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旅游发展规划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917587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旅游发展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某县旅游发展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某县旅游发展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某县旅游发展规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某县旅游发展规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县旅游发展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旅游发展规划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xx县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讨论稿)(20162020)一、总体思路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为目标,坚持“全域旅游,全景xx”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在服务业中的引擎和龙头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步伐,把生态旅游业建设成为xx县战略性核心产业,努力实现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2、发展目标到2020年底,全县年接待游客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亿元,提供直接就业 万人,带动城乡间接就业 万人。 全县培育34家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2、, 家旅游上市企业;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 家,星级饭店达到 家,星级农家乐达到 家;创建省级AAA级乡村旅游点 个以上、 旅游名镇 个以上,旅游名村 个以上,创建成为中国旅游强县。3、基本战略(1)重点突破与区域协调战略。全面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突出重大旅游项目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大旅游项目和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打造精品旅游产品,塑造旅游品牌。(2)项目带动与集聚发展战略。通过龙头旅游项目带动市场开发、旅游产业集聚和城市载体功能建设,突出龙头项目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形成强烈的市场吸引力,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大力推动xx二期、xx、法水温

3、泉二期、师公山、御龙湾、百越文化村二期、面包文化产业园、野狼谷、新月村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3)产业升级与产业融合战略。推动百越文化、面包文化、李觏文化、畲族文化、长寿文化、“纯净文化”及一、二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不断开拓旅游产品新领域,发展旅游新业态,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发挥旅游综合功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二、总体布局以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xx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旨。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按照“全域旅游、全景xx”的理念,以良好生态环境、自然风光、乡村体验、历史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坚持总体规划、逐步实施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一核、一圈、两翼”的旅游发展

4、空间战略格局,按照“旅游+”工作方法,全力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生态之旅、大觉之旅、体验之旅”三条精品线路和十大重点景区开发建设,打造独具xx特色的旅游系列产品,全方位塑造“纯净xx”旅游品牌形象。一核: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纯净xx”旅游服务中心,即以景区化的手法将城市公共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高水平建设中心城区,强化旅游集散、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展演等功能,努力使其成为城中有山、城中有水、功能完善的区域旅游交通、管理、商务综合服务中心,提升xx城市品味和吸引力。一圈:以xx、xx、师公山、xx为主的生态旅游精品旅游圈,即按照旅游产业集聚区的要求,以xx镇为核心,以x

5、x、xx、师公山、xx等景区为重要支撑,以县城周边范围内的景区、宾馆酒店、购物市场、旅行社等旅游产业集群为空间架构,进一步完善集聚区内的交通串联,开通穿梭巴士,形成大景区的概念,使其成为集“自然生态、山水娱乐、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等多种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战略发展平台。两翼:分为西南两翼,西翼即以高田乡、嵩市镇为核心,深入挖掘道教文化、理学文化、温泉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内涵,将法水温泉打造成为融合自然生态和道教文化等于一体的精品温泉养生度假区,整体构建“道教文化养生基地”大品牌;南翼即以石峡乡、乌石镇为核心,全面梳理整合石峡竹海、新月畲族民俗文化、清凉山、生态茶山等资源,以大规

6、模森林和田园村庄为依托,以“宁静、祥和、纯净”为意象,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力度,构建观光+休闲+度假的组合型产品,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观光基地和乡村旅游度假地。三线:生态之旅:大觉之旅:体验之旅:六大旅游产品体系:即突出以“三线十景”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以法水森林温泉为重点,提升发展温泉旅游;以xx、xx、御龙湾等景区为重点,积极发展水上旅游;以xx旅游公路沿线和新月畲族村为重点,引导发展乡村旅游;以“一亩茶园”、赣陶菊园等现代农业标准化种植基地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以xx、xx原始森林、清凉山森林公园等为重点,推动发展养生养老旅游。 三、重点工作(一)实施重大旅游项目

7、建设,壮大旅游产业规模1、推进精品旅游景区建设。高品位规划建设十大重点景区和100个精品景点,扎实推进xx二期、xx(华南虎野化繁育基地)、法水温泉二期、师公山、御龙湾、百越文化村二期、面包文化产业园、野狼谷、新月村等旅游重大项目建设。2、推进旅游综合演艺项目建设。策划打造一台反映xx地域文化特色浓郁、声光电结合完美、高品质的文艺表演节目,不断丰富xx旅游文化内涵,做旺xx旅游人气,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提高旅游综合收入,提升xx旅游的市场吸引力和知名度。3、推进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深入挖掘xx宗教文化、百越文化、面包文化、畲族文化、长寿文化、李觏文化和“纯净文化”等文化内涵。重点策划打造一批

8、如百越文化小镇、面包博物馆、亚热带生物多样性观光园、珍稀动植物园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二)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准确把握旅游产业的发展态势,坚持市场导向,充分挖掘旅游发展潜力和活力,通过实施“旅游+”,促进旅游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和跨界整合,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线路互通、业态丰满、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1、推进旅游与农林业融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精做强有机白茶、有机大米、有机蔬菜、生态养殖等产业,通过扶持各种特色产业和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庄园,积极拓展农业休闲观光产业。2、推进旅游与工业融合,以木

