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905243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某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某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某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某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煤矿中长期发展规划报告(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目 录编制说明2第一章 基本情况4第一节 矿井概况4第二节 煤炭资源及开采技术条件7第二章 规划总体目标18第一节 指导思想18第二节 基本原则18第三节 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总体目标19第三章 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19第一节 矿井生产建设现状19第二节 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19第四章 存在问题及建议24第五章 保障措施25可编辑编 制 说 明一、编制目的和意义为保障XXX煤矿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结合XXX煤矿实际情况,制定XXX煤矿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底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方针、

2、基本原则、规划总体目标、规划主要工作和保障措施等,以指导本矿未来三年的生产建设工作。XXX煤矿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矿井生产建设工作作出了总体规划,提出未来三年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的安全生产建设工作,确保矿井科学有序、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指导思想与发展方针1、指导思想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切实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完善安全设施,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遏制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2、发展方针坚持科技兴矿、装备、管理、培训并三并重,立足防范、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以安全质量标准

3、化为支撑,真正建立起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三、编制目的、原则及规划期1、编制目的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我矿煤炭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协调采掘关系,完善矿井各生产系统,促进矿井安全高效、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本质安全型现代化矿井2、编制原则具备三年以上可采储量,具备安全生产条件。3、规划发展期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底为规划发展期。四、涉及的生产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范围本规划涉及的生产建设范围包括:最大限度的改善矿井作业环境,减轻煤矿职工劳动强度, 以及矿井掘进工作面工程、年度采煤任务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接替安排,保证生产系统的完善合理,矿井得以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XXX县XXX镇XXX煤矿 二0一七年

4、一月可编辑第一章 基本情况第一节 矿井概况一、基本情况XXX煤矿始建于1996年,属乡镇煤矿,证照齐全且均在有效期内,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由原XXX煤矿单井扩能整合而成。2007年11月1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以陕政函2007167号对矿井资源整合方案进行了批复。矿井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和陕西华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设计能力120万t/a,2009年9月18日开工建设,2012年8月基本建成。2012年11月22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陕煤局复2012xxx号文批准XXX煤矿建设项目进行联合试运转。2013年9月17日,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以陕煤安局发2013x

5、xx号文批准XXX煤矿安全设施及条件通过竣工验收。2014年2月7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以陕煤局发2014xxx号文批准XXX煤矿生产系统及资源整合项目通过竣工验收,矿井正式投入生产。矿井批准生产能力为120万t/a。2015年1月19日,XXX煤矿委托陕西省煤炭科学研究所进行生产能力核定工作。2015年1月19日至2015年5月4日,陕西省煤炭科学研究所通过现场调研、收集有关图纸资料及基础数据,并根据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和有关文件规定,对XXX煤矿进行了实际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最终核定矿井实际生产能力为xxx万吨/年。XXX煤矿井田由8个拐点坐标控制(表1-1),井田南北长约3.17

6、km,东西宽约1.95km,开采标高1178m960m,面积6.1803km2。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共含煤12层,其中可采煤层6层,3-1、4-2、4-3、5-2煤层全井田可采,2-2煤大部可采,1-2煤局部可采。全矿井共划分为四个水平:即1-2、2-2煤为第一水平,水平标高为+1123m;3-1煤为第二水平,水平标高为+1096m;4-2、4-3煤联合开采为第三水平,水平标高为+1032m;5-2煤为第四水平,水平标高为+980m。XXX煤矿为低瓦斯矿井,目前开采的2-2煤层属类容易自燃煤层,煤尘有爆炸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二类一型中等”。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1-1点号纵坐

7、标(X)横坐标(Y)点号纵坐标(X)横坐标(Y)1XXXXXX5XXXXXX2XXXXXX6XXXXXX3XXXXXX7XXXXXX4XXXXXX8XXXXXX二、矿区地理位置及煤田分布XXX煤矿位于XXX县城西北部的陕北侏罗纪煤田XXX北部矿区柠条塔井田东南部与XXX井田西北部结合区,于XXX县城西北方向约37km处,行政区隶属XXX县XXX镇管辖。井田地理坐标范围为:北纬390323.72390430.50,东经1101501.621101712.75之间。井田东西宽约1.95km,南北长约3.17km,面积为6.1803km2。包(头)神(木)朔(州)铁路及S204省道从矿井东部通过,矿

8、井距包(头)神(木)朔(州)铁路XXX集装站约20km,矿井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交通位置见图1-1。图1-1第二节 煤炭资源及开采技术条件一、资源储量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储备2008267号文“陕西省XXX县XXX镇XXX煤矿(整合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备案证明”提供的储量数据,结合矿井提供的“XXX煤矿截止2016年底储量情况说明”,矿井截止2016年底保有地质储量9086.3万t,剩余可采储量5020.1万t。二、煤田地质特征及主要可采煤层赋存情况1、地层据钻孔揭露及地质填图资料,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中生界上三迭统永坪组;中侏罗统延安组。(1)上三迭统永坪组(T3y)为煤系

