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_]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99087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_]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_]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_]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_]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_]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开题报告_](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 题 报 告题 目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 学 院 商 学 院 专 业 会 计 学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一)背景从1986年开始推行内部控制以来,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虽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但现阶段的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公司治理水平仍不容乐观,中航油事件、伊利事件、三鹿事件、爱尔眼科被下令整改等,都凸显出了我国企业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方面问题重重。内部控制的薄弱导致了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损害了众多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打击了他们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转与资源的

2、合理配置。如何完善内部控制已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内的许多学者都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结合一起进行研究,就两者的关系提出了“环境论”和“嵌合论”的观点,并从公司治理角度提出了不少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但从实际运用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二)选题意义当今世界,经济突飞猛进,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的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确保企业在这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能够健康地发展壮大,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而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有效地公司治理结构,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没有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一个万人瞩目的企业,也可能在弹指一挥间就灰飞烟灭。目前,国

3、内研究内部控制的文献也不少,相关学者们也都认识到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的紧密联系,纷纷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合在一起研究,并且取得了不错的理论成果,提出许多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似乎不是很明显,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件屡有发生。因此对如何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提出有切实可操作的措施的研究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基于此,笔者拟从公司治理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有效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三)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内部控制在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早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等,如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所谓内部控制即企业

4、为了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方针,所设计的总体规划及所采用的与总体规划相适应的一切方法和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COSO委员会1992年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性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是首次把公司治理看作内部控制基本要素所含的内容,将公司治理制度落实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之中。该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

5、、监控五个要素构成。内部控制报告需求分析(Heather M. Hermanson,2000)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了不同财务报告使用者内部控制报告的需求后,指出内部控制披露有助于改善企业内部控制。2004年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相关要求,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ERM框架将全面风险管理定义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ERM框架引入了风险因素,以风险为导向考

6、虑公司治理,提高了治理的效率,体现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控制,更好地适应了公司管理的需要。风险和控制在公司治理中在发展将改变外部审计师的角色吗?(Claus Holm,Peter Birkholm Laursen,2007)指出,随着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内部控制失败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后萨班斯法案分析(Beng Wee Goh,2007)也指出,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越有效,内部控制重大错误的发生率就越低。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应该对审计人员给予足够的重视。(四)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1、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研究内部控制框

7、架的构建(阎达五,杨有红,2001)指出,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内部控制框架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成为公司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公司法人主体正确处理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程新生,2004)从委托代理理论、组织学理论解释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在监督、信息传递、权责分配三个方面是有相互交叉、重合的,二者是一种嵌合的、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提高治理能力、建立治理文化, 可以推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良性互动, 实现各利益主体

8、之间的协调与制衡以及科学决策、效率经营。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整合研究(郭永清,夏大慰,2009)指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不是内部与外部、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关系,离开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就没有完整性,内部控制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具有内在的结构上的对应与一致性,在设计内部控制时,需要注意与公司治理的模式与特征相适应。2、内部控制现状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常大根,2009)指出,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管理和控制执行不力、会计信息失真等。很多企业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各部门控制之间各成一块,互不链接,无法

9、形成一个互补的完整体系,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也没有落实到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现状及完善建议(胡坤泉,2009)指出,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着控制环境薄弱、风险意识不足、缺乏评估机制、内部监督不力、执行力差等问题。我国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管理观念落后,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很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局限于形式,并没有真正执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赵亚坤,2010)指出,我国内部控制主要存在着企业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组织结构不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缺失等问题。很多公司没有形成真正的发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各部门间的职权和责任,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应用的

10、作用。3、完善内部控制对策研究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杨有红,胡燕,2004)指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都产生于委托代理问题,但两者委托代理的层次不同。内部控制系统的局限性的克服不仅依靠系统本身的完善,还依赖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两者之间的无缝对接,并指出二者对接的路径是公司规范创新,如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强化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职能以及决策与监督程序、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功能等。内部控制理论新视野(杨胜雄,2005)从经济学、管理学、审计学等相关理论研究入手,提出,只有运用丰富的公司治理理论并以管理口径定位来研究内部控制,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有效指导内部控制实务的理论成果。公司治理结构与

11、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李连华,2005)指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只有将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有效结合才是内部控制效果提高的根本路径,并围绕决策权设计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关联的共时结构。该结构通过委托代理合约实现公司控制权的转移; 通过工资合约、收入分配合约对受托者进行激励,通过股东大会、监事会实现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的监督与控制。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研究(杜萍,满海雁,2009)从环境论和嵌合论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阐述,指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作支撑,而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2、,强化内部控制的具体建议,如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强化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沟通等。(五)总结综上所述,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意识到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都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研究。但对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相关学者还是存在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公司治理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起到一种制约的作用;很多学者则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存在交叉性和重叠领域的,二者是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关系,离开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就没有完整性,内部控制就不可能取得成功。鉴于二者的紧密联系,许多学者都认为,只有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合起来,从公司

13、治理角度去研究内部控制问题,才有可能比较透彻地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许多企业里内部控制仍然相当薄弱,主要表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合理、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等。对此,我国很多学者也从公司治理角度提出了许多的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措施,如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强化控制活动、加强信息沟通等,但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似乎不是很明显,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件屡有发生。对此,笔者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关系,良好的内部控制是正确处理企业各方利益、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目标的实

14、现,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保障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只有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的环境中,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并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研究基于以下四方面:(1)介绍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2)介绍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3)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4)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论文希望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较好地掌握了有关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理论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爱尔眼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深层次探究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规范性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首先对于国内外有关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理论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仔细的思考,为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动态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2案例分析法:以爱尔眼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收集企业相关的资料,对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分析,弄清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3归纳法:不管是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分析还是相关的对策研究,都是基于一系列的理论文献的,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的情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建议。(二)技术路线 前期准备(确定研究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