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你对依法执教的认识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97870 上传时间:2019-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你对依法执教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你对依法执教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你对依法执教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你对依法执教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你对依法执教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你对依法执教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你对依法执教的认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浅谈你对依法执教的认识中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大国,法制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目标之一。随着我国法律的逐步健全,国家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高度民主的法制轨道。为确保教育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有利支撑,依法办教、依法执教、依法保教已成为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今天,依法执教有其特殊的意义,不仅具有职业道德的意义,是教育自身得以有序化、规范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从教育发展和自身运行来看,教育的发展及其教育自身运行的规范化和有序化,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趋势。众所周知,所谓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

2、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的要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几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是指导我们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章程和依据,还有国旗法、交通法等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等等。简言之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其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另一方面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去理解这个含义,我再此简单地阐述一下:第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悖,要在法律法规所

3、允许的范围内施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师德倡导:德为立师之本,无德便无以为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体要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每位教师只有以此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才能逐步树立自己的德望,只有以此来诫勉,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除此之外,教师不能总是“常有理”,教师并不能“总是对的”,教师更不能把“好心”当成“办错事”的借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同样也是要受到惩处的。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法规,授予教师可以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力。总而言之,教师的教育教学

4、行为既要与法律法规相符合,又要经得起道德良心的检验。第二,教师要善于应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师除了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公民权利以外,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都明文规定了教师应该享有的权利并强调“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但由于受“师道尊严”传统观念的束缚,碍于情面,教师很少能够鼓足勇气主动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动辄得咎,身心受侵,或忍辱负重,或忍气吞声。当今的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的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而又离得很近很近。善于应用法律武器来维权,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转变观念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容,但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5、。教师所享有的社会权利、尤其是专业权利的多少,不仅反映国家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重视与保护程度,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在社会民众及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地位。因此,以法律手段确立、保障教师的权利,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必要措施。所以,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教育法制化工作,相继制定或者完善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提供了法律保障。依法执教的要求是:第一,要依法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第二,要依法贯彻落实教育教学的各项法律和法规;第三,要依法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执教在规范教师教育行为的同时,也教育了教师自己。也就是说,只要教师们按

6、照法律办事,自己的合法权益才会得到充分的保证,这是教师实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了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实践依法执教,教师还必须把握好依法执教的途径和方法。1、依法执教的途径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依法执教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1) 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教师的依法执教,主要是通过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来体现,通过教师的具体教育教学行为的依法性和合法性来体现。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大量的规章、制度、守则等,教师只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照其行事,依法执教的目标就能达到。2) 在育人的实践过程中

7、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教师育人的途径和方式很多,有教书育,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还可通过与学生交心谈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家访;对学生进行操行等级评定;教师平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示范;一个小的表扬与批评等等。教师是通过多种渠道和一系列的育人行为来把党和国家关于育人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机地融入自己的育人活动中。2、依法执教的方法 方法是达到目的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依法执教具有法定的强制性。教师要做到依法执教,必须把握以下方法。1)教师要知法守法。教师要努力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教师依教的法律和法规,深刻认识它的强制性;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

8、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基本任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守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的要求。同时,教师应执行学校制定的具体计划,履行教师聘任合同中约定的教育教学职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质量。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对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因此,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教师的基本义务。 2)教师既要依法管理学生,依法管理教学,依法管理自己的言行,又要大力宣传法律,要认真、踏实地做到依法管教、依法行教、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强化依法执教的宣传力度,

9、强化全社会的“依法执教”意识。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并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在遵纪守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维护法纪。教师应当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业务特点,把政治思想教育与法纪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育学生不仅守法而且还要维护护法律的权威。所以,依法执教要强化宣传和舆论,让人人都知道教师职业道德有这样一个重要的规范和标准。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用我们满腔的热

10、情和希望去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即使有困难、有挫折、有失败、有失望,但是我们不气馁、不放弃。当我们真的把学生作为朋友、孩子,就会觉得一次次严厉的批评比不上一次推心置腹的促膝长谈;一次次的勃然大怒比不上一次心平气和的晓之以理;一次,两次,可能还会有失败、有失望。但是十次、百次呢?我想不会再有了!以热情和希望加方式与方法,我们终将赢得最后的胜利!使学生素质全面得以提高。 总而言之,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发展,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潮流和需要。它反映了现代社会教育有主观的人治到走向法制的必然趋势。因此,依法执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实施“科教

11、兴国”战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的形势要求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主动更新观念,努力适应新形势,认真履行教师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同时也要将学习到的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自觉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在教育教学中,要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充分贯彻“依法执教”的精神,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充分尊重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育问题、实施教学。在生活中务必依法律已,依法办事,教师应该是知法、懂法、守法的楷模。依据法律,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教育手段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正因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担负起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

12、使命。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学法和执法,从而真正地做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让“依法执教”真正落到实处。随着我国法律的逐步健全,国家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高度民主的法制轨道。在教育领域,主要体现在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树立高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其含义有二,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守法,即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尊重少年儿童

13、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歧视后进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就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问题。尤其是我们在面对差生或所谓的“问题学生”时,更应当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学生的心灵中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制订措施,并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有耐心,做好“学生的问题会反复、反弹”的心理准备,再次帮助他改正缺点。众所周知,改正缺点、养成好习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是在经过多次反复之后才能改正的,特别是对十几岁的初中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如果我们选择消极角色,采取高压政策,动辄对学生发火、甚至打骂,这不仅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学生的心灵,而且你自己也在埋怨、指

14、责、愤怒中受到更大的损害。当学生下一次有不良表现时,你仍未找到解决办法,除了埋怨、指责、愤怒之外依然别无它法,而与此同时,你已经给学生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进而对你所做的一切都产生反感。接下来,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教育旋涡,有的教师为此而采取了违法的手段。这样的事例不是没有发生过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比如,有学生上课开小差,有的老师就罚抄课文;有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有的被罚站,有的被赶出教室,有的就被用一些语言在同学面前进行挖苦嘲讽。仔细回想我站在这三尺讲台上的时间里,也有着一些不够合适的行为。教师违法,法律上的后果自不必说,在教育实践中也与教师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这不,学生说教师的行为“严重伤害

15、了他们的心灵”,师生矛盾进一步激化,学生和学校的对立情绪加深。这是教育的失败,是学生的不幸,是教师的悲哀。然而,如果我们心中有了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执教”的理念,尊重学生,这种情况就自然而然的避免了。从而会加深师生间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在另一个层面上要求我们要依法执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也就是学校要教育教师以身示范,为人师表,以模范行为影响社会,教育学生。教师作为教育者,理当以身作则,遵纪守法,才能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知法、守法公民。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另一方面,“依法执教”在规范我们教育行为的同时,也教育了我们自己。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按照法律办事,自己的合法权益才会得到充分的保证,这是我们实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的形势要求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更新观念,履行教师法等相关法规的规定。为此,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平日的教学管理中充分贯彻“依法执教”的精神,结合我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充分尊重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教育问题、实施教学。依据法律,在适当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教育手段。从素质教育入手,不单以考试成绩优劣评判学生,重在特长与爱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