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区域地质填图技术要求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8898708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PPT 页数:281 大小:1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区域地质填图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81页
万区域地质填图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81页
万区域地质填图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81页
万区域地质填图技术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281页
万区域地质填图技术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2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区域地质填图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区域地质填图技术要求(2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 技术要求及填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内容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4 资料收集与利用 5 野外踏勘 6 设计编审 7 调查内容 8 地质剖面测制方法与精度要求 9 地质路线调查方法与精度要求 10 测试鉴定要求 11资料整理 12综合研究 13 野外验收 14 图件编制与报告编写 15 数据库建设要求 16 成果评审与资料归档 本标准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 在充分总结近年来大量1:50 000区域地质 调查工作为基础,研究确定新形势下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目的任务、调查内容、 采用的技术方法、精度要求、工作流程 、图件编制和报告编写等要求,

2、在广泛 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技术要求与DZ/T0001-1991等标 准共同使用,是1:50 000区域地质矿 产调查设计编审、野外调查、工作程 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 编制、质量监控、报告编写、野外成 果和最终成果数据库建设、成果评审 验收、成果提交和资料归档的依据。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1:50 000区域地 质调查工作的性质、目的任务、工 作内容、技术方法、精度要求、综 合整理、图件编制、数据库建设、 报告编写、成果提交等。 1.2 本标准是1:50 000区域地质调 查工作设计编审、质量监控和成果 验收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

3、准的引用而 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 958-1999 区域地质图图式图例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0001-19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 000) DZ/T0158-19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 000) ZBT D10004-1989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技术要求(1:50 000) DZT0071-1993 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要求 DZ/T 0167-19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定 DZ/T 0051-19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DZ/T 0246-2

4、006 1:2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DD2004-04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 (试行) DD2006-06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 3 总则 3.1 目的 3.1.1 1:50 000 区域地质调查的目的是服务于国 家资源保障、环境保护需求,地球科学发展和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国土资源调查中的一 项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 3.1.2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先导,针对调 查区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重大问 题,在综合考虑推动国家重大地学理论创新和 改进地质调查技术方法需要的基础上,按照构 造单元完整性、国土资源分布条件的相似性和 自然经济地理区划的统一性,进行总体部署。 3

5、.1.3 根据急需程度,优先部署在重 点地区。在以往综合性调查的基础 上,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着重解 决区内主要的基础地质问题,查明 矿产、能源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 地质条件,为地质找矿、能源勘查 和水工环等应用地质调查和地质科 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3.2 任务 区域地质调查是以当代地球科学系统观 为指导,在全面翔实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基 础上,通过填制1:50 000地质图和相关专题 图件,着重查清区域成矿(能源)地质背景 ,为国家科学合理规划和部署矿产(能源) 勘查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为环境地质、灾害 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农业地质、城 市地质和旅游地质等专项调查,为国土资源

6、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地球科学 研究和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并为社会 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地质信息。 3.3 工作程序 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一般包括组 队、收集资料、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 外调查、资料整理、原始资料数据库建设 、野外验收、图件编制、最终成果数据库( 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 成果验收、成果出版、资料归档与汇交等 程序。上述程序之间是互为关联、密不可 分的有机整体。 3.4 基本准则 3.4.1 区域地质调查必须以野外观察为 主要手段, 客观准确地观察记录野外地 质现象,取全、取准野外的各项原始地 质资料。 3.4.2 通过野外室内相结合、宏观与

7、微 观相结合的地质观察研究,查明区内地 层、岩石、古生物、构造、矿产以及其 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 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地质 问题。 3.4.3 在找矿远景区为区域矿产调查布 设的图幅,要在野外翔实的基础地质和 区域矿产调查研究基础上,充分综合运 用物、化、遥和轻型山地工程等多种技 术方法,多途径、多角度提取调查区内 与成矿相关的地质信息(成矿要素), 加强与成矿相关的深部地质结构构造等 隐伏地质信息的提取。分析成矿地质背 景和控矿地质条件,圈定成矿远景区和 找矿靶区,为国家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部 署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3.4.4 必须加强重要成矿带1:50 000区域

8、地质调查工作中的综合研究工作,在调 查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地质、矿产、地 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自然重砂等 资料,分析地质作用与成矿关系,编制 专题图件(如建造构造图、岩相古地理 图、侵入岩地质图、火山岩性岩相构造 图、变质岩地质图等),反映成矿地质 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 3.4.5 除进行翔实的基础地质和矿产地 质调查外,对调查区存在的环境地质、 灾害地质、工程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 地质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开 展相应的地质背景专项调查,具体调查 内容应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明确。 3.4.6 区域地质调查要与科学研究相结 合,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测试方法,多 途径、多角度解决调查区内存在的

9、重大 基础地质问题,提高整体调查和研究水 平。 3.4.7 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采用1:50 000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 (一般24幅 ),应用数字填图技术测制,项目实际 工作周期一般为34年。 3.4.8 地质复杂程度、工作条件和研究 程度不同的地区,其工作重点和工作内 容要有所侧重和区别,不平均使用工作 量。结合区内地质、自然地理和气候特 点,科学合理地部署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 3.4.9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所涉及 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作量等 ,合理组队。一般一个2幅联测项目 组应由56名地质技术骨干组成。4 幅联测的项目组应由810名地质技 术骨干组成。项目组要保持项目负

