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_2020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917649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_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_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_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_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_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_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_2020(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贵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2016年5月可编辑一、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背景和建设基础(一) 国际国内经济现状目前来看,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际油价一路走低,国际金融动荡不已。我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过去以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拉动为特征的扩张式高速增长也一去不复返了,劳动力和地价成本不断上升,某些要素成本甚至接近或超过了美国,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推进了“再工业业化”,在这种情况下,局部高端制造业势必回流到美国,而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向越南、印尼等要素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的趋势。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式复杂多变,中

2、央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思路,以互联网 +、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战略新兴产业正在神州大地逐步兴起,上述产业发展成熟后,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现有的产业格局、生产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二) 国内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汽车产业具有高度技术密集型特点,聚集着许多科技领域里的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特别是电控技术和新能源技术、车联网技术嫁接到汽车产业上后,使得它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同时汽车是由成千上万颗零件组成,这就决定了它对国民经济强大的带动作用。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产业,特别是乘用车产业,经过十多年高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增长持续放缓、

3、国内一线城市汽车限牌逐步增多,汽车企业将从过去比拼产量、盲目扩张,转向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能力,特别是转向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图表1:2009-2014年中国商用车、乘用车销量占比变化趋势图(单位:%)图表2:2009-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走势图(单位:万辆,%)(三)贵州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省市,近年来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抓手,形成了“大通关、大通道”为特点的“水、陆、空”全方位开放特征,特别是“贵广”、“沪昆”高铁横空出世,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对外开放“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格局,直接融入了“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形成,交通运输业持续较快发展。贵州省启动

4、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行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2014年贵州迈入高铁时代,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9个市(州)实现通航机场全覆盖。在交通设施建设带动下,交通运输业持续较快发展同时贵州积极推进大数据、大旅游等十大战略新兴产业,贵州省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实现了“弯道曲直、后发赶超模式”,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万亿元,为1050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贵州省GDP增幅雄居全国前列。贵州作为三线建设老工业基地,汽车产业一直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贵州是力帆,奇瑞、吉利,万达汽车整车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上汽、北汽、

5、二汽、力帆、恒通、福特、铃木、五十铃、依维柯、美国通用等汽车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配套生产地。根据2015年贵州省统计局统计的数据,2015年全省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562。87亿元,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32。4%,比上年增长12。6%,“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31。9%。同时,在传统汽车产量逐步过剩的情况下,贵州省汽车企业也积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转型升级,据奇瑞汽车发布面向未来10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以纯电驱动为主线,同步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两大技术平台,力争通过十年,推动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吉利新能源汽车生产线落户贵州,也将极大的推进贵州汽车工业的发展。二

6、、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基地,贵州省对汽车用工数量需求十分旺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直接从事汽车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员工数量达到5万人,这其中还不包括从事摩托车生产和汽车维修的庞大人群。作为典型的长线产业,汽车产业需要大量的各种高素质的零部件加工制造、热处理、表面处理、零部件检测、部件装配与调试、整车装配与调试、现场工艺和质量人员、发动机和整车试验检测、汽车售后人员。贵州省政府规划力争到2020年,贵州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按照规划静态测算,上述人员需求缺口高达5万人。三、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基础(一)校企合作合作基础学校与比亚迪汽车公司、贵州奇瑞万达汽车公司、

7、贵州广汇乾通汽车公司、贵州吉利新能源汽车公司、贵州通源汽车公司、上海通用汽车公司、PPG公司、奔腾汽车公司、贵州依家爱车网络科技公司等企业开展合作办学, 引进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先进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途径,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师资力量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讲师等高级职称的教师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10人。并且聘请了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10名为专业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

8、队伍。(三)实验实训条件 系部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汽车制造与检修技术实训基地一个,实习场地面积达4500 平方米,设备总值 800 余万元。建有“理实一体化”教室8个,另有汽车构造与维修仿真实训室,汽车文化博物馆,现代汽车智能制造实习实训实验中心,汽车名车维修中心,汽车车身修复实训场所,汽车空调实训中心,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中心,汽车维修大赛训练场所,汽车自动变速器实训中心,汽车底盘中心中心等各一个。与贵州万友汽车销售公司、贵州广汇乾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建成就业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上述试验实训手段大部分可以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所用。(四)课程改革与建设 与企业合作开发

9、建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制造工艺基础四门核心课程,主编汽车装配或参编该专业适合我校课程设计的教材和实训指导书。(五)社会服务能力 具有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等中/高级技能培训与鉴定资质,是贵州省授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组织企业的汽车装配工、汽车维修工技能竞赛两次,参与本地区汽车制造和维修企业技术服务两项,为三家汽车维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响应贵州大数据、大扶贫战略,举办“汽车维修工培训班(中级)”,培训来自贵州地区贫困家庭青年200人,并推荐他们成功就业。四、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方向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汽配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

10、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坚持以培养汽车企业急需人才为宗旨、以汽车企业各生产岗位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创新专业办学体制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水平、实训条件、社会服务能力 ,大力培养汽车制造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各汽车零部件和整车企业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二)专业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以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为平台,在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企业指导下,深化与行业企业

11、的合作,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汽车企业制造和装配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校企合作共建,融教学培训、技术研发、企业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把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成人才培养模式先进、教学质量高、为企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方向。2.具体目标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职业员工基本素质,熟练掌握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检测、汽车总成和整车装配、总成和整车磨合调试、总成和整车试验、总成和整车售后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人才培养规格及规模表1 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

12、设规模规划表年 度2016年(基础)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学生规模(人)300400450500550(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目标依托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平台,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企业指导下,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完善以汽车制造与装配岗位能力需求的“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建设的目标 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汽车制造与装配职业技术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构建符合现代汽车制造与装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精选教学载体,优化学习场境,以学生为主体,汽车制造

13、与装配专业的技术方向重点建设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四门核心课程,编写出版国家规划教材汽车装配教材一本。 (4)师资建设的目标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通过研修培训、学历提升、学术交流、企业挂职锻炼、兼职引进等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1名来自合作企业),培养6名骨干教师(包含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检测2名 );6名“双师”素质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85%。招聘9名专任教师,使专任教师人数达到31人;增聘兼职教师13名,使兼职教师总数达到22名;在上述教师队伍中,要形成以本科本专业为主的学历结构,同时通过引进和现职教师参加提高学历教育等形式,使具有硕士以上教师人数达

14、到6人,具有副教授以上技术职务教师人数达到10人,青、中、老教师比例为5:4:1,形成一支学历、年龄和技术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使兼职教师承担职业技术、职业技能课程的比例达到4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为1:1。 (5)实践条件建设的目标 新建校内汽车制造与装配实训室(实训车间)一个。新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两个(一个是汽车典型零部件制造基地,另一个是汽车整车制造基地) 。五、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内容(一)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组织与运行机制 与本院自动化系、机械系。经管系和相关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接受企业指导, 考虑到汽车制

15、造逐步转向以机器人操作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密切和上述单位配合,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系系合作、校企合作育人、校企培养过程共管、教学成果共享的紧密合作办学机制。(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建设专家组的领导下,完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与企业要求的结合模式,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实用人才,与贵州大学合作,开展专衔本或专本连读教学;针对现代汽车制造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汽车智能制造的需求,开展人才培养规格改革与创新,“量身定做”培养汽车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1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与构建根据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培养目标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该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 职业岗位(群):汽车零部件制造与检测;汽车总成、整车制造与检测;汽车总成、整车调试和试验;汽车总成和整车售后。面向上述岗位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通过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分析,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技术标准,进行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