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学院2019秋0703]《土地法学》在线作业辅导答案

上传人:1830****556 文档编号:118912425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网络学院2019秋0703]《土地法学》在线作业辅导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学院2019秋0703]《土地法学》在线作业辅导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南大学网络学院2019秋0703]《土地法学》在线作业辅导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网络学院2019秋0703]《土地法学》在线作业辅导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网络学院2019秋0703]《土地法学》在线作业辅导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 0703 学年学季:20192窗体顶端单项选择题1、没有与建筑物结合的土地及其关系,由( )调整。. 土地法. 房地产法. 民法. 经济法2、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规定缴纳( ),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土地复垦费. 耕地开垦费. 土地补偿费. 安置补助费3、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 )计算。. 需要安置的农业入口数. 征用耕地的面积. 该耕地被征用前的产值情况. 被征用单位的耕地面积4、土地征用法律关系是一种( ). 土地民事法律关系.

2、 土地管理法律关系. 土地行政法律关系. 土地交易法律关系5、某大型企业因建设需要在某省一次征用耕地40公顷,批准此用地申请的国家机关是( ). 国务院. 国家土地管理局. 该省人民政府. 该省土地管理局6、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企业破产后,经依法处置,确定给(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企业上级主管部门. 新的受让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收回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 国务院. 各级人民政府. 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 B和c8、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具有( ). 惟一性

3、. 统一性. 广泛性. 一致性9、房屋所有人以营利为目的,将以划拨方式取得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出租,其租金中所含土地收益依法应( )。. 租金中所含土地收益归承租人. 应当将租金中所含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 租金中所含土地收益归出租人. 应当在租金中扣除所含土地收益10、房地产开发是在( )的土地上进行的。. 村民集体所有. 乡(镇)农民集体所有. 村内两个以上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 城市规划区内国有11、土地征用法律关系是一种( )。. 土地民事法律关系. 土地管理法律关系. 土地行政法律关系. 土地交易法律关系12、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重庆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市内耕

4、地的( )以上。. 80%. 70%. 60%. 50%13、凡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简称转让房地产)一并转让,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为( )的纳税义务人。. 土地使用税. 土地增值税. 印花税. 房产税14、“收回土地使用权”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对( )年内不使用土地的单位或个人的一种行政制裁方式。. 4. 3. 2. 115、某大型企业因建设需要在某省一次征用耕地40公顷,批准此用地申请的国家机关是( )。. 国务院. 国家土地管理局. 该省人民政府. 该省国土资源厅16、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体是( ). 国家. 集体. 国家与集体. 个人1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说

5、法不正确?( ).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全部属于集体所有. 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我国土地所有权不能转让多项选择题18、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 )。. 农用地. 草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19、依法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有( )。. 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油、棉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蔬菜生产基地. 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20、历代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包括().

6、 秦朝田律. 唐代“均田制”. 宋朝永佃制.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21、土地执法监察的方法有。. 超前控制方法. 跟踪检查方法. 目标管理方法. 协作处理方法22、确认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分别依照( )的有关规定处理。. 森林法. 草原法. 渔业法. 水法23、土地法律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具有的三要素是(). 主体. 客体. 中介. 内容24、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通过( )等方式交由土地使用者使用. 出让. 划拨. 转让. 抵押25、下面哪些权利属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土地管理部门所有的( ). 土地登记发证权. 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权. 建设用地总量和耕地保有量控制

7、权. 农用地转用批准权26、依法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有( )。. 农村的土地. 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国家未确定权属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27、土地用途管制的手段包括(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严格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征地的审批权限和手续. 严格执行土地28、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 )的义务。. 保护土地. 管理土地. 合理利用土地. 改良土地29、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土地按用途分为( ). 农业用地. 林业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30、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形式主要有( ). 转让(包括买卖、交换、赠与、

8、继承). 租赁. 入股. 出让31、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有( )。. 城市市区的土地. 城市郊区的土地. 农村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征购,收归国有的土地(依法划定或者确定为集体所有的除外). 国家未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32、关于土地执法监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土地执法监察的对象是土地管理的相对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土地执法监察的主体是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土地执法监察是对土地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 土地执法监察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3

9、3、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造成的多余劳动力,由县以上土地管理部门组织安置,安置不完的,可以安排符合条件的人员到( )就业,并将相应的安置补助费转拨给吸收劳动力的单位。. 用地单位. 其他全民所有制单位. 其他集体所有制单位. 其他外商投资企业34、与建筑物结合的土地及其关系,主要由( )调整。. 土地法. 房地产法. 经济法. 民法判断题35、“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思想是毛泽东最早提出的。. A. B.36、国家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 A. B.37、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A. B.38、目前,我国并没有形式意义上的综合性的

10、土地法或土地法典。. A. B.39、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 A. B.40、土地所有权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 A. B.41、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用前二年平均产值的三十倍。. A. B.42、国土即国家所有的土地. A. B.43、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标或者协议等方式。. A. B.44、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A. B.45、土地使用权因土地灭失而终止。. A.

11、 B.46、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城镇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A. B.47、土地登记是国家依法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的登记。. A. B.48、土地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也可以说是主体权利、 义务的载体。其范围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 A. B.49、乡(镇)人民政府一般不设土地管理机构,也没有土地管理员的职位。(). A. B.50、土地监督检查的对象是与土地发生法律关系的土地管理者、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主体是县级以上土地行政管理部门。( ). A. B.51、认定破坏耕地行为的标准主要是耕

12、地质量是否遭到破坏。. A. B.52、所有权制度与所有制有密切的关系,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所有权制度是所有制形式在法律上的表现。( ). A. B.53、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不需征得国土资源部的同意。( ). A. B.54、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不能付给本人,均由被征地单位用于发展生产和安排多余劳动力的就业以及作为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不得移作他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有。. A. B.55、土地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等法律所具有的一般特性。. A. B.56、按照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 A. B.57、重复划拨或重复征用土地的,原则上按目前实际使用情况或根据第一次划拨或征用文件确定使用权。. 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