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脏腑辨证ppt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8916439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脏腑辨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最新 脏腑辨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最新 脏腑辨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最新 脏腑辨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最新 脏腑辨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 脏腑辨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脏腑辨证ppt(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能够掌握脏腑辨证的内容; 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1.掌握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析、 辨证要点以及鉴别诊断。 3.初步学会运用脏腑辨证方法分析典型病例的方法。,脏腑辨证,教学 大纲,1、何谓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运用脏腑学说理论,根据脏腑生理 功能、病理变化,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通 过对四诊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以辨明 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 2、适应症: 以脏腑病变为主的内科杂病。,脏腑辨证,脏腑:内脏的总称。 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脾、肺、肾。 六腑:受盛传化水谷和糟粕,包括小肠、胆、胃、大肠、

2、 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多具有藏的功能,包括胆、脉、脑、 髓、骨、 女子胞。,脏腑辨证,脏腑辨证内容,心与小肠辨证,肺与大肠辨证,脾与胃辨证,肝与胆辨证,肾与膀胱辨证,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的生理功能: 主血脉 主神志 在体合脉,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与小肠相表里,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心气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 周流全身。 以濡养脏腑、组织、官窍的作用; 生理: 气血运行通畅,脏腑机能正常。 心气充足面色红润光泽,舌淡红,脉和缓有力。 病理: 血脉空虚脉虚无力。 心血瘀阻唇舌紫暗,脉结代。,心气不足,一、心与小肠病辨证,为人体精神和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是

3、生命活动的主宰。,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病理: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谵妄、昏迷等。,(2) 心主神志,小肠的生理功能: 泌别清浊(小肠对食物消化的同时随之进行分清别浊的功能),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的病证主要病变特点: 1.血液方面:心悸、怔忡、心慌、心烦、心痛,面色不华、 面寒青紫,舌体瘀斑,脉结代等。这类症状可首先考虑为 心的病变所致。 2.神志方面:失眠、多梦、健忘,神昏,神志错乱等。 3.开窍于舌:舌尖红赤,舌体糜烂,舌体运动失调(舌强失语)。 4.小肠:心经有热可下移小肠,影响分清泌浊而出现尿频、 尿急、尿痛,尿短赤、灼热等。,第一节 心病辨证,心病的

4、病变范围: 虚证久病伤正,禀赋不足,思虑伤心等所引起,如心阴、心阳、心气、心血虚证。(重点掌握) 实证多由痰阻、火扰、寒凝、气郁、瘀血所致,如心火炽盛、心脉痹阻、痰蒙心神及痰火扰心。,2019/12/28,中医诊断学,1 心气虚证 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以心悸、神疲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机 制,概 念,素体虚弱 先天禀赋 年高体弱 久病失养,心悸、胸闷 - 心气虚,鼓动无力 气 虚 证:气短、神疲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活动劳累后诸症加剧; 自汗 - 气虚卫外不固,辨证要点 心悸 + 气虚症状,表现分析,补益心气,养心安神;养心汤,2 心阳虚证 心阳虚证是由于心阳虚衰,温运失司,鼓动

5、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机 制,概 念,心气虚发展而来;由其他脏腑病证波及心阳而成;暴病伤阳;汗下太过;,心悸、怔忡- 鼓动、温运无力,心动失常 心胸憋闷、心胸疼痛-心脉痹阻不通 唇青紫,舌质紫暗,脉结-寒凝而血行不畅 阳 虚 证:形寒肢冷,面白,舌淡胖,苔白滑,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胸闷疼痛 + 阳虚症状,表现分析,温通心阳,养心安神;桂枝人参汤,3 心血虚证 是由于心血亏虚,心失濡养所出现的证候。,机 制,概 念,脾胃 肾,失血 久病 劳神,化源,耗血,心血,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 心神失养 血虚证:头晕,面色淡白无华, 或萎黄,口唇色淡, 舌淡苔白,脉细弱(血脉失充),辨证要点 心

6、悸,失眠多梦,健忘 + 血虚见症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表现分析,4 心阴虚证 是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出现的证候。,概 念,心血亏,忧 思,外感热病后期,心阴虚证,机 制,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 - 心神失养 阴虚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 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要点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 + 阴虚见症,表现分析,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共有症状: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 神经异常症状。 心气虚:气虚为主,重点表现为心气不足, 机能减退。 心阳虚:阳虚为主,重点表现为不能温煦。 心血虚:血虚为主,重点表现为血脉失充 和神明失养。 心阴虚:阴虚为主,重点表现为阴不涵阳,

