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8915268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新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新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第一节 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w 分为两阶段: w 1、性未分化阶段:胚胎67周前,男女胚胎具有相 同的原始的性腺,内生殖器与外生殖器。 w 2、性分化阶段:胚胎第十二周,临床上才可以区分 性别。性分化取决于睾丸决定因子和雄激素。 性未分化阶段 w 1、原始性腺形成:胚胎卵黄囊处的原始生殖细胞沿 后肠肠系膜迁移到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处的体腔背部 间质中后,诱导中肾和体腔上皮邻近的间胚叶细胞增 殖,形成一对生殖嵴,表面为生发上皮,胚胎第6周 时,生发上皮内陷并增生成条索状垂直伸入生殖嵴间 胚叶组织,形成性索。 w 2、内生殖器始基形成:在胚胎第6周,起源于原肾或 中肾的出现。

2、中肾管下行,开口于原始泄殖腔。在中 肾管外侧,体腔上皮向外壁中胚叶凹陷成沟,形成副 中肾管。副中肾管头部开口于体腔,尾端下行并向内 跨过中肾管,在中线双侧副中肾管融合。此时,胚胎 同时含有中肾管和副中肾管两种内生殖器官始基。 w 3、雏形外生殖器形成:胚胎 第五周,原始泄殖腔两侧组 织成褶,并在中线上部融合 ,形成生殖结节。尿直肠隔 将原始泄殖腔褶分隔成前后 两部分:前方为尿生殖褶, 后方为肝门褶。尿生殖褶两 侧再生一对隆起,称阴蜃 阴囊隆突 性分化阶段 w 1、性腺分化: w 胚胎6周后,原始性腺开始分化。 w Y染色体短臂IAIA区有一个Y基因性决定区(SRY)。 w SRY编码的一种蛋白

3、质(睾丸决定因子)通过其相应的受体, 一方面导致性腺皮质退化,另一方面促使性索细胞转化为曲细 精管的支持细胞,同时使间胚叶细胞衍变为间质细胞,睾丸形 成。 w 若胚胎细胞不含Y染色体,约在胚胎12周,原始性腺发育,卵巢 形成。 w 2、内生殖器衍变 w 胚胎第8周,睾丸支持细胞分泌一种糖蛋白副中肾管抑制因子 (MIF),可使副中肾管退化。同时启动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 。 w 睾酮作用于中肾管使其分化成输精管、附睾、射精管及精囊。 w 若无MIF,副中肾管不退化。在胚胎第9周,双侧副中肾管上段 形成输卵管;下段融合,形成子宫阴道管。 w 阴道板将泌尿生殖窦分为两部分:上部形成膀胱与尿道;下部 分

4、化为尿生殖窦和阴道前庭 w 胚胎11周,阴道板中心部分细胞退化,发生腔化,形成阴道。 w 3、外生殖器发育 w 在内外生殖器官分化同时,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的雄激 素在雏形外阴细胞内5a还原酶作用下,转变为二氢 睾酮,并与其相应受体结合,使生殖结节分化为阴茎 ,泌尿生殖褶融合、闭合;阴唇阴囊隆突发育成阴 囊。 w 若无睾酮,生殖结节形成阴蒂,泌尿生殖褶形成小阴 唇;阴唇阴囊隆突发育成大阴唇。 第二节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女性生殖器官在形成分化过程中,由于某 些内原性或外原性因素原始性腺的分化, 发育,内生殖器始基的融合,管道腔化, 发育及外生殖器的衍变可发生改变,导致 各种发育异常。 一、外生殖器

5、发育异常 处女膜闭锁 外生殖器男性化 处女膜闭锁imperforate hymen w 病因:发育过程中,阴道末端泌尿生殖窦未腔化 w 临床表现:症状:原发性闭经,周期性下腹坠痛,进行性加 剧。阴道积血可引起肛门或阴道部胀痛; w 处女膜膨出,表面呈紫蓝色肛诊可扪及阴道膨隆,凸向直 肠 w 处理:将处女膜“x”切开,排出积血,再切除部分处女膜使开口 成圆形。 外生殖器男性化 w 原因:外生殖器分化发育过程中受到大量雄激素影响。常见于 真两性畸形、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或妊娠早期接受雄激素药 物治疗。 w 真两性畸形:染色体核型多为46xx,46xx/46xy嵌合体;体 内同时存在睾丸和卵巢两种性

6、腺组织; 较多见的是性腺内含 有卵巢与睾丸组织,又称卵睾。 w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系胎儿肾上 腺皮质合成皮质酮或皮质醇的酶缺乏(21羟化酶,11羟类 固醇脱氢酶),不能将17a羟孕酮羟化为皮质醇或不能将孕酮 转化为皮质酮,向雄激素转化,产生大量雄激素。 w 雄激素药物治疗:孕早期接受人工合成孕激素治疗,可使女性 胎儿男性化。 w 临床表现:阴蒂肥大,有时显著增大似男性阴茎。严 重者伴有阴唇融合。 w 诊断:病史和体征;实验室检查;性腺活检 w 处理:行阴蒂肥大部分切除,使保留的阴蒂接近正常 女性阴蒂大小。 w 真两性畸形:取决于外生殖器的功能状态,将不必要 的性腺切除