10、责和技术骨干人员的相对稳定。 4 资料收集与利用 4.1 地形资料准备 4.2 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利用 4.3 遥感数据收集与利用 4.4 地球物理资料收集与利用 4.5 地球化学等资料收集与利用 4.6 钻孔资料收集与利用 (1)1:5万地质图的地理底图采用国家测绘局出版或国家 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矢量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 (野外数据采集手图)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1:25 000的(矢 量化)地形图。 (2)如调查区没有1:25 000比例尺地形图,可采用1:50 000地形图按有关规定放大编制成1:25 000 (矢量化)地形图 (数据),并补充有关现势性资料,作为野外工作底图,并

11、报请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后使用。 (3)如调查区无1:50 000比例尺地形图( 如青藏高原的某 些地区),可选用年代最新的、拍摄时冰雪覆盖程度最低 、无云层遮盖、精度1m左右的遥感数据,制成正射图像( 数据),补充经纬网和有关地名,作为地形图(数据)和野 外工作底图,并报请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后使用。 4.1 地形资料准备 收集调查区已有的1:250000,1:200000 ,1:500000等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 说明书,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 4.2 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利用 4.2 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利用 (1)文献资料: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工环地质、物化遥 等各类成果(调查报告、

12、专著、科研论文等)。 (2)实物资料:岩石、矿物、化石标本,光薄片、岩心等。 (3)样品测试成果:在质量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利用。 (4)地学数据库:如1:20万、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中国地层数据库、1:20万、1:5万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基础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全国重砂数 据库、全国同位素地质测年数据库等。 (5)地理资料: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详细了解调查 区野外工作条件。 目的:(1)了解和掌握前人调查研究现状、工作程度,总结 已有成果;(2)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3)明确工作方向 。 阶 段时 间工作单位及调查者主要工作内容和成果 20世纪70-80年

13、代进行 了正规的120万区调、 矿调 和物化探扫面工作 ,同时针对 重大地质问 题做了专题 研究 1989年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 局 物探大队 在鸡西市幅内进行了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编写了 鸡西市幅L-52-(29)地球化学图及地球化学图说 明书 20世纪90年代以综合 研究为主,进行了不同 范围、程度的普查工作 1993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 局 编制出版了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对包括测区在内的区域 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 1996年 沈阳地质矿产 研究所赵春荆、彭玉鲸、党 增欣、张允平等 在吉黑东部构造格架及地壳演化一书中对包括测区在 内的构造特征及地壳演化规律进行了总结 ,将佳木斯兴凯

14、地块上的前寒武纪变质 岩系(主要是麻山群和黑龙江群)重 新确定为高级变质 岩系和绿岩带两个填图单 元 1997年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 局 曲关生等 编著了黑龙江省岩石地层,对黑龙江省新元古代以来 的地层单 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清理,是本次125万区调工 作的重要指南之一 1959年以来,针对该 地区重大地质问题 和新 发现 而发表的大量专著 和论文,择主要的列于 表中 1959年陈广雅鸡西煤田地层概况。地质论评 ,19卷5期 1960年石铁民 黑龙江省东部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地质学报,80卷 1期 1963年陈广雅、陈道阔、伞文 东北北东部中生代陆相地层及其时代。中国地质学会32届 学术年会

15、论文选集 1965年张春彬 黑龙江鸡西穆棱孢子及其地层意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 古生物研究所集刊,4号 1977年张弥曼 东北白垩纪含鱼化石地层的时代和沉积环 境。古脊椎动物 与古人类学报,15卷3期 1980年周志炎等 黑龙江省鸡西、穆棱地区晚中生代地层及其植物组合的基 本面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丛刊,1号 1981年 沈阳地质矿产 研究所 具然弘等 黑龙江省东部龙爪沟群的划分及其与鸡西群对比。地质论评 ,27卷5期 1982年李子舜、于希汉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中晚侏罗世的双壳类化石。中国地质科 学院沈阳地质矿产 研究所所刊,5号 1982年 沈阳地质矿产 研究所 具然弘、郑少林等

16、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龙爪沟群及鸡西群。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 地质矿产 研究所所刊,5号 1982年李子舜、王思恩等 中国北部上侏罗统 的划分及其与白垩系的界线-着重讨论龙 爪 沟群、鸡西群、热河群的划分和对比。地质学报,56(4) 前人地质调查研究资料统计表 工作程度图 地理资料:交通位置图 4.3 遥感数据收集与利用 遥感地质解译应贯穿区域地质调查的全过程, 经处理的遥感影像应整合在数字填图系统中,作为 野外数据采集的基础背景图层。 (1)在野外工作开展之前完成数据的收集、处理和 制图,为解决调查区地质填图中基础地质、矿产地 质、环境地质等问题提供空间信息。 (2)尽可能收集多时相、多波段分辨率高的遥感数 据。选择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