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基本知识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8916238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最新 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最新 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最新 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基本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最新 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基本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 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基本知识(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 基本知识基本知识 心内电生理检查适应症 窦房结病变 传导系统疾病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介入治疗(RFCA) 宽QRS波心动过速(WCT)的鉴别诊断 不明原因的晕厥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药理试验 RFCA适应症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PSVT(AVNRT,AVRT,AT) AFL AF 早搏 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特发性VTRVOT-VT,ILVT 器质性VTARVC-VT,DCM-VT,ICD-VT IVFPremature induced VF 禁忌症 全身或局部感染 发热 出血性疾病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严重电解质紊乱 未获得病人同意 常规

2、电生理检查步骤 血管穿刺:穿刺右/左股静脉,右颈内静脉(或 锁骨下静脉) 导管放置:放入4条电极导线,分别置于冠状窦 (CS),高位右心房(RA),希氏束(B ),和右心室心尖部(RVA) 行右房和右室程序和分级递增刺激,目的是确 定心动过速性质、旁路定位、诱发心动过速。 血管穿刺技术血管穿刺技术 了解腹股沟区的解剖关系 在腹股沟韧带中部偏内触及股动脉搏动 在腹股沟韧带下3cm处穿刺股动脉 在股动脉内1cm处左右穿刺股静脉 股静脉和股动脉穿刺技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法 采用锁骨下穿刺 选择锁骨中点偏外侧 第一肋骨上缘进针 针尖指向胸锁关节至环状软骨之间 与皮肤呈30o角度 锁骨下静脉穿刺法 颈内静

3、脉穿刺法 解剖部位:胸锁乳突肌下的颈内动脉鞘内, 鞘的外侧是颈内静脉,内侧是颈总动脉,二 者之间稍后方有迷走神经。 穿刺点:胸锁乳突肌二头与锁骨形成的三角 间隙顶端 针尖指向同侧乳头 与皮肤呈30o45o角度 颈内静脉穿刺法 电极导管的放置电极导管的放置 RA HBE RV CS 右心房:右房后侧壁上部与上腔静脉交界处是常 用的记录和刺激部位,此外可选中右房,低右房 等 右心室:右室心尖部是常选的部位,此外可根据 需要选择右室流出道或右室流入道 标测电极的放置 (1) 希氏束: 常位于房间隔的右房 侧下部,靠近三尖瓣 口的上部 将电极导管送入右心 室再缓慢回撤 使导管顶端靠近三尖 瓣口的上部和

4、背侧的 右房壁 标测电极的放置(2) 冠状窦 在LAO30 下观察, 逆钟向旋转导管,导管应向后,三尖瓣偏上方 插送,进入冠状窦口, 见导管头摆动幅度较大,无室性早搏。 标测电极的放置(2) 高位右房 希氏束 右前斜左前斜 冠状静脉窦 右室 高位右房 希氏束 冠状静脉窦 右室 多导电生理记录仪的设置 及顺序排列(左图) 体表心电图滤波:0.05 30Hz 心内滤波30500Hz 刺激脉宽:2 ms 刺激能量:两倍起搏阈值 ,特殊刺激部位的要求不 同 记录仪及刺激仪设置 I AVF V1 HRA HBEp HBEd ABL CS7-8 CS5-6 CS3-4 CS1-2 RV 不同作者报告的希氏

5、束电图各间期正常值(ms) PA AH HV H Josephson 60-125 35-55 10-25 Narula 25-60 50-120 35-45 25 Damato 25-45 60-140 30-55 10-15 孙瑞龙 72-128 30-70 吴 宁 24-55 60-140 30-55 10-15 上海心研所 15-60 60-130 30-60 临床心律失常学,人卫版,陈新主编 参数正常值 电生理刺激技术电生理刺激技术 基本刺激技术 频率递增起搏:S1S1 程序刺激: S1S2,S1S2S3,S1S2S3S4,RS2,RS2S3,RS2S3S 4早搏刺激的设计:S2从舒

6、张晚期开始,10ms递 减扫描直到不应期,然后以比局部不应期长30 50ms设计S3,依此类推 猝发刺激(Burst刺激):高频率短阵刺激 规则的连续刺激S1S1(ms) : 递增性刺激: S1S1600/500/400/300ms, 500/450/400/350/300ms,等等。常常用于检测 房室传导文氏点,或快速诊断。文氏点一般较有效不 应期长50ms左右 短阵快速性刺激(BURST): S1S1多小于300ms,常 常用于诱发及终止心动过速。终止心动过速时,刺激 一般需短于心速周长50ms或以上 基本刺激技术 程序期前性刺激(S1S2/S1S2S3, 及RS2),用于检测 不应期及诱

7、发心动过速或鉴别诊断,常常使用8:1发放。 S1S2: 600/500, 500/400, 500/350, ,-10ms 递减S2。到达 ERP后应该继续两次递减刺激 S1S2S3: 600、500/ERP+2030ms/350400ms,,-10ms 递减 S3。如果S2不应期小于250-280ms时,此时常出现S-A/V延迟, 特别在使用冠状窦刺激的时候,应该考虑使用S3,有利于更清楚 显示慢径路的传导 RS2: 在感知心动过速R波的基础上,发放期前刺激S2,S2可从心 动过速周长,或稍长开始,-10ms递减S2,直到S2刺激明显提前 H波时即可,然后回放逐跳分析。常常用于鉴别诊断 基本

