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地形地貌课件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920352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地形地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地形地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地形地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地形地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地形地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地形地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地形地貌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 地形(地貌),本专题对应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区域地理中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中地形部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山峰,山脊,徒崖,山谷,鞍部,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1. 微观地形:,2宏观地形: 地表形态按海拔高低和起伏大小(相对高度)可分为五种基本地表形态:, ,海拔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很大,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相对高度大 ,海拔较低(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200以下),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海拔较低(2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地面平坦,起伏很小 ,海拔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地面平坦,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无一定标准,大

2、小均有,中间低四周高 3地形剖面图: 直观地显示某条剖面线上 ,和状况 。,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地面起伏,坡度徒缓,地形类型,地势,4.描述地形特征:,,如以山地、高原为主; ,如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数值特征,如地势起伏较大,大部分海拔低于200米; 地形分布特征,如西部以高原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 地貌类型,如冲积扇平原、河口三角洲。,二、地球圈层结构及地壳物质循环,16、风化、侵蚀、搬运、 堆积作用,18、重熔再生作用,17、变质作用,15、冷却凝固作用,三、内力作用与地形 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形的塑造:,平行,褶皱山脉,垂直,弯曲变形,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伏,温

3、度、压力,火山,稳定,活跃,地球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壳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板块内部地壳 ,板块边缘地壳 。,2、板块与地形,东非大裂谷,海沟,海沟、岛弧链,褶皱山系,干旱、半干旱,渗漏,高温多雨,河床加深、加宽和变长,高山,冰碛,黄土堆积,颗粒大、比重大,冲积扇,沙滩,拓展延伸: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干旱、半干旱地区以 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 地貌和

4、地貌。 高山地区多 ,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风力作用,流水沉积,冰川作用,流水侵蚀,(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 ,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上图所示) 冰川作用:高山上部 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高山峡谷,侵蚀,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 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等 。,侵蚀作用,堆积地貌,(3)应用外力地貌判断风向的方法:,(4)应用外力地貌判断

5、河流流向的方法: 2河流地貌的发育,溯源侵蚀,侧蚀,五、区域地形 1中国地形: 地形类型多样,以 为主;地势 ,呈三级阶梯。 2世界地形: 洲:(1)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洲:(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2)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3)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洲:(1)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2)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山地高原,亚,非,西高东低,欧,(3)冰川地形广布。 洲:(1)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2)南北纵列三大

6、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3)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洲:(1)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2)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洲:(1)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2)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 洲:(1)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洲(2 350 m); (2)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 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北美,南极,南美,大洋,地表多碎石、岩石多裂缝,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气候干旱风化严重,植被破坏严重,地表崎岖坡度大,修建护坡设施、加固房屋等,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及应急措施;提高人民防灾意识等,退耕还林、恢复植被等,六

7、、地质灾害(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等高线图中关注4个考察重点: 计算类:相对高度计算(含陡崖)及相邻两条等高线中闭合等高线的取值 弯曲类:等值线弯曲皆反映弯曲处与其两侧数值差异,等高线图中即为山脊(山脉)、山谷(谷地),疏密类:等值线疏密皆反映单位水平距离数值的变化程度,等高线图中即为坡度陡缓 描述类:数值特征描述、走向描述、弯曲处描述、疏密处描述等。 在高考当中等高线一般不独立考查,往往与地质构造(如:背斜、向斜、地垒、地堑等)相结合。,例1 (2015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8、)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2)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 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 B C D,A,B,【解析】第(1)题,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X地属于中间老,两翼新,判断为背斜,从地貌分析,属于河谷,因此X地为背斜谷。故选A。 第(2)题,从等高线分析,两河支流相连处,c河的地势高,河水应由c河支流流向a河支流,又地位于下游河段,所以水量会显著增加;而位于上游,水量不变,河段位于c河的下游,水量会减小。故选B。,例2 (2015广东卷)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下图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

9、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根据图例信息可知,颜色越亮,高程越高,即可知丙地海拔最高,是图示区域的最高点,在此处设立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甲乙丁三处海拔低,位于山谷或山坡处,受两侧山顶的阻挡,视野差一些。,B,【解析】如下图所示,由点s向点c绘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而图中b位于阴影区,说明s点不能直视b点,所以村落b对于s点为不直视。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变式训练 (2015天津卷)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

10、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问题。 (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C,(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解析】第(1)题,首先岩层断裂,然后来自上地幔软流层的矿物沿断层上升到地表,称为岩浆喷发,形成岩浆岩,再经过外力作用,依次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河滩泥沙。故选C。第(2)题,图示纵坐标

11、的单位为米,横坐标的单位为千米,两者比例尺差距较大,所以绘制火山剖面图时,火山坡度比实际坡度要大。故选A。,A,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重点突破口为岩浆,其他各类岩石均能转化为岩浆,而岩浆只能转化为岩浆岩。 对岩石类型的判断要根据其成因、形态特征、该地地理环境等综合判断。,例1 (2015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C,(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

12、石灰岩砂岩 B花岗岩流纹岩 C大理岩石英岩 D安山岩玄武岩,【解析】第(1)题,图中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读图分析,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向斜槽部因受挤压比较坚实,不容易被外力侵蚀而保留下来,成为山地,A、B错;乙处为背斜,顶部受张力疏松被侵蚀成谷,C对,D错。第(2)题,图示地质构造剖面图中,岩层层次结构明显,虽然地壳水平运动产生了断裂带,但没有岩浆出露,故没有岩浆岩,流纹岩、花岗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均属于岩浆岩,故B、D错;而石英岩、大理岩为变质岩,此处没有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的条件,故不能形成变质岩,C错。“飞来峰”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岩石是沉积岩,选A。,A,例2 (201

13、5江苏卷)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1)(2)题。 (1)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2)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 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 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 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C,B,【解析】第(1)题,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是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形成,因而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故答案选C。 第(2)题,巴西高原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将原始森林埋藏在地下所形成;

14、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是秘鲁寒流作用形成的;巴西东南部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东南信风、巴西暖流、及巴西高原地形抬升气流相关,以上三项与安第斯山脉形成都没有必然联系,由于安第斯山脉位于大陆西岸,东侧陆地面积广阔,致使发育的大河由西向东流入大西洋,西侧陆地面积狭小,河流短小,所以说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故答案选B。,变式训练 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 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变质作

15、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B,(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通过大量的热能输送来改变大气运动,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岩浆岩通过a作用指向沉积岩,则可判断a为外力作用;岩浆通过b变成了岩浆岩,b为岩浆冷却作用;岩浆岩和沉积岩通过c变成了变质岩,c为变质作用;变质岩通过d变成了岩浆,d为重熔再生作用。 第(2)题,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通过一系列的地质作用能塑造地表形态;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能实现不同圈层间物质和能量的传输。,景观图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图形,特别是根据景观中的地表形态判断地貌及成因更是热中之热。这类试题不仅要关注图中景观,还要注意图中景观的背景或是文字材料,推测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而判断其形成的地质作用。,例1 (2015全国新课标卷)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