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能说****子 文档编号:118905081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切实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切实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切实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切实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切实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切实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切实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的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切实加强乡镇林业站建设的调研报告张家界拥有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功能红线水土流失防治区”、“全省重点林区”。我市总面积952018.7公顷,其中林业用地70.26万公顷占74,其中天然林占82%,全市林木绿化率71,森林覆盖率达79.99%。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要求我们“生态保护优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维护和发展良好的生态优势,对于张家界来说意义异常重大。在本轮机构改革中,国家把自然资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划归林业部门。可见充分发挥林业部门力量尤其是基层林

2、业站的作用,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市生态优势,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我们就乡镇林业站建设进行了调研。一、乡镇林业站运行机制基本情况全市78个乡镇1037个行政村,共设 78个乡镇林业站,平均每站管辖林地34127公顷。我市乡镇林业站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90年代至2012年,林业站为区县林业局下属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林业站工作以维持生计为主。第二阶段,20132015年林权改革,林业站纳入财政全额拨款,工资待遇得到了改善。第三阶段,2016年我市启动乡镇机构改革,林业站人、事、物、财“四权”下放到乡镇,实行条块管理,以块为主。武陵源区乡镇林业站继续隶属林业部门垂直管理,其

3、他三个区县将72个乡镇林业站下放到乡镇政府管理,林业部门只进行行业指导。全市乡镇林业站人员编制,在2013年林权改革定编 660名基础上精减52.27 %,重新核定编制为 315名。改革后至目前,全市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停止,原林业站部分技术人员被分散到社保站、安监站、计生办工作,大部分工作人员被指派从事乡镇中心工作,担任信访专干、综治专干、包村下队、驻村第一书记等,林业工作被“边缘化”。二、现行体制下存在的明显问题全市乡镇林业管理站,目前除武陵源继续实行垂直管理,运行比较顺畅外,其他三个区县都不顺畅,乡镇林业站无所适从。一是乡镇管不好。乡镇分管领导经常变换,对林业工作的特殊性、连续性、政策

4、性缺乏认知,难免凭主观臆断指导工作。同时,也因乡镇政府的特殊性和体制的约束,他们管人(实际只管得到站长,其他人也管不了)不管事、管结果不管问题、管机构不全管经费,直接导致乡镇无法对林业站进行正常的管理。二是林业局不好管。根据机构改革的相关规定,林业局负责行业指导,虽然有对一般员工调动人事建议权,但在实际执行中,无法行使管理职权,因而,形成有力无处用,有劲无处使的局面。三是站长管不了。改革后,工资实行财政打卡发放,站员出工不出力或凭感情做事,做与不做、做好做坏没有硬性约束。由于林站工作人员无法管控,林业站名存实亡,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工作基础因此发生动摇。目前,乡镇林业站建设存在六大明显问题。其一,

5、林业站人员无心工作。林业站不同于乡镇其他站所,一年四季天天有事做,季节性的有造林、抚育、病虫害防治工作,常规性的有林政管理、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现同其他事业站所一起上班,相比之下任务明显要多很多而待遇没有区别,攀比之下无心做事。基本上是站长和12个同志在做事,其余人员绝大多数是不出勤,或出勤不出力,工作难以落实。譬如,桑植县一个81.38万亩的天保工程补偿项目,2017年10月县林业局就通知乡镇林站四个月内造册到帐,拖了八九个月,仍有一半乡镇连基础工作都未完成。其二,林业站力量薄弱。全市乡镇林业站现有在编人员 289人,在编不在岗、离岗创收或从事其他岗位工作11人,实际从事林业及相关工作的25

6、3 人,仅占编制数的80%。有55个乡镇只有1-2名林业专干。平均每名林业专干要承担9840多公顷林地、5275户林农的服务。从政策宣传、调查设计、苗木准备、整地栽植、技术指导、检查验收、建档造册和有关退耕还林权证的发放,申请与合同书的签订,到钱粮补助政策的兑现等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都难以顺利完成,更谈不上森林资源保护、提升造林质量等。森林资源管理临近失控。譬如,八大公山镇林业站原有工作人员4人,现仅有站长1人,其余人员均调离到其他岗位,这1人还是从安监部门临时借调。全镇1.97万公顷的林业用地管理工作任务仅由这半个人来完成。这与乡镇林业工作站工程建设标准山区及半山丘陵区1万公顷以上林业用地面