8、刺激技术 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测定法 相对不应期(RRP):导致传导延缓的最长 联律间期 功能不应期(FRP):允许两次激动连续通过 的最短间距 有效不应期(ERP):激动不能通过该组织 的最长联律间期 心房程序刺激可测定心 房、房室结、希蒲系不 应期 心室程序刺激可测定心 室和房室传导逆传不应期 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测定法 房室结快慢径不应期:A1A2缩短10ms,A2H2跳跃延长 60ms以上,示从快径到慢径;此时A1A2为快径不应期 ,A2不能下传的最长A1A2为慢径不应期 房室旁路的前向不应期:显性预激S1S2刺激H2V2由缩短 转为正常、体表ECG预激波消失的最长A1A2 房室旁路的逆向

9、不应期:S2V2后的A2为经旁路逆传,无 A2逆传或逆传转为经房室结时的最长V1V2间期 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测定法 成人正常不应期(ms) A-ERP AVN-ERP HPS-ERP V-ERP Josephson 170-300 230-425 330-450 170-290 Denes 150-360 250-365 Akhtar 230-330 280-430 340-430 190-290 陈 新 200-270 250-450 210-260 临床心律失常学,人卫版,陈新主编 参数正常值 心室刺激可能的表现形式: 1、室房传导阻滞(表现为 不同程度) 2、较好的室房传导(递减、 或不

10、递减) 3、逆传心房的激动顺序 (向心性、非向心性) 4、心动过速的诱发 I AVF V1 HRA HBE CS9-0 CS7-8 CS5-6 CS3-4 CS1-2 RV 心室刺激 室房传导2:1阻滞 I AVF V1 HRA HBE CS9-0 CS7-8 CS5-6 CS3-4 CS1-2 RV 临床心律失常学,人卫版,陈新主编 S2经过房室结逆传 心室程序刺激 I AVF V1 HBE CS9-0 CS7-8 CS5-6 CS3-4 CS1-2 RV 临床心律失常学,人卫版,陈新主编 S2显示左侧旁路 心室程序刺激 I AVF V1 HBEp HBEd CS9-0 CS7-8 CS5-

11、6 CS3-4 CS1-2 RV 心室程序刺激 I II III AVR AVL AVF CS9-0 CS7-8 CS5-6 CS3-4 CS1-2 HBE RV RS2 心室程序刺激-RS2 心房刺激可能的表现形式: 1、A、B型预激 2、递减性房室传导 3、前传“跳跃”现象, 即房室结双径路 4、房速、房扑、及房颤 的诱发,室速诱发 I AVF V1 HRA HBE CS9-0 CS7-8 CS5-6 CS3-4 CS1-2 S2表现为完全预激 心房程序刺激 I AVF V1 HRA HBE CS7-8 CS5-6 CS3-4 CS1-2 临床心律失常学,人卫版,陈新主编 心房刺激文氏现象

12、 I AVF V1 HRA HBE CS9-0 CS7-8 CS5-6 CS3-4 CS1-2 临床心律失常学,人卫版,陈新主编 心房程序刺激诱发SVT I AVF V1 HRA HBE CS7-8 CS5-6 CS3-4 CS1-2 RV 临床心律失常学,人卫版,陈新主编 心房程序刺激 I AVF V1 HRA HBE CS7-8 CS5-6 CS3-4 CS1-2 RV 临床心律失常学,人卫版,陈新主编 心房程序刺激 I AVF V1 HRA HBE CS5-6 CS3-4 CS1-2 RV 临床心律失常学,人卫版,陈新主编 心房程序刺激诱发AVNRT I AVF V1 HRA HBE C

13、S7-8 CS5-6 CS3-4 CS1-2 RV 临床心律失常学,人卫版,陈新主编 慢径路消融后检测 心房程序刺激 室上性心动过速EPS常用刺激方案 基础心率下行右心室递减刺激或程序刺激 基础心率下行右心房或CS刺激 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使心率提高25 以上再分别行心室和心房刺激 Burst刺激 不同类型心动过速消融不同类型心动过速消融 左侧旁路 逆行动脉法-在二尖瓣环心室侧标测消融(小A大V波), 中小弯度(如2.0英寸弯度的Webster红把导管)可适合 约80%的左侧旁路消融。 左后和左中间隔-小弯(黄把) 前侧和前间隔-大或中弯(兰把或红把) 经房间隔途径-当有外周动脉病变和主动脉瓣病变或逆行 动脉法不成功时。 旁路消融 右侧旁路: 右游离壁-加硬大头导管倒“U”字形;SWARTZ鞘管支撑 消融成功标志: (1)波消失,QRS波正常化 (2)心室起搏,VA分离 (3)逆传的心房激动顺序正常化(希氏束逆A领先) (4)同样条件下,不能再诱发心动过速 旁路消融 例一 房室结改良术: 慢径消融:下位法与后位法,小A大V, A:V130bpm),提示消融部位 临近快径或希氏束,易发生AV阻滞,应立即停止放电 房室交界区消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