自然灾害响应救助响应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通知/申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