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完成版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920299 上传时间:2019-12-3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完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完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完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完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完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完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及应用完成版(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200,20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00,100,100,一、等高线,1、概念: 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2)等高距全图一致。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相同。,(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4)除了陡崖,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不分支,且在图中部分不中断。,2、注意,0,100,200,A,B,.,.,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山,2、等高线的绘制,

2、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全图等距: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闭合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势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线重必崖: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个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是在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地方表示坡缓,密集的地方表示坡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坡度均匀。,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特征,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凸高为谷,凸低为脊:一组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凸出,表示山谷,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山谷线(即集水线);

3、一组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凸出,表示山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为山脊线(即分水线);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时,向海拔高出弯曲,呈反V字形。 互凸为鞍: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示坡坡降: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线、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二、等高线地形图,1、概念:,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A、坡度的识别,C、高度的

4、判读和计算,B、地形的识别,、地形图的解读,密集,稀疏,山,坡陡的地方,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等高线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A、坡度的识别,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察各图的比例尺,判断坡度最大的一幅是,A,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大”,这只能用于判断同一幅等高线图 公式: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A B C D,在不同等高线图上判断坡度大小,(1)在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2)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3)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

5、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则越小,3、地势高低判读,判读坡度陡缓:,a.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越稀坡度越缓,M,P,b.山坡类型,凸坡:等高线高疏低密,匀坡:等高线间隔均匀,凹坡:等高线高密低疏,C.示坡线:指向坡度 降低方向,二、等高线地形图,1、概念:,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A、坡度的识别,C、高度的判读和计算,B、地形的识别,、地形图的解读,例1:思考下图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闭合曲线,内高外低,示坡线在等高线外侧。,闭合曲线,外高内低,示坡线在等高线内侧,等高线呈8字形,山峰,盆地,鞍部,200,300,100,200,100,300,200

6、,300,100,等高线凸向低处,中间高于两侧,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于两侧,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山脊,山谷,陡崖,100,200,300,200,300,100,100,200,300,100,200,300,100,200,300,100,200,300,200,100,300,100,300,200,例1:说出下图字母所在地表示的地形名称。,山峰,鞍部,山脊,山谷,山 脊,山 谷,山脊与山谷的区别,a、数学法,向低值处弯曲为山脊 向高值处弯曲为山谷,b、穿越法,山 脊,山 谷,A B C,A B C,中间高,两边低为山脊 中间低,两边高为山谷,低 高 底,高 低 高,山 脊,山 谷

7、,c、流水法,4、地表形态分析,(3)山脊与山谷,等高线 凸向低处,等高线 凸向高处,山脊,山谷,山脊线即分水线,山谷线即集水线,往往形成河流.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4、地表形态分析,(4)鞍部:相邻两山顶间呈马鞍形的地形,(09年上海地理第五题),(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右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10.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东北一西南向 B.东西向 C.西北一东南向 D.南北向 11.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 B. 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 上、下部均平缓 D. 上部较缓,下部较陡,山 脊,山 谷,试一试:下列

8、有河流发育及流向正确的( ),A,中间疏四周密,密集,稀疏,中间疏四周密,稀疏平直,800米, 500米,200米- 500米,0米-200米,起伏不大,边缘陡峭,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坡度和缓,四周高中间低,平坦广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5种基本地形,6、海底地形判读,(1)海岸线:,0米等高线,(2)岛屿:,(3)大陆架:,(4)大陆坡:,(5)海沟:,(6)海岭:,-200米,坡缓,-200米,坡陡,深, 陡,0米等高线闭合,中间数值大,巨大的海底山脉,二、等高线地形图,1、概念:,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A、坡度的识别,C、高度的判读和计算,B、地形的识别,、地形图

9、的解读,3、地势高低判读,A,B,判读海拔高度:,2011届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系列-地图,300mM 400m 500m N 600m,例题3:(1)如图,A、B的海拔高度各是多少? (2)R、Q两地的海拔各在什么范围之内? (3)M、N两点处的等高线数值范围各是多少?,A:400米 B:900米,200mQ 300m, 1200mR1300m。,(3)规律: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闭合等高线内部数值为“大于大值、小于小值”,(此题根据2007年全国文综3-5题改编),解释:如果闭合曲线取的值是两条相邻等高线中的大值,那么闭合曲线的内部数值就大于那个大值,反之就小于那个小值。,3、地势高低判读,A,B

10、,计算相对高度:,2011届高三地理高考复习系列-地图,500米,900m RQ 1100m,例题: ()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 ()RQ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_. ()BQ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是_,600m BQ 700m,规律1:求任意两地的相对高度HAHB :十字相减法,(此题根据2007年全国文综3-5题改编),注意:两不等式的不等号必须同向才能相减。,规律2:求任意两地的相对高度:(n-1)dHAHB (n+1)d (n两点间相隔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C,1)、求 P点海拔,O点海拔 ,B、49H50,C、59H60,D、60H61,2)、O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为( )m,练习:

11、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A、40H41,(810mP820m),(860mO870m),相对高度公式:(n-1) d H(n+1) d,(40mH60m),(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 ),A、150m,B、250m,C、251m,D、149m,(2)例3: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 并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1)陡崖顶部的甲点海拔可能为( ),A、59m,B、99m,C、199m,D、259m,500米,600米,200米,300米,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陡崖高度的计算,此陡崖最高点海拔范围为,500米 H最高 600米,

12、,陡崖最低点海拔范围为,200米 H最低 300米,,则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为 (n1)d H最高 H最低 (n1)d,(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 ),A、150m,B、250m,C、251m,D、149m,2)例3: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 并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1)陡崖顶部的甲点海拔可能为( ),A、59m,B、99m,C、199m,D、259m,D,A,A,-200m,-100m,0m,100m,200m,300m,300m,200m,100m,0m,100m,200m,等高线,等深线,最高处300m,最低处-300m,A,B,地形剖面图,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如果

13、是先陡坡后缓坡,则可以看到;如果是先缓坡后陡坡,则无法看到。(如下图中左图和中图所示) 是否穿越沟谷。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如下图中右图所示),例: 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下图,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 处,并用地形地剖面图解释你所作的判断。(2001年全国卷文综试题),步骤1:定剖线,步骤2:定比例,步骤3:定基点,步骤:画垂线,步骤5:画曲线,二、沿倾斜剖面线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和步骤:,1、根据需要,在地形图上选择剖面线AB。,2、确定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

14、般采用原图比例尺,垂直比例尺要视等高线中的高度大小来确定,一般垂直比例尺要大于水平比例尺。,3、确定水平基线。(必须与倾斜的剖面线长度一致,并转为水平状态),4、作基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例尺和等高距计算,绘制时使用毫米单位更为方便),并注明高程,最高高度数要比图中最大高程略高一些,最低高度数要比图中最低高程再低一些,,特别注意:5、在等高程的辅助线上量取(用尺子或圆规)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之间的距离,以标出各交点在剖面图上的位置。再将这些点连成圆滑的曲线。,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与河流水文结合 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a.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b.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15、; c.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d.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图中、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B,(1)与河流水文结合 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e.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 线凸出的方向相反;,水文特征 a.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b.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c.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2、判断气候特征:,地势高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C/100m,山坡坡向:,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 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2)若图为湖南某地,则DE两点中降水多的是 。 若图为新疆北部某地,则DE两点中降水多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