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8906032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材(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 选择和设计 内容提要 p概念辨析 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 p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p典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p研究性学习 第一节 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p教学方法 p教学策略 p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法 p(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广义上说,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师 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途径、原则的总称。( 宏观层次)(与教学组织形式、原则未加区分。) 微观教学法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时运 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科内容、教师风格有关)。( 微观层次) 教学方法的定义 p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 现教学目的,完

2、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 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中观层次)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p国外学者的分类 巴班斯基 拉斯卡 维斯顿和格兰顿 黄埔全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p 中国学者建构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李秉德教授主编教学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 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 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

3、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教学方法分类的意义 p重视分类标准的确立;力图使分类法立于科学性 的基础之上; p重视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机联系,有的学者甚至强 调教学方法的整体效果,互补效应; p重视教学活动的内部因素,如学生的认识活动、 实践活动,教师、学生的作用以及他们间的相互 作用; p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分类都承认 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而应根据教学任务、 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课堂教学常用方法 p讲授法 p讨论法 p谈话法 p演示法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之一 p讲授法 教师主

4、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 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特点是老师讲,学生听。 一般是以教学班为单位, 以学生独立听讲为基 本组织形式。 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4种。 讲述是陈述知识;讲解是分析知识;讲读是读 解知识;讲演是发挥知识。 讲授法的优点 p讲授法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新知识,容 易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还可以同时对 多人进行培训,运用方便,比较经济。 讲授法可能带来的弊端 p讲授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学生没有思考 的余地,除了“听 讲”以外没有其他活动, 全堂一讲到底, 进行 “灌输” 。 p是单向性的信息传

5、递,缺乏导师和学员间 必要的交流和反馈,学过的知识不易被巩 固,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对教师来说,应该 p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所讲内容必须科学、正确 ;对学生有积极的思想教育 意义;所讲的应是学生必听的、想听的 、愿听的、难 点、疑点 、重点等; p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准确、精练、规范 生动等特点。 p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 维活动。 p努力借助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p对学生的 “听法 ” 总体要求是 : 专心致志,目不旁视,心不旁骛,耳不旁闻, 手不旁书 耳、眼、脑、手并用 看、思、记结合。 对学生的“记 ”的要求是: 有专门的笔记本或选择教材

6、的可书写空间; 要有较快的速度; 要有自己的符号和标记; 要有重点地记 。 “记”的内容可以是: 老师的板书; 老师的思路 ; 老师补充的内容,自己的疑问或不同见解 ; 老师闪光的语言; 自己灵感的火花; 自己或同学 、老师的失误; 教材或参考资料的不足等等。 课堂常用教学方法之二 p讨论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围 绕某一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 行争论、磋商,以提高认识、解决问题 获得知识的方法。 主要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 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信息多项 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讨论的最高形式是辩论。 讨论法的优点和缺点 p优点:讨论法鼓励学员积极思考,

7、主动提出问题 表达个人的感受,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讨论 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也有利于知识和经验的 交流; p缺点: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它对 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水平要求较高,另外,论题选 择得好坏也将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p 对教师的要求是: 教师在讨论前要提出需要讨论的课题; 规定讨论的时间和发言的具体要求发言者、补充者、 评论者;发言顺序 发言人次 、发言方式 、发言时间 等; 指导学生搜集和查阅有关资料 ; 进行分组指导,安排各组召集人和讨论地点; 巡回察看、指导各组的讨论 ,以防走过场;学生发言后 ,要进行总结; 一次讨论解决不了时,可再组织讨论 ,甚至进

8、行小组争辩,直到解决问 题为止 ; 有的问题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特别困难,也可指导学作同桌之间的随 时交流,不一定进行正规的组织; 学生讨论时,要适时进行点拨、指导,以保证讨论高质、有效地进行 。 讨论法的不足和可能带来的弊端 p 讨论的问题选择不恰当,或难或易,达不到预期效果; p 讨论前不铺垫 ,不发动,不创设情境 ,学生缺乏讨论 的欲望。 p 讨论过程组织不严密,指导不具体 ,讨论流于形式 ; p 讨论后不反馈 、不评论、不总结 ,讨论半途而废 ; p 讨论结果不理想,但以为用过了讨论法 ,便以为突出了 学生主体,所以就草草收场,虎头蛇尾 ; p 讨论次数过多, 形式单调, 课堂结构松散

