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语文七色光三教科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8909205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语文七色光三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语文七色光三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语文七色光三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语文七色光三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语文七色光三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语文七色光三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语文七色光三教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简析本次“语文七色光”共有四项语文实践活动。“练一练”是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查字典方法进行查字练习,并能根据具体词选出字义。“日积月累”有两项内容,其一是积累一些描写少年儿童的词句;其二是欣赏描写儿古代儿童的诗句,教材从四首诗中节选了每首诗的两句。“知识窗”是通过短文帮助学生了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由来,拓展学生知识面。“大家一起来”要求学生听老师讲故事然后把故事转述给别人,培养学生听记、转述能力。设计理念语文七色光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栏目,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重视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本节教学要彰显单元主题,继续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的美好心灵。我以“六一”儿童节为主线用寓情于教的教学方

2、法,用创设性的、贴近儿童生活的语言指导学生读书,指导学习。创建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的教学平台。在感受语言丰富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语文素养。教学策略与学情分析“语文七色光三”同一、二单元的比较看似内容很少但日积月累中节选了四首古诗的诗句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意境并非易事,需要对照画面联系实际赏析,需要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演体会,需要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唯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扎实深刻,不至于蜻蜓点水。“大家一起来”是讲故事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实践。要有效完成这一环节,实现全员参与,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预定目标也要花费很多时间,所以我将“语文七色光三”分为两课时教学。

3、把讲故事作为第二课时。另外,本节教学是围绕“六一”展开的,为了能在课的开始就创设轻松、欢快的教学情境我采用变序教学法进行,先从“知识窗”了解“六一”有关知识入手,然后转入体会描写儿童的的词句、古诗的教学,带着对“六一”的向往引导学生自主进入“练一练”中的查字典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知识短文,积累词句、古诗丰富知识,开阔视野。2、强化课前搜集资料、读想结合的读书方法,训练学生,听、说、读、想等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3、感受少年儿童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充分朗读,充分感悟诗句的意境,体会童心、童趣。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欢迎同学们带着七彩梦走进语文七色光乐

4、园,今天我们学习“语文七色光三”(板书课题)在没有讲新课之前啊,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那一个节日是关于我们儿童的?”生:略从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中老师能感到你们非常喜欢过“六一”儿童节,那你们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吗?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到46页让我们到“知识窗”中寻找答案。同学们小声地,认真地读上两遍。二、知识窗教学1、生读文2、检查读懂了什么?生:每年的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板书:1、国际儿童节:6月1日)生:这个决定是国际妇女联合会在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会议通过的。生:国际儿童节也称“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生:建立儿童节是为了保障全世界儿童

5、生存、保健和受教育的权利。3、拓展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前喜欢搜集资料,谁还知道有关“六一”的其它知识?生:韩国的儿童节是5月5日生:英国的儿童节是7月14日生:日本的儿童节:男孩五月五日,女孩三月三日虽然儿童节是国际性的但在时间上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国家儿童节不是六月一日,有的国家还有男女儿童节之分。和同学们在一起真是长知识啊!既然“六一”是你们的而节日那同学们肯定有一些关于“六一”的难忘记忆,说出来,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生:去年六一儿童节我的歌声赢得了大家的喝彩。生:有一次儿童节我参加了拔河比赛,那场面非常激烈。生:每次儿童节老师都给我们准备好多礼物。生:去年六一,我演讲结束后校长表扬了我,说我长

6、大能有出息,后生可畏。你们那么出色当然会得到表扬了,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赞美你们的词句。(出示小黑板)三、日积月累教学(一)、积累词句这些就是我们“日积月累”中需要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首先老师范读一遍,同学们注意字音和个别句子的停顿。师读完后,谁愿意读一读?生:读生:读老师发现一个问题,这里边有个词好像那位同学刚才提到了,(生站起来示意)那你肯定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了?生:就是长大能有出息。说得好,“后生”指晚辈,“可畏”是可以敬畏。是说晚辈们进步很快超过前辈,是可收受到敬畏的。就是长大了能有发展,有造就。那其它词句什么意思呢?有很多同学举手有的同学看来课前预习很充分,很用心,争着回答,表现非常好

7、,下面同学们相互交流,分享你们的课前收获,也可以借助工具书体会。生交流几分钟后师检查,学生简单说出词句意思学生说一说有关的词天真无邪、无忧无虑、虎头虎脑这几个词我们很常见,同学们理解的也非常好,我们就不多说了,那谁能用“后生可畏”说句话?生:我明白了“后生可畏”着这个词的意思。你这个句子说得很有技巧。生:我也希望老师能表扬我,说我“后生可畏”。老师现在就把这句赞美送给你。我们祖国的语言就是丰富多姿,“后生可畏”这个词的意思,其实还有不同表现形式,同学们看这两句话。师读下面两句话。最后这句非常浅显了,这是一句俗语,自古以来英雄都出自你们这些少年,英雄谁属?非你们莫属。也是说你们这些晚辈长大能有发

8、展,和“后生可畏”是一个意思。我们来看这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并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板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这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荀子所说的,并把它编到他和弟子所著荀子一书中。“青”是靛青指蓝色染料,“蓝”指蓼蓝是一种植物。意思是说蓝色这种染料是从蓼蓝这种植物中提取的但要比蓼蓝的颜色更浓。就像,冰是用水结成的,但冰比水更凉。寓意就是说学生要胜过老师,晚辈要超过前辈。这句话既形象又含蓄地赞美了你们,老师很喜欢所以送给你们。它的下句谁搜集到了?生“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师(板书: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同学们读上两遍体会一下。生读时要指导停顿和的重度(二)、体会诗句就读到这