7、虚热内盛而引起的心阳独亢。,鉴别,一、心与小肠病辨证,概念:是指心火炽盛所表现出来的实热证候。 病因: 七情郁久化火 六淫内郁化火 过食辛辣、温补之品 证候:心胸烦热,失眠,面赤,口渴,舌尖红赤,苔黄, 脉数,或见口舌生疮,舌体糜烂疼痛,或吐血, 衄血,甚或狂躁,谵语。,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火炽盛,病机分析: 内扰心神,轻者心胸烦热,失眠 重者神昏,狂躁,谵语 灼伤津液口渴,尿黄,便秘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甚者舌体糜烂 心火下移伤络 - 或小便赤涩灼痛,尿血 灼伤络脉,迫血妄行吐血,衄血 辨证要点 心病热象(舌/尿/血/神) + 实热证(热/赤/稠/干/动) 治法:清泻心火 方药:泻

8、心汤(金匮要略)、导赤散、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清营汤(温病条辨) 中成药:牛黄清心丸,黄连上清丸等,心火炽盛,心火炽盛,值得提及的是:心火亢盛证与心阴不足证都能反映心病的常见症状和热象。但前者属实,后者属虚,有着本质的不同,应当注意鉴别。,2019/12/28,中医诊断学,概念: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出现以 心悸、怔忡、胸闷、心痛为主症的一类证候。 病因:心气虚或心阳虚发展而来。 故其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证候: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刺痛,胸痛痛引肩背,时发 时止,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重者 见暴痛欲绝,口唇青紫,肢厥神昏, 脉微欲绝。,心血瘀阻,一、心与小肠病

9、辨证,久病正虚, 心阳不振, 运血无力, 病机分析:治法:活血祛瘀,温通心阳 方药: 枳实薤白桂枝 中成药: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心血瘀阻,瘀阻 痰阻 寒凝 气滞,心血瘀阻,心悸怔忡 、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时发时止。 若: 刺痛,舌紫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瘀 闷痛,体倦肢重,舌苔白腻,脉沉滑 -痰 剧痛,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紧 -寒 胀痛,与精神因素有关,脉弦 - 气(郁),心脉痹阻证因实邪阻滞心脉所致,但在辨证时必须分清瘀、痰、寒、气的不同,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2019/12/28,中医诊断学,概念:情志不遂,气结痰凝,痰浊蒙闭心神所致的证候。 病因: 外感

10、湿浊 气郁生痰 证候:气郁生痰-抑郁、淡漠、神痴,独语(癫证); 肝风夹痰-昏仆抽搐,痰鸣吐沫,(痫证) 痰蒙神明-意识模糊,昏不知人。(痰厥) 痰浊内盛-胸闷痰多,苔腻,脉滑。 辨证要点 神志异常(昏迷/癫/痫) + 痰浊内盛 治则:祛痰开窍 方药:癫证-涤痰汤;痫证-定痫汤;痰厥-清气化痰汤;,痰迷心窍,一、心与小肠病辨证,概念:火热,痰浊之邪,侵扰心神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病因:情志不遂,气机不舒,郁而化火,灼津成痰,内扰心神。 证候:扰乱心神-心烦失眠;神昏谵语;狂越妄动,打人毁物, 里热炽盛-高热面赤,气粗口渴,便秘尿赤,脉滑数。 痰热内盛-痰黄而稠,苔黄腻。 辨证要点 神志异常(轻/

11、重/狂) + 痰热内盛 治则:清热祛痰 方药:礞石滚痰丸,痰火扰心,一、心与小肠病辨证,痰迷心窍 痰火扰心,均有痰阻和神志失常的表现,多为元气本虚,属阴,主静,无热象,主要以气滞痰凝,神明被蒙为特点 为实证,是郁火挟痰,属阳,主动,主要以燥热,痰盛为特点,鉴别,一、心病的辨证,辨证时注意: 1、心脏病变主要包括血液循环和神志方面异常。 2、心脏受病常出现心悸心慌,多属虚证,次分辨气血阴阳之 不足。气虚者其脉必虚,体倦乏力;阳虚者必有寒象,其 脉细弱;阴虚必现热象,其脉细数,舌尖红而舌体廋干; 血虚者其必面淡。 3、心血瘀阻多因心阳虚弱所致。临床宜据标本缓急之不同, 治予活血化瘀,补阳袪寒,化痰

