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题与答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918608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考试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考试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考试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考试题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考试题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考试题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考试题与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016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已结束,小编整理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供您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遗传B.环境C.个体差异D.个人努力答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故选B2.教育史上的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B.夸美纽斯和杜威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D.赫尔巴特和杜威答案: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D3.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

2、。”这说明小林最缺乏( )A.道德认识教育B.道德情感教育C.道德意志教育D.道德行为教育答案:小林知道自己不应该拿别人的苹果,但忍不住去拿,说明他有基本的道德认知,但是意志品质比较薄弱,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应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故选C.4.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1、幼儿教育2、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 4、成人教育 5、高等教育A.1、2、3、4B.1、2、3、5C.1、2、4、5D.2、3、5、4答案: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体制的基本内容。故选B.5.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生活性B.计划性C.组织性D.系统性答案:BCD是学校教育的特点,而生活化

3、针对的是家庭教育。故选A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A.历史法B.问卷法C.观察法D.文献法答案:C.题干中的对事物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说的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进行的研究,说的是观察法。7.儿童发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主要缺乏(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答案:A.夜盲症主要缺乏维生素A,补充维生素A营养素或胡萝卜素提取物,鱼类富有丰富的维生素A,最宜夜盲症患食用,可以预防干眼病、夜盲和各种角膜炎。8.当你注视面前这个棱台框架时,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的前方,一会儿又觉得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方。这种反复变化的现象属于( )A.注重分数

4、B.注重起伏C.注重分配 D.注重转移答案:B.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的现象是注意的起伏,或者注意的动摇。9.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 )A.间接性B.概括性C.理解性D.整体性答案:思维的间接性说的是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本质,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研究推理。题干本身便是此意。故选A.10.不顾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 )A.独立型B.依存性C.整体型D.系列型答案:场独立的人具有独立性,有主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故选A.11.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B.斯纳金C.班杜拉D.

5、桑代克慧答案:C.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班杜拉提到动机过程的时候,提到了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概念。12.小英到医院打完针后,在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A.内化B.泛化C.焦虑D.移情答案:B.小英建立了对穿白大褂的医生的恐惧,但是分辨不出水是要给她打针的,认为所有穿白大褂的都会给他打针,就把恐惧泛化到所有穿白大褂的人身上。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现的课程属于( )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C.领略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答案:D.A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

6、门所规定的课程,也即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是教师对正式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另外,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还有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体验到的东西。14.荀子在劝学篇中描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A.循环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启发诱导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A.荀子的这句话表明学生要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才能有所成就。这符合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故选A.15.在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是学习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7、 )A.知识性目标B.过程性目标C.技能型目标D.情感性目标答案:C.题干表述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这属于一种计算的技能。区别于知识性目标,如果表述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属于知识性目标。16.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 )A.横向组织B.水平组织C.纵向组织D.综合组织答案:C.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是说按照学科的逻辑线索展开,属于纵向的组织方式。而横向组织打破了学科的知识界限,按学生发展阶段和需要为依据来组织的。17.体现家国对学校的统一要求,作为学校为法定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构成的是( )A.题型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D.教学目标答案:A

8、.题干的关键词是统一要求,选择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也叫教学大纲,BC是一个概念,故排除。18.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方法属于( )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实习法答案:题干强调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获取知识,所以选择实验法,故选B,演示法强调老师示范学生观察。19.新学期第一堂体育课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了体能测试,以作为分组教学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过程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C.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了体能测试,为以后的教学作为依据,是诊断性评价。20.根据基础教育课理论,我国小学现阶段

9、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改革并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 )A.综合性B.均衡性C.选择性D.时代性答案:A.题干强调小学阶段的综合课程,即体现了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故选A二、简答题2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案:(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认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有高一级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基本需要,也叫缺失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成长的需要。22.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

10、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作答,在答题时多把想到的都答上。(1)生理的差异。比如身高、体重等方便的差异(2)心理的差异。第一,认知上的差异,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第二,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差异。第三,个性心理差异,比如需要兴趣和动机的个性倾向性的差异以及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2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生为本的”的基本概念。答案:(1)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2)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三、材料分析题24.唐老师布置学生回家用泥巴做手工,要求留意制作的过程和感受,给

11、作文累计素材。不就,小强的爸爸就气势汹汹来找唐老师,质问唐老师为什么小强一回家就玩泥巴,不学习。唐老师就将小强的作文读给家长听。作文中提到小强曾经做过一个坦克模型,但是他爸爸非常生气,就一脚给踩坏了。家长听完小强的作文,表示理解了孩子的行为。(1)评析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法。(2)试述家校合作,应遵守的基本要求。答案:(1)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法值得学习。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中注意了家长其实是站到了学校的对立面的,只要求学校督促孩子的学习,家长不是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唐老师的沟通方法正是从小强的作文切入,说明了老师布置作业的动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从学生角度取得了家长的认同。如果

12、唐老师借此机会教育家长的冲动,和对孩子发展的忽视,可能就更会造成与家长的对抗状态,之后的沟通就会带来麻烦。(2)从以下角度作答:第一,改善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关系,注重平等沟通、发挥学校主导,调动家长积极性;第二,提高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能力,统一认识,共同承担孩子的教育责任;第三,畅通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渠道,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第四,提高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层次,逐步提高家长的参与感,相互支援,合作共进。25.杨老师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采用的导入方式是“猴子分饼”。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三块,分给猴A一块。猴B见到说:“太

13、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六块,分给猴B两块。猴C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饼平均切成9块,分给猴C三块。那么同学们,这个猴子这么贪心,你觉得他能吃完吗?猴子分饼(1)评析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2)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答案:(1)杨老师的导入值得学习。第一,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即针对性;杨老师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每个猴子分的块数不一样但是都是三分之一,并且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情境设置导入。第二,导入要有启发性,通过这个情境,并且设问,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第三,导入要有趣味性,猴王分饼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第四,导入要考虑语

14、言的艺术性。教师的导入注重了语言的抑扬顿挫。(2)导入方法主要有:直观导入、问题导入、情境导入、活动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等。四、教学设计题26.语文白居易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2)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答案: 本诗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

15、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读时琅琅上口,诗句真切而清晰的再现了一年中野草的繁茂与枯败,一枯一荣、一青一黄之间,看似柔弱的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已然彰显,而熊熊大火之后的顽强再生更体现作者对待生命自强不息的态度。(2)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答案: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离、岁、枯”等6个生字,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集体讨论的方式中感受小草生长的过程,体会诗人观察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顽强向上的意志。(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答案:1.看图片,对比茂盛与枯萎,感受“枯”(图略)2.以学生为主,通过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