9、沉积基底,地表未见出露,厚度不详。(2)下侏罗统富县组(J1f)为含煤地层的下伏地层,地表无出露。厚1.824.68m,一般厚9.00m。与下伏永坪组呈假整合。(3)中侏罗统延安组(J2y)中侏罗统延安组为含煤地层,厚度109.09225.52m,与下伏富县组整合接触。(4)中侏罗统直罗组(J2Z)为含煤地层的上覆地层,出露于XXX源头一带。本组主要分布于井田的北部。与下伏延安组假整合接触。(5)新近系保德组(N2b)棕红色紫红色亚黏土、砂质黏土,夹多层钙质结核。展布于梁峁台塬地带。厚度068.18m。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6)第四系(Q)1)中更新统离石组(Q2L)浅红色灰黄色亚黏土及砂质

10、黏土,松散,裂隙发育。分布于梁峁边坡地带。厚度011.01m。2)上更新统萨拉乌苏组(Q3S)褐灰色、灰色亚黏土、粉砂及细砂。零星分布于台塬及梁峁地带。厚度03.90m。3)上更新统马兰组(Q3m)浅灰黄色粉砂质黏土、亚黏土,发育柱状节理,局部含钙质结核。零星分布于梁峁及台塬边坡地带,厚度011.0m。4)全新统(Q4)主要为风积沙和冲洪积层。风积沙(Q4eol):灰黄色粉沙、细沙,呈流动、半固定状态。分布于台塬及低洼地带。冲(Q4al)洪积(Q4pl)层:下部常由砾石层、粗、细粒沙层组成;上部多为粉沙或耕作壤。分布于河谷及主要沟谷中,厚度011.5m。第四系地层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2、地质

11、构造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宽缓的向斜构造,其向斜轴部位于整合区东部,整合区主要为向斜的东南翼,所以整合区地层主要表现向北东倾斜,产状较平缓,倾角2左右。区内未见大的断裂构造,无岩浆岩侵入,构造复杂程度划分为简单类型。3、主要可采煤层情况1、煤层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共含12层煤,其中可采煤层6层,3-1、4-2、4-3、5-2煤层全区可采,2-2煤层大部分可采,1-2煤层局部可采。(1)主要可采煤层2-2煤层位于延安组第四段,全区可采,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度6.427.53m,平均厚度7.07m,不含或局部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一般小于0.10m,夹矸岩性以泥岩为主,属稳定型厚煤

12、层。煤层埋深约36163m,煤层底板标高为11451110m,与下部3-1煤层平均层间距27.4m。3-1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三段,全区可采。煤层厚度2.402.88m,平均厚度2.72m,不含或局部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一般小于0.15m,夹矸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属稳定型中厚煤层。煤层在本矿内埋深约26190m,煤层底板标高为11161080m,与下部4-2煤层平均层间距54.17m。4-2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二段,基本全区可采。煤层厚度在0.82.42m,平均厚度1.38m。夹矸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其余不含夹矸,属稳定型薄煤层。煤层底板标高为10651030m,与下部4-3煤层平均层间距12.48m

13、。4-3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二段,全区可采。煤层厚度1.051.65m,平均厚度1.45m。4-3煤层不含夹矸,属稳定型薄煤层。煤层底板标高为10541015m,与下部5-2煤层平均层间距52.46m。5-2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全区可采。煤层厚度2.14.75m,平均厚度2.86m。夹矸岩性以泥岩为主,其余不含夹矸,属稳定型中厚煤层。煤层底板标高为1000960m。(2)局部可采煤层1-2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五段,煤层赋存于现采矿权西部的柠条塔井田范围,局部可采。煤层厚度2.042.34m,平均厚度2.13m,不含夹矸,属稳定型中厚煤层。煤层底板标高为11781151m。煤层埋深约12127m,与下

14、部2-2煤层平均层间距31.7m。2、煤类、煤质及用途(1)煤的物理性质除少量煤层(2-2、3-1煤)露头和自燃后残留煤呈褐黑色外,其余正常煤层均为黑色,条痕为褐黑色,弱沥青沥青光泽,棱角状、参差状断口,部分阶梯状断口。丝炭呈丝绢光泽,纤维状结构;煤层内生裂隙不甚发育,外生裂隙常被方解石脉及黄铁矿薄膜充填。(2)煤岩特征1-2、2-2、3-1煤层宏观煤岩类型组合以半亮型为主,次为半暗及暗淡型;4-2、4-3煤层以半暗型为主,次为半亮型;5-2煤则以半暗及暗淡型煤为主,半亮型煤少量。(3)煤的化学性质1)水分(Mad)各煤层原煤水分的综合平均值变化在6.588.20%之间。经过1.4比重液洗选后,各煤层的精煤水分含量均有降低,平均值为5.878.17%。在剖面上,由上而下略有降低趋势。2)灰分(Ad)各煤层原煤灰分一般在5.5918.43%,以特低灰煤为主,个别地段出现低灰煤。经过1.4比重液洗选后,精煤灰分产率均小于10.00%。3)挥发份(Vdaf)各煤层精煤挥发分产率平均值变化在34.0038.19%。在剖面上,以2-2煤层精煤挥发分产率最高。向下显示出降低趋势。其中2-2煤层挥发分产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