7、积设置一级林业站,配备7-10人林业站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宜低于80%的规定有太大出入。其三,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由于林业站人员由乡镇政府决定,已有许多专业技术人员或业务骨干先后被调离,到乡镇其他单位任职或工作,林业技术工作更加艰难,每次林业局造林验收抽人都抽不齐,调不动。受政策限制,全市乡镇林业站十多年没有新进林业技术人员,现有人员结构老化,平均年龄近50岁,中专及以下学历占49%,所学专业与林业相近或相关的仅占35%,大部分人连构图、电脑都不会。其四,站房和技术装备建设滞后。大部分林业站租借或在乡镇政府内与其它单位合署办公。78个林业站有25个没有独立站房,有的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房

8、不能使用。全市只有3个国家级标准化林业站、5个省级标准化林业站。没有机动车辆、固定电话,部分林站只配备罗盘仪、地形图等工具,只有极少数配备了电脑、GPS等先进办公设备与测量工具。普遍缺少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业技术推广手段。装备和履职能力水平已远远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譬如,慈利、永定等地出现大面积松材线虫病,但由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装备落后等因素,在防控检疫、处治技术上远远达不到效果。其五,林业站履职明显缺位。如林业工程项目的实施,因为技术力量的缺乏,无法组织开展规划设计,检查验收等技术性强的工作。同时,行政执法也不能正常进行。据森林法规定,县级林业局是林业行

9、政执法主体,乡镇林业站受区县林业局委托实施林业行政执法。林业站下放乡镇后,改由乡镇政府管理,部分站长明确表示不接受林业局林政执法委托授权。目前乡镇林业行政执法基本中止,林政案件管理出现断档。如近年来的中央和省政府督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发现非法占用林地、开采矿山、矿石的问题较多,情况十分严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乡镇林业站发现不了问题,即使发现了也无力进行管理和执法。三、几点建议(一)按改革前模式继续由林业局实行垂直管理。乡镇林业站是林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实践证明,垂直管理是一种比较好的专业管理模式,有利于调动林业站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林业工作的开展。建议借这次机构改革之机,明确全市乡镇单独设立

10、林业站,明确永定区、慈利、桑植“一区二县”乡镇林业站和武陵源一样作为区县林业局派出机构,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人员、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尽快出台张家界市林业站管理办法,规范林业站管理,明确林业站建设目标、任务及有关标准,使林业站建设有依据、有目标。(二)加强林业站管理体系建设。针对生态资源保护任务的需要、林业事业发展新形势和合并乡镇的实际,建议切实加强林业站人员编制管理,参照省里或外地出台张家界市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清理占用林业站编制却不在林业站岗位的人员。适当调剂、增加林业站人员编制。重点区域乡镇林业站配备人员基数3名,每1.5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名。一般区域

11、和平原区乡镇林业站配备人员基数2名(中心林业站配备人员基数3名),每0.5万亩林业用地或5万亩适宜农田林网面积,增编1名。允许人员合理流动,以充实林业站技术人员的力量。人事调动方面,要有林业主管部门和政府双方沟通、协商的程序。(三)发挥林业站社会化服务职能。加强林业站规范化建设,拓宽林业站建设投入渠道与范围。建议将林业站建设及科技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在林业基本建设经费中切块专项用于林业站站房、办公、仪器等能力建设。设立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专项经费,落实相应林业重点工程配套工作经费,多途径增加林业站工作经费投入渠道。增加公益林、天然林保护补偿资金中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林区提质升级工作经费

12、的比重。以县为单位设立“绿水青山基金”,财政拨一点,森林旅游门票挤一点,植被恢复费安排一点,用于脆弱区域生态治理、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重大科技进步和重大贡献奖励等,由财政负责管,林业负责用,接受审计监督。同有关部门,开设“基层林站站办示范基地建设工程项目”,安排林站示范基地建设专项经费,加强站办示范基地建设,提高林站自身创收能力,变输血为造血。(四)提高林业站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建议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队伍培训。市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林业站站长及县(区)林站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林站站员的岗位培训,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要结合林业工作实际需要,采取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形式的各种短训办法,保证林站职工每年有不少于2周的培训学习时间,使林站干部职工都具有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