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式大木构架类型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898898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式大木构架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宋式大木构架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宋式大木构架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宋式大木构架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宋式大木构架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式大木构架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式大木构架类型(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7 3 宋式大木构架的类型 问题的提出: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什么是金箱斗底槽? 是否平面有两圈柱网就一定是金箱斗底槽 ?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厘清宋式建筑大木作类型 柱端平面 柱根平面 当区分大木构架的类类型与通常所言的建筑类类型。法式 卷三十一中的“殿堂”、“殿阁阁”、“廳堂”,均指是大木构 架的类类型,不应应混同一般的建筑类类型。 如,法式中造梁之制有五,文献4认为认为 : 这里所说造梁之制“有五”,也许说“有四”更符合下文的 内容。五种之中,前四种檐栿、乳栿、劄牵、平梁 都是按梁在建筑物中的不同位置,不同功能和不同形体 而区别的,但第五种廳堂梁栿却以所用的房屋类 型来标志。 梁思成 营

2、造法式注释 一 宋式大木构架的类型 营造法式约略将建筑分为5类: 殿堂式 厅堂式 亭榭 余屋 上述之外单层建筑类型的总称,主要仓 库、常行散屋、官府廊屋和营屋 多层木结构 不同的类型,大木构架有别 1 殿堂式构架 殿堂式构架用于等级高的建筑,用材较大 特征 1) 内外柱等高,铺作层的平面形成若干种类型的“ 槽”; 2)采用天花(一般平棊)将梁架分为明、草两部分, 凡明梁只阁平棊,草栿在上,承屋盖之重 3) 铺作层明确。 殿阁地盘分槽图 营造法式在卷三十卷中,载有殿阁地盘分槽图4 种。 2 厅堂式构架 特征 内外柱不同高; 采用彻上明造; 常使用插梁(栿)。 分类 ?架椽屋 ?分心 ? 前后 /

3、 对 ?柱 八架架椽屋前后各 剳牵乳栿用六柱 六架椽屋乳栿对剳牵用四柱 对 前后 例1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殿阁身地盘七间身内金箱斗底槽 殿阁身 地盘七间 身内金箱斗底槽 殿堂七铺作斗底槽草架侧样 例 2 福州华林寺大殿 建于五代与北宋交替,建成于北宋乾 德二年(964年) 建成于营造法式前近200年 较较浙江宁波的保国寺大殿和福建莆田 的元妙观观三清殿约约早半个世纪纪。是长长 江以南最为为古老的木构建筑 殿堂式还是厅堂式 ? 类型? 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 二. 地盘分槽图的讨论 地盘分槽图涉及到的 法式的几个疑案 槽、缝、金箱、斗底 骑槽 骑槽檐栱 衬枋头骑槽 压槽枋 1 槽与缝 对对“

4、槽”的认识认识 障碍,主要来自如何释释法式中的 “骑槽檐拱”、“衬枋头骑槽”等。 文献1限于当时对时对 “殿堂”和“厅厅堂”两类类大木构架 不甚明朗,为释为释 “骑槽檐拱”,曾将 于枓栱出跳成正交一列枓栱的纵中线谓之 槽。 1 梁思成 营造法式注释 引自梁思成全集 第七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文献2在维维持“槽”的这这一解释释下,对对分槽图图作了进进一步 阐释阐释 : 而“槽”的概念从法式卷四对多跳华拱的称谓为“骑槽 檐拱”,在铺作正心最上置“压槽枋”等可知,即一列铺作所 在的纵中线。在建筑物中,由于柱网形式的不同,便形成 了不同的铺作分布方式。凡建筑物内部只设一列内柱,柱 上布置枓

5、栱者称“身内单槽”,在中心设一列中柱,柱上布 置枓栱称“分心槽”,若在建筑内部设两列内柱,柱上布置 枓栱称“身内双槽”,在建筑内部柱子成环状布列,其上设 一周枓栱者称“金箱槽”。2 2 郭黛姮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三卷 第654页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内柱? 斗底 ? 枓底 n这这一解释释,大体圆圆了分槽图图各类类型,但还还存在两个主要 障碍: n“斗底”如何解释释; n若在中心设设一列中柱,柱上布置枓栱称“分心槽”,厅厅 堂式大木构架也存在一列中柱,且柱上布置枓栱,何以 只称“分心”不称“分心槽”。 n 我们们知道:如果承认认地盘盘分槽图图是殿堂式大木构架特 有的,考察一种解释释是否

