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六上古诗八题画兰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8905524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5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语文六上古诗八题画兰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鄂教版语文六上古诗八题画兰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鄂教版语文六上古诗八题画兰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鄂教版语文六上古诗八题画兰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鄂教版语文六上古诗八题画兰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六上古诗八题画兰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语文六上古诗八题画兰解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画兰 题 画 兰 (清) 郑 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 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 来不相知去不留。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郑板桥是历史上的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生活在 清代初年,曾任山东潍县(今潍坊)县令,特别擅长画兰草 竹石,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是以“诗书画三绝 ”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和“扬州八怪”的其 他人物一样,在各自的领域里,大胆探索,推陈出新,给清 代文坛艺坛增添了一丝生气,对后世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兰石图 竹石图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 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 ,或称扬州画派。他们有

2、着不平之气 ,有无限激愤,对贫民阶层深表同情 。他们凭着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 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 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 。 “身在千山顶上头”点明了兰花的生长环境。 “顶上头”既点明了环境的艰险,又暗赞兰花的 脱俗高雅。 “突岩深缝妙香稠”突出兰花的香味浓稠。诗 人对花香的写法别出心裁,以触觉释味觉。花香本 是四溢,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处聚集,竟香浓到 让人感到粘稠,这种兰香真是非一个“妙”不能言 尽。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突出兰花淡泊自足,不随波逐流的高 尚品质。 作者对兰花的高洁特点的表现耐人 寻味:表面上是写兰花身处山顶,浮云在 脚下游走,实

3、写兰花格调高雅,不与浮云 游尘为伍。 全诗大意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 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 不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 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 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进行挽留。 题画兰是清代诗人郑燮的一首咏物诗,是 诗人为自己画的兰花而题写的。本首诗采用了托 物言志方法,诗人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 里,卓尔独立的品性,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 借兰花来表达自己坚持操守,淡泊自足,追求个 性自由的情怀。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