9、 ; p 讨论的时机选择不当,一上课就讨论或者要下课才讨论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p对学生的要求是: 听从老师的指导和分配; 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讨论和组织发言提纲 ; 在小组内要认真探求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踊 跃发表见解,与同学协调配合好。 分组方式 p 随机分组 临桌小组 。临近的几个同桌小组结合起 来组成更大的 小组。这类小组,一般以4至8人为宜 ;它可以是常期 性的专门小组, 也可以是随机性的临时小组。 p指定分组 特殊小组 ,按照特殊标准划分的小组 。如按年龄、性 别、地域、姓氏等;这种划分方法,主要出于提高学 生讨论兴趣或特殊要求的需要。 课堂常用教学方法之三 p谈话法 又叫问答法。 是

10、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 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 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 。谈话法的特 点是老师问,学生答。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p 准备要充分:a.把握问答的时机。b.总体设计提出 的问题,一个或多个,单个的或连续的等。c.安排 回答对象,全班或部分。 d确定回答的时间 , 随问随答或思考后再答等。e.指定回答的方式,口 头或书面,齐声回答,单独回答等 。 p 要保证问题的质量:要有价值,包括重要性、启发 性、实效性等;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难易要有 适度性 。 p 要坚持“引而不发”原则,注意评价、总结、给出答 案的策略和时间。 p 方式要灵活,要究提问的技巧性和趣

11、味性。 谈话法的局限性和可能带来的弊端 p不适合对学生进行复杂思维训练。 p阻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p 违背普遍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p对老师的要求: 要认真、耐心听取学生回答,不能随便打断学 生的答话 ; 可以启发思索,但不能诱惑学生,要坚持“引而 不发”原则; 鼓励学生遇到偶发事件 ,要冷静处理,不能犯 情绪、发脾气,影响谈话效果等。 对学生的要求是 p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回答; p可以说 “不会”,但不能拒绝回答 ; p态度要认真,声音要洪亮; p要大胆发表见解,不要惧怕答错; p单独回答时,不能讨论或询问别人; p语言要简洁,不能拖延时间。 课堂常用教学方法之四

12、p演示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可以被感知的材料,使学生 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可以 运用实物、模型、动作、表演示意,以配合解 释、说明的辅助教学手段。 p常见类型 实物或模型演示、实验演示、文字演示、图片 演示、幻灯投影演示、电影电视演示、多媒体 演示。 演示法的特点 p其优点是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可利用多种感官,做到看、听、想、问相 结合,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 印象; p演示法适宜于培养提高学生的技能、展示 事物的过程; p缺点是适用范围有限,而且演示前需要一 定的费用和精力做准备。 演示法的要求 p演示要有目的 p视听与思考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13、p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乌美娜,1994 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p教师应仔细分析课题内容是传授新知识还 是形成和巩固某种技能技巧,或者兼而有 之?知识结构的推理层次是简明具体或是 复杂抽象?内容表达是浅显易懂或是较为 深奥,教学时间充裕或是紧迫?教学内容 适合培养什么能力? 依据“学情”选择教学方法 p所谓学情主要是指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 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和班级的整体 素质。 依据教师特长选择教学方法 p贾志敏 p于永正 依据教学环境

14、选择教学方法 p是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还是普通教室? 四川省沐川中学校备课卡 学科:语 文 教者:吴 江 授课时间2001年 5月 9日 课型新授课共3课时 课题五人墓碑记(张溥)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将叙事、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的写作手法,掌握文章层层对比 ,步步深入,情节跌宕,结构严谨的特点。 2进一步积累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了解课文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表达作用。 3引导学生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义举中,领会“生死之在,匹夫之有重 于社稷”的道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重点即“教学目的”难点宦官 专权是明朝历史上的一大祸患,学生对本文所涉及的背景比较陌生,因此难于 把握作者在

15、层层对比夹叙夹议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诵读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反复诵读全文,在诵读中,一方面培养学生文言 文的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另一方面,意在让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及其行文的变化。 2采用释译、讲析、启发、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课前布置预习: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正音后,熟读课文。 教学要点 南海学校高中部 李昌富 优质课教案 课题: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的:1、理解力的关系;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3、学习研究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4、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1、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2、牛顿第三定律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现象中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启发、计算机辅助等。 教学教具:弹簧秤、小车等。 教学过程: 物理: 讲授课题:正弦定理 授课班级:高一(5)、(6)班 授课日期:5月27日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正弦定理,并能应用解斜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及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向量证明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 具: 教学过程: 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