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27卖木雕的少年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917107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27卖木雕的少年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27卖木雕的少年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27卖木雕的少年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27卖木雕的少年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27卖木雕的少年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27卖木雕的少年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7单元 27卖木雕的少年 第2课时 人教新课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7卖木雕的少年第课时1.会写其他生字。来源:Zxxk.Com2.继续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词语。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词语。【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继而让学生感受爱是相互的,正因为中国人对非洲人的爱,所以让非洲少年把“我们”当朋友。方法一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新词,你能正确地读出来吗?PPT出示: 游览工艺品观赏游人如织出售构思掏钱遗憾(指名读词语)师: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先小组交流,之后全班交流)师小结:像刚才这样抓住重点词语连起来说一说,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通过认读词语,达到复习巩固新知的目的,同时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方法二师:同学们,今天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上节课我们找到了课文中许多四个字的词语,现在你还能记起哪些四字词语?交流,选择四字词语填入这段话中,读一读。PPT出示: 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真是(),这里(),景色()。瀑布前摊点上陈列的木雕()、(),其中大象雕得(),我捧着它()。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的形式,复习并积累四字词语,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

3、:学#科#网Z#X#X#K一、感悟友情师:作者放弃了这件精美的工艺品,我们也为她深感遗憾。可是,事情出现了转机。请同学们朗读第1015自然段,然后说说你觉得这位少年是个怎样的人。(生读,回答:可爱、善良、纯朴等)师:那么你是通过文中的哪些句子来体会到他的“可爱”呢?默读课文,做批注。重点围绕以下句子进行交流体会。1.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我的。来源:学科网ZXXK体会少年的诚意与纯朴。2.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1)课件出示中国医生为非洲人民治病。(2)课件出示中国援建坦赞铁路,提供无息贷款9.88亿人民

4、币,有64人为之牺牲。坦赞铁路促进了非洲的经济发展。设计意图通过对故事背景资料的补充,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的优势,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了情感。(3)想象少年和作者的内心独白。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合理的内心独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两个更加具体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善良热情的少年,一个是激动惊喜的作者。(4)生谈感受。体会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5)读出你的感动,读出中非两国人民这深厚的情谊。二、感情升华师:就在这样一个晚风吹拂的夜晚,一个黑人少年送给“我”一个雕得栩栩如生的木雕,“我”捧着它,心中感慨万千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轻声朗

5、读1015自然段。(学生随着音乐轻声朗读)师:黑人少年的善良、淳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如少年就站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师:老师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确实是沉甸甸的,可后来少年送给“我”的木雕小象墩却只有拳头大小,为何还说是沉甸甸的呢?这“沉甸甸”包含的是什么呢?PPT出示: 引读。作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少年热情地伸出了双手,因为我们是朋友!当非洲人民遭受苦难的时候,中国人民热情地伸出了双手,因为我们和非洲人民是朋友!愿我们的友谊长存!三、书写指导1.学生自由地讨论“辨、堆、驮”三个字的书写。引导学生注意三个字的笔画。2.自由书写,并及时

6、评价。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愿这美好的情景永驻我们心间。作业1教材第114页第2、3题。作业2一、读句子,写字词。1.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tu()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u s()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2.wn fn()后,我们到bn un()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二、同音字我会填。bin方()()认()子u结()能()()买三、根据画线部分填成语,再任选两个成语造句。1.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喜爱得舍不得放下。()2.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3.“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话

7、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4.这里游客很多,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景色十分壮观。()造句四、课外阅读岛。意大利少年米斯米斯是一位年仅十一岁的意大利少年。他被穷苦的父母(卖买)给了一个马戏团。因为受不了那种非人的(折拆)磨,所以他逃了出来,乘船回家。在船上,三个游客乘着(洒酒)后高兴,对遍体鳞(ln)伤的米斯产生了怜悯(mn),给了他少许银币(b)和大把铜币。那三人继续喝酒,竟露骨地(功攻)击米斯的祖国。“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雹子一样飞掷(zh)到那三个人的脸上。米斯(愤奋)怒地挥舞着他那枯瘦的胳膊,对着那三个旅客大声吼道:“拿回去!我不要说我祖国坏话的人的东西!”1.用“”画掉文中括

8、号内用得不正确的字。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贫苦()怜惜()恼怒()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4.读了短文,我认为米斯是一个的孩子。【参考答案】一、1.驮构思2.晚饭宾馆二、便辨辫构够购三、1.爱不释手2.栩栩如生3.语无伦次4.游人如织造句示例:老画家下笔沉稳,不一会儿,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便跃然纸上。人一紧张,说话就会语无伦次。四、1.2.穷苦怜悯愤怒3.“哗”,一大把银币、铜币像雹子一样飞掷到那三个人的脸上。4.热爱祖国,时刻维护祖国尊严卖木雕的少年纯朴的卖木雕的少年深厚的中非两国人民的情谊1.渗透解词方法。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

9、训练项目。教学中,我重视词语教学,注意渗透解词方法。比如,教学“构思新奇”一词,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爱不释手”,让学生懂得通过语素分析,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2.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和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对文本的理解,拓宽文本视野。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60、70年代援助过非洲,给非洲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学生并不知道这一历史背景,我能在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有关中国和非洲密切交往的资料,并告诉他们搜集和文章相关的资料能帮助更

10、好地理解课文,强调这一方法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性。讲解“少年的遗憾”这一主题时,并没有很好地抓住少年当时的神态和动作,少年恳切的神情是层层推进的,从“买一个吧!”到“夫人,您买一个吧”再到“您是中国人吧?” 这些语言当中可以看出少年当时的诚恳,应该可以逐层推进,但在课堂引领时显得有些杂乱,没有层次感,朗读的训练也没有到位。本课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引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是中国人支援非洲修建坦赞铁路,勘测准备了两年,修建花费了六年,当中支援100万吨材料,64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什么时候引出这个背景更合适?在这个问题上也做得不够到位,有点牵强,学生其实理解得并不透彻。在解读“我的遗憾”和“解决遗憾”这两

11、个主题时更加没有找到一条主线,学生就在云里雾里,并没有深入到文本,只是“浅尝即止”,对本文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并没有深刻的体会。最后一个“小练笔”环节也没有落实好,因为时间不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把“我的遗憾”这一环节在第一课时解决掉,节省出一定的时间,重点研读“少年的遗憾”,落实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这一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领会,通过朗读让学生对文本得到感悟,感情得到升华,感动于这位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2.我们来找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答案大家找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夫人,您买一个吧”,虽然有推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

12、走一个纪念品;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洲。这表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情谊。3.我发现课文里有许多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比如“名不虚传”,让我们把这些词语抄下来。答案大家找游人如织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名不虚传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语无伦次清晰可辨一模一样4.选做题我要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答案大家找可爱的少年,你的纯真善良打动了我,我希望,我们的友谊永远延续下去。欢迎你到中国来做客。来源:Zxxk.Com1.非洲木雕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大都出自非洲中西部民间艺人之手。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由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所以面具和雕刻又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工具,许多非洲古老神话就是通过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所以这些面具和雕刻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