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部编人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900279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5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部编人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7部编人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7部编人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7部编人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7部编人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部编人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部编人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师用书(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第七单元 想象 单元说明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人情人境;雾在哪里中的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中的想象美好纯真。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隋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古诗二首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雾在哪里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雪孩子可以利用学习伙伴

2、的提示,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美好的心灵。 本单元在雪孩子一课的课后题中,第一次提出了默读的要求,这意味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默读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是一种更常用的阅读方式。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本单元安排了第三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猫和老鼠是学生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能从动画片、图画书中得到多角度的解读。通过想象类写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古诗二首21认识39个生字,读准l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会写26个词语。2正确、流利

3、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学习默读,试着做到不出声。3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4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雾在哪里2雪孩子2语文园地七识字加油站41联系生活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认识8个生字。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3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续编故事。4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5积累民谣数九歌。6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绕口令的情趣。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合计1018古

4、诗二首教材解析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前两句从视觉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的高耸人云,后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

5、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两首诗均配有插图。第一幅插图画的是夜晚诗人站在山顶寺院高楼上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观察山寺之高耸,感受夜间环境之清幽。第二幅插图画的是茫茫的大草原上,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的情景。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6、。【教学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的生字中,“宿、寺、似、苍”是平舌音,“辰”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恐、惊、笼、苍、茫”是后鼻音,可以结合课题“夜宿山寺”和诗句“恐惊天上人”重点正音。“见”同“现”,是出现、显露的意思,读“xin”,不读“jin”。 教学本课生字,建议在学生读通古诗,大致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课文语境分散识记。如夜宿山寺,板书课题时,引导学生理解“宿”的意思,识记“寺”的字形,顺势解题。“危”的本义是人在山巅或高崖,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辰”字在诗句中表示日、月、星的总称,字形上可与

7、“晨”相比较。“恐、惊”二字都与心理活动有关,可通过看图,想象诗人的举动来理解这些词意思。 学习敕勒歌,仍可引导学生一边诵读古诗,一边识记生字。可通过插图,理解“笼盖”的意思。“苍苍”“茫茫”是辽阔旷远、模糊不清的意思,这两个词都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看图说话的方式来理解。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敢”字容易与“取”字混淆,可通过口诀“耳朵上面挂上钩、右边反文不是又”来区别。“阴、似”左窄右宽,要注意右边“丿”的穿插。“野”字左右等宽,左短右长。“苍、茫”都是上下结构、草字头,要强调“苍”的撇捺舒展,“茫”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危 6画,半包围结构。 “”居上居中,从竖

8、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 “乚”的钩部超出上部横折钩。敢 11画,左右结构。左右宽窄相当,左低右高;“攵”首笔的撇尖落在竖中线上,底部撇高捺低。 惊 11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口”在横阴 6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阝”略高,“阝”的起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钩部在横中线上;“月”的“丿”从竖中线起笔,撇尖穿插到左下方。 似 6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以”的第一笔竖提一笔写成,第二笔从竖中线起笔,位置略高,右边 高于撇尖。 野 11画,左右结构。 “里”的末笔横改提, 的第三笔横钩从田字格苍 7画,上下结构。窄、扁, “仓”:中线左侧,收笔撇

9、低捺茫 9画,上下结构。 二、课文学习 夜宿山寺指导步骤如下: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教学时,先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的题目。可出示课题,让学生认读“宿、寺”字,接着让学生练读古诗,尤其注意“辰、恐、惊”等字的发音,教师要给足练习的时间,并及时正音。然后教师范读古诗,指导学生聆听,体会本诗的停顿之处。最后师生合作读古诗,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节奏。 (2)想象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山寺给自己的感觉。识记“危”字,知道“危楼”即“高楼”,全诗是围绕着“高”来写的。请学生再读古诗,找找诗中哪些字句写出了楼之高。可分行出示古诗,想象画面,说说感受,诵读体会。如: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百尺”是

10、虚指,这里形容楼很高。想象诗人站在山顶寺庙的高楼上远眺时的感觉,读好诗句。教师可示范将“高”字读得响亮一些,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摘星辰”可让学生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做抬手摘星的动作,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很巧妙。朗读时强调“可”字,说明轻而易举伸手就能摘到星星,更加说明楼之高。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为什么诗人不敢大声说话呢?因为担心惊动天上的神仙。这形象地说明诗人跟“天上人”之间相距咫尺,进一步突出楼之高。可请学生模拟诗人此时的神态,轻声朗读诗句,“高声语”“天上人”可以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3)熟读古诗,积累背诵。教学时,可播放古筝乐曲,引领学生人情人境想象画面,熟读积累。

11、也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诵读比赛,在活动中背诵积累。 敕勒歌指导步骤如下: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教师简单介绍敕勒族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读准平舌音“似、苍”,特殊读音“见”,知道“见”是出现、显露的意思。然后指导读好节奏:教师要多示范,必要时可领读难句。 (2)想象画面。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诗句,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如辽阔的天空,无边无际的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等,再说说大草原给自己的整体印象。然后分行学习古诗: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川:平地。敕勒川就是指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敕勒川,阴山下”这两句诗交

12、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诗写天空像圆圆的毡帐大屋顶,笼罩着大地。用牧民最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写出了牧民对自己家园的热爱。教师可借助插图让学生了解“敕勒川、阴山”的位置和“穹庐、笼盖”的意思。朗读时,让学生用手势模仿穹庐笼盖四野的情景,体会大草原的辽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苍苍、茫茫”形容不同的事物时,有不同的含义。可以出示相关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如,天苍苍天空蓝蓝的,白发苍苍头发白白的,松柏苍苍松柏绿绿的;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大海茫茫大海没有边际,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楚。然后说说这蓝蓝的天空、茫茫的草地带给自己的感觉,通过反复朗

13、读加深理解。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吹、低、见”三字让原本安静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可让学生闭眼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感受草原壮丽富饶的景象,体会牧民的自豪之情,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诗句。 (3)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可配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或者欣赏草原图片。三、实践活动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画一幅简笔画,并将古诗抄写在上面。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 2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之高。 3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课前准备:1生词卡片。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

14、流作者,读懂课题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2出示课题夜宿山寺。(1)读准平舌音“宿、寺”。(2)理解“宿”的意思住。(3)识记“寺”字。(4)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渎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推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师生配合,读出五言诗的节奏一般前两个字后面停顿一下。204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二年级上册 诗歌的题目平、翘舌音结合,读起来有些拗口,在教学“宿、寺”两个生字时,分三步走,先拼读字音,再出示词语,接着理解字义?一步步下来,学生不但把诗题读准了,还把诗题读懂了。5自读古诗,想象画面。 三、学习古诗,体会诗境 (一)学习第一、二句。 1随文识字“危”。知道“危”的本义是人在山巅或高崖,从而理解诗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楼”即“高楼”。 2同桌合作交流,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楼之高。 (1)高百尺。这是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结合李白其他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理解并指导朗读。【“高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