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详细整理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95625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详细整理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详细整理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详细整理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详细整理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详细整理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详细整理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详细整理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第一章 绪论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本我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

2、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自我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超我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

3、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名词解释: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

4、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质变的过程)心理发展与教学: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名解)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教学在内容、水平、特点和速度上决定着智力的发展,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儿童发展。学习最佳期限学习任何知识

5、或机能都有一个最佳年龄,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教学作用而不造成发展障碍,要让儿童在最佳年龄学习对应的知识。“内化”学说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原因: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个体的任何心理反应,不论指向外部动作还是内部思维,都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而适应则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完成。心理发展的因素:支配心理发展的原因有成熟、物理条件、社会环境、平衡。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其中图式为核心概念。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儿童喜欢敲击东西)图式最先来自遗传,之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

6、断改变和丰富,经过同化、顺应、平衡演变成图式。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用锤子敲完了用勺子敲)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用鸡蛋敲了一次桌子鸡蛋碎了,以后不敢用鸡蛋敲)顺应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平衡:同化与顺应导致的适应,是机体暂时达到平衡,但这只是下一个较高水平平衡运动的开始。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心理发展的阶段: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也就是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

7、思维阶段2-7、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8、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定义,优缺点)1)横断研究(如皮亚杰实验研究)横断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样本可来自不同背景和环境。通过研究,对与年龄或生理成熟度有关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得出变化和差异的规律。优点: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省钱省时省力缺点: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较为复杂代群效应2)纵向研究纵向研究设计(追踪研究):对同一个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优点:(总:系统详尽地了解发展的连续过程

8、及显著的阶段特征)1、能提供发展方向的数据2、能揭示早期经历与后来发展结果之间的关系3、能揭示个体某些方面的时间发展的稳定性及个体变化方式上的个体差异缺点:被试随时间逐渐流失;反复测量引起被试情绪;研究期长过程中变量增多练习效应3)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设计: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优点:1、从同辈效应中区分出发展趋势2、可揭示一个群体经历的变化是否和另一个群体相似3、比追踪研究更经济第五章 婴儿的心理发展(知识点多,出小题)9、婴儿的动作发展(记表P139 P140)婴儿动作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行走动作的发展和手运用技能的发展。婴儿动作发展遵循以下规律:(1)从整

9、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作为全身性的、笼统的。(2)从上部到下部动作,先抬头、胸部挺起、翻身、坐、爬、站立,最后到行走(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12、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托马斯、切斯等人根据他们确立的气质九维度标准,将65%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另外35%属于中间型):容易型40%婴儿属于这一型。它们生理机能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接受新事物和陌生人;而情绪上一般积极愉快爱玩,对成人的交往行为反应积极,因此容易受到成人最大的关怀和喜爱。困难型约占10%。它们和“容易型”婴儿截然相反,时常大哭大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生理机能缺乏规律,接受新环境、新事物慢;

10、情绪不好,游戏中也不愉快,很耐接受成人的抚爱,因此容易亲子关系疏远,需要成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迟缓型(逐渐热情型)约占15%。活动水平低,反应弱,情绪消极却很安静;逃避新事物、新环境,适应变化慢,在无压力情况下也能缓慢接受新事物和新环境。此种婴儿气质随时间和成人抚爱水平发生分化。14、婴儿的依恋定义(背):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指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的阶段(对应名称、年龄段、每个阶段含义)鲍尔比、安斯沃思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这个时期婴儿对人反应的最大特点即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未有对

11、任何人的偏爱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母亲、婴儿熟悉的人、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2岁)此阶段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基本形成,与母亲的关系符合依恋的标志,而对陌生人则更加排斥第四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之后)能认识并理解母亲的情感、需要、愿望,交往时考虑对方的需要,并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15、依恋的类型(三种类型具体行为表现、意义)论述安斯沃思等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安全型(65%-70%)婴儿在母亲里离开时忧伤;母亲出现后寻求亲近、安慰和接触如果,母亲能非常关心婴儿所处的状态,注意

12、听取并正确理解婴儿的信号,然后作出及时、恰当、关爱的反应,婴儿就能发展对母亲的信任和亲近,形成安全型依恋。反之则不能。回避型(20%)婴儿表现冷淡,母亲出现后主动躲开或忽视。回避型与反抗型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反抗型(矛盾型)(10%-15%)婴儿在母亲离开前显得很警惕,离开后不安焦虑;母亲返回后仍不能安静,并表现出生气和抵制,但同时又有接触需要婴儿依恋的性质取决于与婴儿有关的母亲的行为。依恋并不仅仅是母亲使婴儿的需要得到满足,婴儿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多少也不能单纯决定婴儿依恋的性质。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的相互交往和情感交流中逐渐形成的。22、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皮亚杰把2-7岁儿童思维归属于

13、“前运算阶段”。这阶段儿童思维基本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刻板性三座山实验:(名词解释)实验目的:测验儿童的“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实验材料:一个包括三坐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过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实验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即儿童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应该与自己的思考完全一致,这时儿童还没有意识到别人可以有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思考26、小

14、学儿童思维发展特点(记忆四点)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在四年级(10-11)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思维发展过程的不平衡,表现在对不同思维对象、不同学科的不平衡性第七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30、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1)由于青少年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新的追求中,使他们感到困惑2)由于性的成熟,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但不能公开表达导致他们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b心理水平呈半成熟、半幼稚:表现在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

15、平衡性1)反抗性与依赖性2)封闭性与开放性:对成人封闭,对同伴开放3)勇敢与怯懦5)高傲与自卑6)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31、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征(记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可知,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少年期个体的形象思维趋于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从初二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以已占优势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青年早期个体的形象思维已完全发展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进入了成熟期。到高中二年级时,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因此,逻辑思维的发展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点3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辩证逻辑思维是个体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高级形式,在校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是:初一学生已开始掌握辩证逻辑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较低;初三学生的辩证思维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高中生的辩证思维已占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