12、等治法,不能单以活血化 瘀一法统治。,一、心与小肠病辨证,总结: 脏腑辨证由以下三方面内容构成: 根据脏腑的生理病理确定病位; 结合八纲辨证确定病性; 根据中医病因的致病特点确定病因; 中医脏腑辨证是中医脏腑学,八纲辨证, 中医病因学理论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一、心与小肠病辨证,概念:是指心火下移,致小肠里热炽盛的证 候。 病因: 证候:心中烦热,口渴喜凉饮,口舌生疮,小便 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小肠实热,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小肠里热炽盛 心火炽盛下移小肠,病机分析: 小便赤涩尿道灼痛 热盛灼伤血络尿血 心火上炎心烦口渴,口舌生疮 治法:清热利尿 方药:导赤散,心热心火炽盛下

13、移小肠,小肠实热,许,男,40岁,干部,2003-9-20就诊。,病例讨论,诊断:,心阴虚证,素有“神经衰弱”症,经常失眠,近因每日开会至深夜,病情更甚。自诉心烦不寐,有时彻夜难眠,纵然入睡片刻,亦是睡眠不实而梦多,白天则觉头脑晕沉,心悸更甚,咽干舌燥,饮食无味,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诊见形体消瘦,舌红体小,苔少,脉细数。,一年前月经不调,量多,色淡,淋漓不断,持 续 5个月,经诊刮及药物治疗,月经停止,已有半 年多未再行经,但相继出现心悸,并有头晕、睡眠 不实、多恶梦、健忘、饮食不香、大便干结。查见:面色淡白,唇舌甲色浅淡,苔薄白,脉细无力。,病例讨论,姚,女,35岁,工人。2003-10-6

14、就诊。,诊断:,心血虚证,自述近十年来,每逢工作紧张,或加班睡眠不 足时,即发舌疮,少时12处,多则56处,舌疼 痛难忍,影响进食和说话,伴心烦、口臭、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查:舌尖红,舌尖、舌边有3处赤烂疮面,疮面直径可达lcm,苔薄黄燥,脉数稍弦。,病例讨论,吴,女,50岁,职员。2002-10-6就诊。,诊断:,心火亢盛证,1.肺的生理病理特点: 肺居胸中-胸中不适。(胸痛、胸闷) 上连喉咙,开窍于鼻-窍道不利(咳嗽、鼻塞、声音嘶哑)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发,主司营卫(肌表营卫不和, 如恶寒发热、汗出异常,易感冒) 主气,司呼吸-气息失常(少气、短气、喘促) 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

15、水液代谢失调(浮肿 咯痰、小便不利) 朝百脉-血络失和(咳血、咯血) 与大肠相表里: 大肠的生理病理特点:主传导,排泄糟粕-便秘 泄泻、腹痛。,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2.证候分类与发病特点:,肺气虚 肺阴虚 风寒束肺 风热犯肺 燥邪犯肺 痰热壅肺 痰湿阻肺 大肠湿热,肺病辨证,大肠病辨证,实证,虚证,概念:是指肺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 多见于久病、久咳 因脾虚失运,生化不足,肺失充养; 证候:咳喘无力,动则气短,面色晄白无华,体倦无力, 语音低微,痰清稀,或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 脉虚弱。,肺 气 虚,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表现分析 咳喘无力,少气声低 - 肺气虚主气、宣降不利 动则尤甚 - 劳则耗气 痰液清稀 - 肺气虚津液不布,聚而为痰 或自汗,畏风,易感冒 - 肺气虚卫外不固 气虚证:症、舌、脉(气短、神疲乏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保元汤,辨证要点 咳喘无力、自汗畏风, + 气虚见症,概念:是指肺阴不足,虚热内生的证候。 病因: 久咳伤肺阴 痨虫(结核杆菌)袭肺 汗、泻过度伤津 燥热伤肺 证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血, 口干 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颧红, 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