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8912647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等史实。2.通过课前收集、复习比较、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和发展,并学会运用比较法评价秦皇与汉武的历史影响。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武帝经过半个世纪的经营,使西汉王朝达到全盛时期,使中华民族开始以“汉人”的称谓走向世界。教学重点:掌握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作用。教学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金缕玉衣教师: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

2、服。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2498片,金线1100克。制作一件玉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需要上百个工匠花两年多的时间完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件衣服可谓是价值连城。这件衣服是谁的呢?这件金缕玉衣是在汉代诸侯王刘胜的墓中发掘的,解放以来出土的金缕玉衣也大多数是在诸侯王的墓中发掘出土的。这体现了什么呢?诸侯王生活奢侈,经济实力强,他们享受着与天子同等的待遇,甚至凌驾于天子之上,这些诸侯王的存在,令谁最为担忧呢?学生:皇帝。教师:对,诸侯王各霸一方,严重威胁到中央的统治。汉武帝即位后,如何应对一系列难题的呢?我们来看第一篇文景存隐忧。二、 合作探究,讲授新课第一篇 文景存隐

3、忧教师: 西汉初期由于“文景之治”的影响,使西汉王朝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展示西汉前期形势图、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人口对比图两幅图片 教师:两幅图片说明在西汉初期诸侯王的势力依然很强大,这种尾大不掉的隐患,存在了半个多世纪,到汉景帝时,竟然出现了七个诸侯国叛乱的事件,这使得中央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教师: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来看汉武帝是怎样做的。第二篇 汉武大一统大一统之政治介绍汉武帝。汉武帝即刘彻,汉景帝子, 16岁登基,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在位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教师:汉武帝即位后,诸侯国势力

4、很强大。展示哈密瓜和柚子。教师:我们来做一个直观的比喻。我们把哈密瓜比作中央政府,将柚子比作诸侯国。大家看诸侯国势力较大,严重威胁中央统治。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学生: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播放视频推恩令。教师:结合视频内容以及教材,思考什么是推恩令?学生:回答。展示推恩令示意图。教师:推恩令就是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的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进行管理。展示诸侯国土越分越小的图片。将柚子分成多块,拿出其中一块与哈密瓜相对比。教师:通过层层推恩,诸侯王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小,通过对比大家想一想,

5、推恩令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教师:汉武帝采用的“推恩令”,看似柔弱的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废一兵一卒,就轻松的解决了诸侯国实力强大的问题。教师: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削爵、刺史制度。展示图片,介绍削爵和刺史制度。教师:同学们总结一下,汉武帝在政治方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推恩令、削爵、刺史制度。教师:这些政治措施都加强了皇权,从而实现了政治层面的大一统。大一统之思想教师:西汉初期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常常聚集在诸侯王门下,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下面我们

6、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的?情景短剧:一日,汉武帝在长安召集诸子百家的学者,讨论治国方略。教师:最终汉武帝采纳了哪家学派的建议呢?学生:儒家学派。展示视频汉代儒学思想教师:在汉武帝时,创建以儒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的人是董仲舒,我们来了解一下董仲舒。1.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 2.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展示太学等图片,教师加以解释。教师: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开创,是中国当时最高学府。太学中的老师称为博士,学生称为博士弟子。太学中学习的主要课

7、程都是一些儒家经典,学生经考试合格,被任免为政府官吏。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这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就使汉武帝实现了思想层面的大一统。教师:汉武帝除了通过政治措施思想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以外,在经济方面他也做了很多事情。大一统之经济展示材料: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史记吴王濞列传(吴国豫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刘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来此偷偷铸钱,并在东边煮海水为盐,因为不纳税,吴国资财十分富有。)教师:通过上述材料,概括西汉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学生:1.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 2.盐铁经营权掌握在地方

8、豪强手中。教师:盐是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重要的生活资料,而铁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制造农具和兵器的基本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这些重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却不受国家的控制,而是掌握在地方富商大贾手里,地方豪强控制着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面对这一问题,汉武帝又是怎么做的呢?展示表格,解决这一问题。经济问题经济措施私人铸币现象存在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经营权掌握在豪强手中将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教师:盐铁官营,有利于增加官府的经济收入,解决了封建国家的财政困难,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方上的富商大贾,削弱了他们的经济实力,从而有利于巩固封建的中央集权制

9、度,实现了经济层面的大一统。三、 拓展延伸,提高升华第三篇 千秋再回首展示地图。教师:汉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经济三个方面巩固大一统外,在军事上还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扩大了西汉的疆域,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从而巩固了大一统王朝。教师:汉武帝在政治、思想和经济等方面的举措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政治上,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让中央统辖的郡直接管理受到私恩的侯国,这其实更加完善了秦朝时的郡县制,我们现在省市的划分就是秦汉时期的郡县制演化而来的。思想上,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也极为深远。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来曲阜参观考察时就曾指出,“国无德不

10、兴,人无德不立”,就是受到儒家以德治国理念的影响。包括现在世界上有476所孔子学院以及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这也是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个典型例子。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创始人,他代表了我国思想界,文化界的最高成就。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使五铢钱成为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这种五铢钱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百味盐之首”,盐自古以来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商品和战略性资源,自汉武帝后历朝历代乃至我们现在的中国也基本上都是盐铁官营专卖。当然,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释放市场活力,2016年5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盐业体制改革方案,这一方案虽然将直接推动盐业经

11、营市场化,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国家把控食盐发展走向这一点。谈收获,让学生小结本课内容。教师: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汉武帝使汉朝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辽阔的疆域,他使西汉进入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大一统的鼎盛时期,大一统是一种拥有无限向心力的力量,更是一种兼收并蓄包容一切的胸怀,汉武帝把受到华夏文化浸润的、居住于广阔土地上的人民,变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此,这个民族就以“汉”自称。 在汉代,中国人第一次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有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可以说西汉王朝出现的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而今,饱经沧桑的华夏民族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崛起,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作为青少年,同学们一定要发愤图强、奋发有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四、课堂演练,巩固新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