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2017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的几点思考复习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8905774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莆田2017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的几点思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福建莆田2017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的几点思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福建莆田2017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的几点思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福建莆田2017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的几点思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福建莆田2017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的几点思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莆田2017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的几点思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莆田2017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的几点思考复习(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阅读理解的几点思考 1 听课标说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 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 出判断。(阅读)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 理有据。(写作) 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 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精读评价) 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 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2 3 听考纲说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阅读新闻、说明性 文章和简单的议论文,欣赏文学作品。 (1)现代文精读,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

2、验、感受领悟以 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理清思路、要点 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 情感、语言”等方面考察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2)现代文略读,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 捕捉重要信息。 4 用教材教 以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为例 九年级学生对求知和读书都有一定的认知和自己独到的理解,但 毕竟刚刚接触与其他文体不同的议论文,这就要求教学时引导学 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抽象思维,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区分观点和 材料,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 积累,独立思考,作出判断,把握运用

3、事实论证的写法,增强学 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课程标准指明,应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乐于表达”,体现了以生为本的 主题取向。因而,教学中就要以课文为依托,根据学情,引导学 生在阅读体验和阅读实践中分析总结归纳出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切忌丢开文本、单调机械地讲授议论文知识。 6 考什么?怎么考? 以2016年上海市中考试题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为例 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 总不乏行走的身影。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 人们认同。 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 腰背,如花一般

4、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心脏搏动得更加有 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 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获大于利益的活 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是的,行 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 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 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 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 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 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 流的小溪( )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 心

5、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 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是 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 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古希腊哲学家 亚里斯多德,在雅典吕布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 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 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 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 。可见,无论中外

6、,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 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不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是走出来的。 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年轻的朋友们, 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 14. 第段加点词“开放”在文中的意思是 伸展(舒展)。(2分) 本题题目标标:词语词语 理解。(上海卷特有) 15. 填入第段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只要 B所以 C即使 D如果 本题题目标标:形是关联词联词 填空,实实是文意把握。(把握议论议论 文的语语言特点) 16.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8分) 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 论点:(1)行

7、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行走可以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 (2)行走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3)行走可以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4)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本题题目标标:理清文章结结构与思路,捕捉重要信息(论论点的提取与概括)。 16.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8分) 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 行走可以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 (1)行走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2)行走可以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3)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论点:(4)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8、。 本题题目标标:理清文章结结构与思路,捕捉重要信息(论论点的提取与概括)。 17.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3分) A行走已经成为人们认同的生活时尚 B行走能获得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 C只有行走才能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 D影响世界的思想家都是行走出来的 本题题目标标:文意理解,信息匹配。 18. 有人认为,第段可以删去一个外国哲学家的事例,你同意 吗?请阐述理由。(4分) 答案示例1:同意,这几个事例属于同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影响世 界的著名哲学家,同事列举来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想邂逅灵 感,显得累赘,所以可以删去。 答案示例2:不同意,因为这几个哲学家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别不 同,可

9、以多角度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想邂逅灵感,所以不能 删去。 本题题目标标:对对事实论实论 据运用的探究。 【2016浙江省宁波卷】 (二)该不该让家长陪读(14分) 【编者按】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 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陪读老师 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有的在县城的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 飘洋过海去陪读。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我们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来 讨论这个问题。 “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 。孟母努力为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0、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 :“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 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 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 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就能 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 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 孩子学习动力。(1) (广东)刘同学 首先,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 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 。其次,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

11、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 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 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 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最后,家长也有自 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 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 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 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 吗?(2) (河南)李同学 家长陪读的重点应放在“读”上,而不仅仅放在“陪”上。要“读”懂

12、孩子,理 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学习,管 孩子交友,管孩子看电视、电脑。我的父母陪读就很讲究方法,有艺术。 我到家后,他们不光嘘寒问暖,还留出时间让我给他们讲述一天的情况, 等我自己作出评价后,他们才会恰当地说出他们的见解。遇到双休日,不 是他们“伺候”我,而是我孝敬他们。这使得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 ,就像并肩作战的战友。我们年纪小,有父母在身边,我们快乐无忧,父 母心里踏实。(3) (浙江)张同学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0下列语句来自三位同学的发言,请把它们分别放到材料中最恰当的位置(填 序号即可)。(3分)领会文本的意思 A所以,家长陪读

13、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把陪读 重心放在约束孩子、管教孩子上。这样,不光孩子成长得快,家长也会“成长” 。 B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 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C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 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 (1) C (2) B (3) A 本题题目标标:领会领会 各文本的意思,进进行信息匹配。(发现观发现观 点与与材料的关关系) 11编者选取了三位同学的发言,其意图最有可能的是 A解释陪读的现象。 B呈现对陪读的看法。 C说明陪读的方法。 D倡导陪读的风气。 本题目标:找出文本之间信息关联 ,推断编者意图。 12议论性文字要求具有说服力,请选择一位同学的发言,分析他是如何做 到的。(4分) 本题目标: 反思文本意思,作出分析 。(分析论证的思路) 13阅读材料,探究问题。(5分) 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 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 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 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上海)李女士 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文本中三位同学的 发言作出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