6、成立,简单简单 而有效的方法是将 其用于厅厅堂式,若也能成立,必然解释释有误误。 什么算“内柱”尚可商榷。 法式将不含副阶阶的殿堂主体部分冠以“身”,副阶阶内 殿堂主体叫“身内”,“身内”不同于今天所言“内部”,它 包括内檐柱。以单单槽为为例,“身内”有三列柱而不是一列 。 为为了克服槽为纵为纵 中线说线说 的矛盾,文献3作了折衷调调和 : n 分槽是殿阁特有的做法,所谓 “槽”是指殿身内柱柱 列及铺作层所分割出来的殿内空间,可能因其状如覆槽 或覆斗,故冠以“槽”、“斗”等字样。由此推演,又把槽 形空间的边沿,柱头枋的中线也称之为“槽”, 如“骑槽 檐拱”即指骑于檐柱缝上的华拱;“衬枋头骑槽”

7、是指衬枋 头和柱头枋正交骑于檐柱缝之意。这里“槽”与“缝”是同 一个意思。3 3 潘谷西营造法式初探(二)南京工学院学报 郭黛姮认为: 而“槽”的概念从法式卷四对多跳华栱的称谓为“骑 槽檐栱”,在铺作正心上置“压槽枋”等可知,即一列铺作 所在的纵中线。 然而也有人将铺作层所分割出的空间称之为槽,但这从 学术上讲是没有根据的。上列四种分槽形式皆以铺作纵中 线为依据才成立。 故应纠正社会上那种不严格的称谓。 郭黛姮中国古代建筑史654/729 郭黛姮还认为: “分槽图”即为建筑物的仰视平面图。 柱端平面 柱根平面 n我的观点 1 注意法式中附图图与释释文的关系 稍检检法式,就可见见出它是遵循“图图

8、文一致”的,亦 即有释释文,必在图图中可见见。尤其是卷三十一的地盘图盘图 ( 平面图图)和草架侧样图侧样图 (横剖面图图),图图文几乎完全一 致。 如地盘图盘图 中的“殿阁阁身地盘盘九间间身内分心斗底槽” 在对应对应 的草架侧样图侧样图 的 释释文是“殿堂等六铺铺作分 心槽”。其中地盘图释盘图释 文的“地盘盘九间间”,因为为 草架侧样图侧样图 上并不能反 映,草架侧样图释侧样图释 文就 没有该该字样样。同理,草 架侧样图侧样图 可见见到的“六 铺铺作”斗栱,地盘图盘图 不 能反映,释释文当然也就 没有该该字样样。 2 地盘图中殿阁之阁,不是多层楼阁之“阁”,而 是底层 架空的“阁栏”之阁。 法

9、式地盘分槽图中的标题是“殿阁”,而相应的剖面 图却称“殿堂”。为何要称“阁”,对此,有学者的解释是为 暗示出单层的殿和多层的阁,可以采用完全 相同的结构形式,故平面称殿阁,断面图画 的都是单层的房屋,只能称殿堂。5 5 陈陈明达营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上)第28页页 文物 出版社1981 这这种解释释有悖法式“图图文一致”原则则 如果为说为说 明多层层的阁阁可以采用单层单层 殿结结构形式,完 全可以多作一幅多层阁层阁 的断面图图,而不必“暗示”法。 有必要对对“殿阁阁”之义义重新审审定。 问题问题 出在这这里的“阁阁”作何解。汉汉代文献中,“阁阁” 的本义为门义为门 的一部分,近于“观观”。许许

10、慎说说文解字 释释:“阁阁,所以止扉也。从门门各声”,段玉裁注:“阁阁 本训训直橛。汉书汉书 所谓门谓门 牡者,而阁阁居两旁,每扉以 一长长杙,上贯贯于过门过门 版,下拄于地,故云所以止扉。” n四川德阳汉代画像砖反映的甲第大门,门两侧的构筑 ,过去都误作廊庑。但“廊”非干拦结构,“庑”更为封 闭的,实应为门阁。 n这这段文字可以大致辨认认出阁阁是底部架空的,即今天所称 的干栏结栏结 构,干栏栏早期又称作“阁栏阁栏 ”。汉汉代的“阁阁”不同 于“楼”,是单单一的建筑类类型,而是底部架空的一类类建筑 或构筑物的统统称,如秦汉汉高台建筑间联间联 系的“阁阁道”,门门 阁阁,储储存性质质的阁阁,藏书