9、吧!有人把你们比喻成花朵,真的很恰当。你们也确实是在祖国的大花园里快乐成长,无忧无虑,而且还能享受到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神奇。现在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遥远的古代,那里没有高楼;没有汽车;没有电脑但那里的小朋友一样过着快乐的生活。下面我们进入“日积月累”的第二部分。1、教学第一首诗出示第一幅图看图图上画了什么?生:大人。生:小孩。生:老牛。小孩在干什么?生:好像指着远处的什么。大人在干什么?生:应该是和小孩说话。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呢?我们看作者是怎么写的。读诗师读一遍,生读一遍你知道了什么?生:小孩是牧童。生:小孩指着杏花村。生:路人再问“酒家”何处有。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生:略。生:略。

10、师重复诗意,齐读一遍品诗老师想把画面的情景再现出来,谁愿意和老师用普通话演绎一下。师演:小朋友!哪里有酒店啊?生演:那边的杏花村就有,条件可好了!用手指着远处。你说他的表演怎么样?生:好,他还多说了一句。是啊,他融入了自己合理的想象。那你说,他回答得直接还是不直接?生:直接。回答得迅速还是不迅速?生:迅速。大家说,他的回答是毫不犹豫,还是犹豫不决?生:毫不犹豫。有没有什么私心杂念,有没有不告诉的想法?生:没有。那谁能用刚才学到的词来描写一下他的可爱之处。生随便说但最后落到这个答案,生:天真无邪。(板书:牧童天真无邪)非常好,因为天真无邪,所以才有这样的神情,这样的动作,才变得可爱。下面请同学们

11、有感情读诗,读出小孩的天真无邪。2、教学第二首诗离开杏花村我们到小河边看看,那里还有一位的小朋友。出示第二副图这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小儿垂钓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读诗师读后,生自由读两遍指名读两遍看图解诗我们对照图来理解这首诗。我们观察这位小朋友的头发有什么特点?生:很乱所以作者说“蓬头稚子”意思是说这是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稚”就是幼稚。“学垂纶”什么意思?看图,小孩在干什么?生:钓鱼。那“垂纶”就是学生说出答案。师给予肯定。小孩坐在那里钓鱼?生:草地上。准确说是河边的草地上,而且草地上长满了青苔。同学们看“侧坐莓苔草映身”“莓苔”就是苔藓,长在潮湿的地方一种低矮的植物,谁能用自己话说下

12、这两句诗的意思生:略生:略同学们再看图这个小孩钓鱼是什么神情?生:聚精会神。生:静静地。这幅画书中只给了两句诗,但是老师又把下两句写了出来,老师想告诉大家接下来发生的事。师读“借问路人摇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时远处有人向他问路,小孩连忙摇手怕把鱼吓跑了,而没有应声回答。品诗谁愿意把这个问路的情景表演出来?两名学生表演。(教师旁白:小孩在专注钓鱼,这时远处有人问路,小孩怕把鱼吓跑了,连忙摇手,不敢出声回答。)把表演钓鱼的同学留下来,现在老师问你,你为什么不告诉他呢?生:-你再表演一下刚才的动作,大家注意他的表情。同学们说图中的小孩可爱吗?生:一起回答。用一个词来形容。生:活泼可爱。生:纯真烂

13、漫。生:天真可爱。(板书:稚子纯真可爱)同学们有感情读一遍,读出稚子的可爱。3、教学第三、四首诗第一个小朋友天真无邪,第二个小朋友纯真可爱,大家想再认识两位吗?出示第三、四幅图自学理解同学们自由读诗,用刚才的方法,结合画面,发挥想象体会一下这两位小朋友的快乐。也可以相互交流。生交流后教师检查师生合作谁愿意读一下这几句诗?生分别读诗你从这几句诗,这两幅图中体会到了什么?生:第三幅图中的小孩在种瓜。生:第四幅图的小孩也是牧童,但他是横坐在牛背上的。生:老师我不知道读“供”怎么读也不知道它的意思?谁来告诉?生:回答生:老师“也傍桑阴”什么意思?如果学生说不出由老师来说。小孩不知道参加种田、织布的意义

14、,只是傍晚在桑树阴下模仿大人种瓜。同学们看画面小孩的动作可爱吗?同学们想一下:他会摔倒吗?还会发生什么?生:-用什么词来形容他呢?生:虎头虎脑。生:活泼。生:天真。生:无忧无虑。(板书:童孙活泼烂漫)如果说他(教师指着小孩)是无忧无虑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小牧童。他是不是更加开心?同学们说他干什么呢?生:-是去放牛,还是放牛回来?生:回来。怎么知道的?“牧童归去”我想就是回来吧!理解得非常好。生:老师他是不是胡乱的吹啊?问的好啊!同学们想,他是始终吹一个曲子快乐,还是随便吹更快乐?生:-那当然了,“无腔”就是不成调。“信口吹”就是随便吹,东吹一句,西吹一句。同学们,看图,我们走进这幅图,他的腿可能是动的吗?生:可能。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生:无意的。同学们平时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在高兴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的动起来。同学们说,这位小朋友快乐吗?用什么词来形容?生:无忧无虑。(板书:牧童无忧无虑)读诗体会同学们用情读这几句诗,读出童孙的活泼,读出牧童的无忧无虑。小结:同学们看黑板:第一幅图,牧童指出了,天真无邪;第二幅图,小儿钓出了纯真可爱;第三幅图童孙种出了活泼烂漫;第四幅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