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_年春电大邓小平理论和_三个代表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905319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_年春电大邓小平理论和_三个代表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_年春电大邓小平理论和_三个代表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_年春电大邓小平理论和_三个代表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_年春电大邓小平理论和_三个代表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_年春电大邓小平理论和_三个代表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_年春电大邓小平理论和_三个代表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_年春电大邓小平理论和_三个代表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春电大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 电大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案 作业 1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考核册作业(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B 5C 6C 7A 8A 9C 10C11B 12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BCD 3ABC 4ABD 三、简答题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主要指什么? 主要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设计和领导 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密集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大 力推进改

2、革开放, 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 并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积累了 大量新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和实践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力量。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 第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 第八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理论。 第九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4、中国共产党的 80 多年的历史实践有哪些经验最重要?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第二、 必须始终依靠人民群众, 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第三、必须始终自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 5、简述如何统筹城乡的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根据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 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 全

4、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相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 展。 6、简述如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处理好经济建设、 人口增长与 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 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

5、问题, 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 水平。 第三、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 等问题进行了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 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 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任务 以丰富的时代内容,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第二、 三个代表重要

6、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 科学预测现代化 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作业 2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C) 。 A1945 年 B1966 年 C1978 年 2.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C) 。 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B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C实事求是 3.思想路线的本质在于(B) ,在于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在探索中前进。 A与时俱进 B创新 C革命 4.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 。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改革和开放 C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 5.一种社会制度是否有优越性,

7、根本上决定于它能否(C) 。 A实现社会公平 B消灭剥削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6.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城市和农村的矛盾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 。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8.在党的十五大上,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9.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B)同“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

8、基本路线。 A和谐 B进步 C发展 10.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中,“和谐”是指 (A) 。 A社会现代化 B政治现代化 C文化现代化 11.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 年力争比(B) 。 A2000 年翻一番 B2000 年翻两番 C2010 年翻两番 12.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是(A) 。 A农业 B工业 C第三产业 二、多项选择题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A、B、C、D) 。 A为实现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 B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D具有重大而深

9、远的历史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A、B、C、D) 。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3.改革开放主要解决(C、D)的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如何坚持社会主义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4.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设是(A、B、C、D) 。 A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 B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 C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 D实现共同富裕 三、简答题 1.简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意义。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的意义在于: (1

10、)保证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把工作重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正确的思想路线对于制定 和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3)保证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 路线的贯彻执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 正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 确立和深入贯彻,我们才不断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政策。 2.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答:因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实事求是的深度。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人的思想只有适应变化的情况而发展,才能做到实 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2) 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指针和

11、方向。 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基础上使我们的认 识符合新情况,做到实事求是。 (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 引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3.如何理解“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答:1992 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 产力。 推翻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 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 这是革

12、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 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微型机和活 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和发 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4.建国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答:(1)对中国的国情缺乏全面的了解;(2)错误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忽 视发展生产力;(3)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这种不发达,既表现在生产力上,也表现在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上,归根到底,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6.简述党的十五大“

13、新三步走”战略。 答:1997 年 9 月, 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 又提出了“新三步走” 的发展战略,即在 21 世纪前 50 年,我们的目标是:(1)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 100 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3)到 21 世纪中叶建国 100 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为:

14、(1)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推动生产不断发展,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体现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 才能解决好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 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 才能接受时代挑战, 尽快缩短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的差距, 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2)能否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的历史责任, 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伯全面发展。 2.如何正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

15、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主要解决什么是 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 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 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四项基本原 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 于经济

16、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试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答:(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目标。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 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实现节约发展、 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作业 3 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