11、阁书阁 “天禄阁阁”和“石渠阁阁”。法 式中“殿阁阁”,指的是殿堂式大木构架中架空的那部分 李诫诫将地盘盘分槽图图冠以“殿阁阁”,恰恰在表明地盘盘分槽图图 描述的是“阁阁”(架)在柱上的铺铺作层层的“地盘盘”,而不是 柱根地盘盘。 这 这一结论结论 ,从法式卷十七至卷十九中大木作功 限,可以看得比较较清楚: 冠以“殿阁阁”计计算造作功的构件,只有铺铺作,并且 与“楼阁阁”的平座层层并举举。而在“殿堂”名下,则则要计计 算梁、柱的功限。 再如法式卷七中的小木作制度,柱间间的截间间 格子用“殿堂”,额间额间 的照壁版和铺铺作的檐竹網木贴贴 ,冠以“殿阁阁”。 3 殿阁地盘分槽图是铺作层的俯视图 理

12、由是: 如前所述,“殿阁”表明的是“阁”(架)在柱上的 铺作层,殿阁地盘图也就应是铺作层的“地盘”; 地盘分槽图是殿堂式大木构架特有的属性,它有别于 厅堂式结构的特征在“槽”,下文将详明“槽”与铺作 层的关系,而仰视没有彰显出“槽”的特征。例如,同 一位置对厅堂结构建筑“十架椽屋分心用三柱”的仰视 图,几乎与殿堂式的“分心槽”仰视相同; 法式是唐宋工匠施工经验的总结。从施工过程看 ,是自下而上的,当铺到铺作层,工匠在其上俯视,顺理 成章。 注意到法式地盘分槽图上有表示柱端的圆点,表示 额、拱、梁的复线。这些本非处于同一平面,按现代制图 相当于“俯视”的结果。实际上,即铺到衬枋头那一层时 ,工匠

13、所见的地盘图。事实上,中国古代未必有严格意义 制图概念,不能排除是一张忽略铺作层层高的地盘图。 4法式“斗”字的三种记法:枓、鬬、斗,是 作了明确区分的。 n 斗底槽之“斗”,不是枓栱之“枓”,而是取拼接之 义的“鬬”的通借。 “枓”专专指斗栱之“斗”。因此法式殿阁阁地盘盘分 槽图图中,“斗底槽”中的“斗”字不是斗栱之斗,否则则 记记作“枓底槽”了。如法式卷九中的“枓槽板”。 鬬鬬 义义是“拼接”,入声。 它有两个异体字“鬥”和“闘 ”,宋代通用。 如法式中的“鬬鬬八”, 梦溪笔谈谈就记记作“闘八”) 说说文解字注:“鬬鬬,遇也。 叠韵。凡今人云鬬鬬接者,是遇之 理也。”这这解释释了“鬬鬬”字

14、如何 从本义义“遇”,引申到鬬鬬接 拼接。 在古建筑术语术语 中“斗”取“拼接”义义,并非孤例。如“ 穿斗式”梁架之“斗” 法式中的“鬬鬬尖”、“鬬鬬八藻井”和天花中的“鬬鬬 十二”、“鬬鬬十八”、“鬬鬬二十四”、“穿心鬬鬬八”等,其 中之“斗”,最初均取“拼接”义义。 其中闘八数量较较多,宋代已有将“鬬鬬八”作藻井专专 有名词词的趋势趋势 。宋人沈括梦溪笔谈谈卷十九中,就 记记藻井作“闘八”。 “斗”字,李诫是有意作出区别的。 首先可排除斗栱之“枓”, 如法式殿阁地盘图中的 “殿阁身地盘九间身内分心斗底槽”,在对应的侧样图中, 不见“斗底”字样,如果这里“斗”指斗栱之“枓”,侧样 图中释文也就不必删去。 这样,“斗”字剩下只有两种可能: 斗形; 斗底(拼接)的槽,即用“斗”字通借“鬬”。 中国古代文字中,用同音或相近音的字假借是非常普 遍的。在工匠的营造秘本中,以相近音的简单字假借复 杂的字就更多。比较后,笔者觉得理解成“拼接底”稍妥 帖。 关于“斗”字这一用法,法式卷三十三彩画作中 的“四斗底”值得注意。 这里“斗”,显然不是斗栱之“枓”,只能是“斗形”或 拼接(鬬)。仔细观察,它不是三个矩形合成,而是 相互渗透搭接,这应当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