9、竹工艺品加工、旅游纪念品加工、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等生产企业为重点,积极培育一批集设计、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工业旅游龙头企业。积极引导、扶持竹笋、野菜、油茶等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开发具有xx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3、推进旅游与养生养老产业融合,依托xx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及道教、佛教等人文环境,结合xx景区的开发建设,积极开拓山林养生、文化养生、水疗养生、乡村养生、分时度假养生等产品,积极构建养生旅游、养生养老地产、养生保健等产品体系,打造中国养老养生产业示范基地。(三)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高标准、高品位编制xx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城

10、乡统筹发展,全面整合开发全县乡村旅游资源,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把我县乡村旅游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综合乡村旅游发展形态。重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有机农业观光园、特色景观旅游镇村、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打造工作。力争到2020年底,全县共打造“农家乐”超过200家以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0条以上、建成特色景观旅游村镇5个、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以上(省4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5个以上)、有机农业观光园、采摘园30个以上、星级农家乐达50个。1、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和谐秀美乡村及新农村建设,选择资源环境、基础条件、道路交通等条件较好的乡村旅游点,集合我县农业、林业、水利、环保、旅游精准

11、扶贫等涉农资金,不断完善道路、停车场、厕所、餐饮、住宿等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旅游发展环境,为乡村旅游发展打好基础。2、打造一批有机农业观光园。根据全县域有机休闲农业总体规划,按照“一核四区九庄园”【“一核”即以嵩市镇和xx镇的xx(xx)有机农业科技园为核心;“四区”即有机高效种植区、有机特色养殖区、有机休闲农业区、有机林下经济区;“九园”即御龙花园(xx镇)、七彩竹楼(xx镇)、白鹭岛(高田乡)、石峡竹海(石峡乡)、一亩茶园(嵩市镇)、畲族民俗园(乌石镇)、台湾风情园(xx镇)、清音农业度假山庄(xx林场)、法水贡鱼休闲山庄(嵩市镇)】的总体布局,将有机农业项目融入休闲、观光、娱乐、度

12、假等元素,变成一个个休闲、观光、娱乐、度假项目,重点打造xx镇御龙花海、xx镇七彩竹楼、高田乡白鹭岛、石峡乡石峡竹海、嵩市镇一亩茶园及法水贡鱼休闲山庄、乌石镇畲族民俗村、xx镇台湾风情园、xx林场清音农业度假山庄等9处特色有机休闲农庄。3、打造一批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进一步规范和引导镇村建设,保护、发掘和利用镇村特色景观资源,通过自然环境提升、乡村建筑改造、基础设施完善等方式,建设打造一批集居住、观光、购物、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旅游镇村。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启动“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工作,逐步打造我县乡村旅游精品,形成xx旅游全年均衡发展。4、打造10条以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按照“

13、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要求,把“宜游”融入“宜居”之中,引导乡村将旅游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打造10条以上主题突出、特色明显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四)加强旅游配套工程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1、推进县级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采取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按照主题突出、产业集聚、商业业态丰富、集散功能齐备的要求,加快旅游资源整合,推进县级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善导游中心、咨询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游客咨询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旅游接待综合服务功能,打造xx旅游综合服务靓丽名片,提高xx旅游的市场竞争力。2、推进特殊群体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顺应散客、自驾游、自助游、徒步游为主的发展趋势

14、,建立健全游客补给站、野外宿营地等自助自驾旅游服务设施,为自驾自助游深度体验提供方便。完善景区、道路、城市旅游导览系统和交通指引标识系统等配套建设,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工作,满足多层次游客需求。3、推进旅游道路交通建设。加大对全县旅游公路的建设力度,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旅游交通建设资金抓好一批旅游公路建设,优先建设连接旅游景区(点)的道路。加快旅游客运站场建设,开通旅游直通车,完善旅游客运服务体系,提高旅游客运质量。4、推进旅游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星级旅游饭店,形成以星级旅游饭店为龙头,精品特色酒店、经济型酒店以及其他住宿设施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住宿设施体系。建设一批文化旅游综合体、商业旅游综

15、合体、综合性旅游购物中心。建设一批旅游餐饮、文化、娱乐、休闲及大型会展设施。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展推荐旅游定点餐馆、旅馆、地方特色商品销售点和休闲娱乐场所工作。制定相应标准,以县旅发委和县旅游协会的名义,对符合条件的餐馆、旅馆、地方特色商品销售点和休闲娱乐场所等进行推荐,鼓励和引导消费。5、推进旅游商品研发工作。制定并落实发展旅游商品的政策,发挥各类企业的研发主体作用,建立全县旅游商品名录,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按照创意独特、底蕴厚重、外型美观、品质优良、价格适中、携带方便的要求加快旅游商品的研发,努力推出一批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积极打造全县旅游商品的统一品牌,使旅游商品生产成

16、为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渠道。(五)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立足xx,面向全国,走向世界,通过媒体宣传、会展宣传、节庆宣传、社会宣传等多种形式,对我县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资源优化整合、统一营销宣传推介,营造浓厚社会舆论氛围,大力提升“纯净xx”品牌知名度。1、加强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围绕“纯净xx”旅游品牌,紧密结合营销节点时段,有重点、有针对地选择户外广告、报纸、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投放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广告,全面打造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在县电视台开设xx旅游宣传专栏,并争取与周边县、市合作,开展旅游风光片、旅游专题电视栏目免费互播活动。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围绕休闲度假游、乡村游、民俗游等,策划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