7、,保留与外生殖器相适应的性腺 w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先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减少血清睾丸酮含量至接近正常水平,再作阴蒂整形 术和其他畸形的矫正手术。 阴道发育异常 先天性无阴道 阴道纵隔 阴道横隔 先天性无阴道 w 病因:双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或双侧副中肾管尾端发 育不良 w 临床表现:原发性闭经及性生活困难;患者体格、第 二性征及外阴发育正常,但无阴道口,或仅在前庭后 部见一浅凹,偶见短浅阴道盲端。常伴子宫发育不良 。 w 处理:1、模具压扩法:适应于无子宫且阴道凹陷组 织松者。2、阴道成型术。 阴道纵隔 w 病因:双侧副中肾管会合后,尾端中隔未消失或部分 消失。分为完全纵隔或不全纵隔。

8、 w 临床表现:完全纵隔无症状,性生活和阴道分娩无 影响;不全纵隔有性生活困难或不适,分娩时胎先 露下降受阻。阴道检查可见阴道被一纵形粘膜分成 两条纵形通道,粘膜壁上端近宫颈。完全纵隔下端达 阴道口,常合并双子宫;不全纵隔未达阴道口。 w 处理:纵隔切除。 阴道横隔 w 病因:为阴道板未腔化所致。位于阴道上端的多为不 全性横隔;阴道下端的多为完全性横隔。 w 临床表现:位于上部者多无症状,位置偏低者可影 响性生活。 完全性横隔有原发性闭经伴周期性腹痛 ,进行性加剧;妇检见阴道较短或仅见盲端,横隔 中部可见小孔肛诊可扪及宫颈及宫体。 w 处理:行横隔放射状切开,切除横隔,缝合止血。术 后放置阴道

9、模型,定期更换,直到上皮愈合。分娩时 ,横隔薄者可于胎先露下降压迫时切开,胎儿娩出后 再切除;横隔厚者应行剖宫产术。 子宫发育异常 子宫未发育或发育不良单角 子宫与残角子宫 双子宫畸形 双角子宫与弓形子宫 纵隔子宫 已烯雌酚所致子宫发育异常 子宫未发育或发育不良 w 先天性无阴道:双侧副中肾管形成子宫段未融合,退 化所致,常合并无阴道,卵巢发育正常。 w 始基子宫:双侧副中肾管融合后不久即停止发育,卵 巢发育正常 w 幼稚子宫:双侧副中肾管融合形成子宫后发育停止, 卵巢发育正常。 w 临床表现:先天性无子宫或实体性始基子宫无症状; 具有宫腔或内膜的始基子宫若宫腔闭锁或无阴道可因 月经血倒流出现

10、周期性腹痛;幼稚子宫月经稀少,或 初潮延迟,伴痛经,宫体与宫颈之比为1:1或2:3 w 处理:先天性无子宫或实体性始基不予处理;始基子 宫有周期性腹痛或宫腔积血雪手术切除;幼稚子宫可 用人工周期。 单角子宫与残角子宫 w 单角子宫:一侧副中肾管正常发育,卵巢功能正常。 w 残角子宫:一侧副中肾管发育,另一侧副中肾管中下段发育缺 陷,有正常输卵管和卵巢,常伴有同侧泌尿器官发育畸形。 w 临床表现:单角子宫无症状;残角子宫若内膜有功能,但宫 腔与单角子宫不相通,可因月经血倒流或宫腔积血而痛经,发 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单角子宫偏小、梭形,偏离中线伴有 残角子宫者可在子宫一侧扪及较子宫小的硬块 w 诊断

11、: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B超或MRI w 处理:单角不予处理;残角应在非孕期切除残角子宫和同侧输 卵管。 双子宫畸形 w 病因:两侧副中肾管未融合,各自发育形成两个子宫 和两个宫颈。 w 临床表现;无自觉症状;伴阴道纵隔可有性生活不适 ;伴阴道无孔斜隔可出现痛经;伴有孔斜隔于月经来 潮时有阴道少量流血,呈陈旧性淋漓不尽,或少量褐 色分泌物。检查可满子宫成绩分叉状。 w 处理:一般不予处理。 双角子宫与弓形子宫 w 双角子宫:双侧副中肾管融合不良。分2类:完全 宫颈内口处分开;不完全宫颈内口以上分开 w 弓形子宫:宫底部发育不良,中间凹陷,宫壁略向宫 腔突出 w 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有时双角子宫

12、月经量较多伴 程度不等的痛经;扪及宫底部有凹陷 w 处理:一般不处理,若出现反复流产,应行整形术。 纵隔子宫 w 病因;双侧副中肾管融合后,中隔吸收受阻。分2类 :完全纵隔由宫底至宫颈外口或内口;不全终止 于宫颈内口之上。 w 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可至不孕。 w 处理:在腹腔镜下,经宫颈通过宫腔镜切除纵隔。 已烯雌酚所致子宫发育异常 w 妊娠2月内服用已烯雌酚可致副中肾管发育缺陷,女 性胎儿可发生子宫发育不良,如T型宫腔、子宫狭窄 带、子宫下段增宽及宫壁不规则 w 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由于DES可至宫颈功能不全 ,早产率增加 w 处理:一般不予处理。 输卵管发育异常 w 输卵管缺失或痕迹:同侧副中肾管未发育 w 输卵管开口异常:双重伞端或副口 w 输卵管节段性缺失 卵巢发育异常 w 原始生殖细胞迁移受阻或性腺形成移位异常所致 w 卵巢未发育或发育不良 w 异位卵巢:停留在原生殖嵴部位,未下降至盆腔。 w 多余卵巢:罕见 w 处理:若染色体核型为xy,发生恶变率较高,应切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