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18905278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论语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成为后世历代明君推崇的自我节制原则。下列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A.“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B.“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C.“知行合一”“止于至善”D.“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2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

2、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3黄宗羲曾提出“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顾炎武也说过“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下列对他们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A.推祟先秦时期分封制度 B.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统治C.反对古代中央集权体制 D.对近代民权意识产生影响4古代某位书法家为纪念抗击叛军牺牲的兄弟和侄子,起草祭文时感情激昂悲愤,“气粗而字险”“气郁而字敛

3、”,墨妙通神,情切意真。下列符合此文意的书法作品是A B C D5明末的小说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明末小说的这一特征A.反映了市民文学的蓬勃发展 B.表明小说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C.是小农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 D.说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6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具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4、7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奕的这一认识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8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著名的“权生于智”的思想指出:“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有六七分之智,即有六七分之权。有十分之智,即有十分之权。”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应该让有智慧的人掌握国家权力 B.认为兴民权的前提是开民智C.中国长期处于专制民主意识匮乏 D.认识到了思想启蒙的重要性9孙中山曾说:“余

5、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美各国以独立,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孙中山“民权主义”的是A.“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B.“君主专制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C.“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D.“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10“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

6、95年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11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发起时,其立意在通过救人来救国;而1919年学生运动及其后续种种相关运动,则转为先救国后救人了。这种转变表明A.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B.社会矛盾发生改变C.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十月革命影响扩大12但丁在神曲中说:“造福世界的罗马,向来有两个太阳,分别照明两条路径,尘世的路径和上帝的路径。(但现在)一个太阳把另一个熄灭,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7、.罗马以法律精神造福世界 B.两条路径代指政权和教权C.但丁抨击尘世生活的腐败 D.文艺复兴照亮了两条路径13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4“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隶一旦人民可以把他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按照自然法则发生的。”发表以上言论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8、.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15启蒙思想家康德说:“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B.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C.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专制统治 D.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16毛泽东在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演讲中,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并指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

9、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以上主张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A B C D171951年11月,年轻的芝加哥大学博士巫宁坤回国进入燕京大学担任西语教授,在学校的图书馆没有看到几本英美文学理论书籍,只找到几本苏联删减版翻印的美国小说,作为宣讲西语的教材。材料从本质上说明建国初期A.大学教学按照苏联的模式进行 B.西方文化在中国受到严重封杀 C.外交意识形态影响国内教育 D.教育受到国内经济建设影响18我国政府最终确定每年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这主要是因为A.1964年的这一天,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

10、.1970年的这一天,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C.1980年的这一天,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D.2003 年的这一天,我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19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在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说明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20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时

11、代主题 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经验教训 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A. B. C. D.第卷 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3分)古代儒学家一直关注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闇(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荀子天论材料

12、二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材料三 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自昧之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己矣。王夫之读通鉴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自然观。(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

13、出其政治主张。(2分)(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并辩证说明董仲舒与荀子思想的关系。(4分)(3)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认为国家治乱存亡的关键因素及其思想特点。(3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时期儒学家探讨的共同主题和出发点。(2分)22(11分)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日本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材料二 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美国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三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存背景及其特点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的观点。(2分)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