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答案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913161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大《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大《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电大《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电大《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答案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一、填空题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

2、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C 道德)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B德治 C礼治)。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B 法自然)为思想核心。4、孙中山先生是(A 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5、美国政治学家(B 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在当今

3、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6、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A 亚里士多德)7、1880年美国(D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的建立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建立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8、根据(D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9、政治学名著理想国的作者是(A 柏拉图)1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认为政治主要是(A 经济的集中体现B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C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D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1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A 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B 官本位C “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D 权力

4、本位)。1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A 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13、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A 法B势C术),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14、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B 权力研究途径)。15、马克思主义创立的(C 历史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革命,也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的含义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三、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四、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

5、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2、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

6、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五、论述题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这些都是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的体现。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

7、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但是,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国的“天”还是西方的“上帝”,人们都凭借对它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这种政治观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政治观,因而是不科学的;(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

8、力政治观。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在西方,政治学家马基雅弗利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一种管理政治观。在中国,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

9、,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在西方,也有许多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和阐述政治涵义。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

10、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第二章 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填空题1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1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18、墨子的

11、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2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D 治国之道)而展开。2、1949年1978年,中国基本上实施(D 民众主义)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3、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精英主义)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4、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D 国

12、家)。5、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D 社会伦理)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6、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B伦理政治学)。7、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B 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8、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A政治哲学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9、政治研究科学化进程遇到的难题是(A 隐性价值问题 B 价值中立问题 D 数据问题)。10、(C 现实主义)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11、(A 理想主义)途径可以把我们引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其实质就是“公民自

13、治”的结论。12、行为主义政治学要求用研究(D自然科学)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主张以政治行为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他所撰写的(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联合政府)等著作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代表作。14、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A 公共权力D 人性)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15、行为主义政治学着重研究(A 政府B 政党 C 利益集团 D选民)的活动,以期发现政治过程中

14、个人和团体实际行为一致性的范围和性质。三、名词解释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四、简答题1、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

15、持统治。2、政治学所现成的政治设计思路有那些?答:(1)理想主义方案;(2)现实主义方案。五、论述题1、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中国政治学强调正确认识世界,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远大政治理想,小到个人修身养性,中到家庭/单位治理,大到地区和国家发展,治国之道包含天人合一、圣贤政治、等级秩序、家庭伦理、忠孝观念、重民爱民等广泛内容。三纲五常,被视为维持一个等级尊卑关系的稳定和睦的统治秩序的基本原则。因此,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在这个宏大理论中,“家”的特征明显,且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统治者被设定为一个“大家长”,这个家长要在道德上为全国臣民做出表率;家长要爱臣民,臣民要尊重和服从家长统治;(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