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村建设原则和要求、措施方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95607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村建设原则和要求、措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态文明村建设原则和要求、措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态文明村建设原则和要求、措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态文明村建设原则和要求、措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态文明村建设原则和要求、措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村建设原则和要求、措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村建设原则和要求、措施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生态文明村建设原则和要求、措施(一)建设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对村居布局、项目选址、建设内容、建设时限等内容,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二是群众主体。要紧紧依靠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强化群众主体意识,切实增强群众主动创建的责任感。坚持群众投入为主,发挥好政府的帮扶引导作用,提高村民创建的积极性,努力打造生态文明村建设品牌。三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村庄的自然条件、区位特点、产业优势、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四是量力而行。在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各村的经济基础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创建工作。(二)

2、建设要求。坚持把生态文明和“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理念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农村的各个建设领域,在广大农村中重点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人文,着力构建“产业带动、土地流转、金融支撑、协同共治、生态文明”的农村改革发展体系,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富裕家园、美丽家园、幸福家园。1、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走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路子,发展效益型的农业、林业、畜牧业,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集约利用资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让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将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富裕家园。主要工作要求:农业生产产业化。大力发展农村“一村一品

3、”,按照集约、优质、安全的产业方向发展,通过农村、农民、农业等组织的高效协同,土地的有序流转,农村金融的有力支撑,引导民间资金加大农村农业的投入,重点发展村级农业合作组织和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清洁化和无害化农业生产。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以农业产业作为支撑,将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与生态文明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公司+理事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好稻米种植等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走生态文明发展路子,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资源利用集约化。有效整合农村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大力推广应用低污染的环境友好型种植

4、养殖技术,发展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节约使用农村土地资源、水资源,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农民生活小康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产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收入超所在街道平均水平且位居当地前列,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标。开展科技进村活动和农民致富实用技术培训,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无青壮年文盲。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完善村的文化和体育设施。城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落实卫生防疫措施,村民普遍享有初级卫生保健。2.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科学规划村庄建设,大力整治农村脏乱差,深入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净化,保护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5、,将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美丽家园。主要工作要求:规划布局科学化。科学合体规划村庄建设,坚持“统一规划设计、集约节约用地”原则,统筹推进农村规划建设,推动村庄住房拆旧建新,达到住房建设楼房化、整齐化,有序美观实用,无乱搭乱占乱建现象,危房改造率达到90%以上。村内道路规划合理,交通道路便利畅通,道路硬底化率达到90%以上,主要村道机动车可通达。村容村貌整洁化。按照“雨污分流、人畜分离、垃圾分类”的要求,重点抓好“五改”(改水、改厕、改房、改圈、改路)和“三清”(清理垃圾、清理池塘、清理乱堆乱放),达到污水入池、厕所入屋、垃圾入桶、禽畜入栏。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0

6、%以上。积极开展卫生习惯进村活动,大力创建卫生保洁示范村,建有排水系统、污水管网以及污水简易处理设施,农户改厕率达到90%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到达90%以上,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收集点(垃圾屋),垃圾收集处理率95%以上。自然景观优化美。深入开展绿化乡村活动,积极推进道路绿化、农田林网、公共场所绿化和农户庭院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农村绿化美化新模式,保持农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3.培育农村生态人文。在农村中大力弘扬新时期“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和“诚信、包容、实干”的云浮精神,要继续加快推进市委“一个加强和四个坚定不移抓建设”的工作部署,

7、充分发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乡土伦理,加快建设农村信用体系,推进农村协同共治,将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幸福家园。主要工作要求:村风俗文明化。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进村,先进文化进村、优良道德进村等多种活动,移风易俗,破除陋习,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支持殡葬改革,大力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民风淳朴,乡风文明,无“黄、赌、毒、邪”窝点和公开搞封建迷信等现象。注重地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全村尊老爱幼、助残济困、邻里团结的风气浓郁。村务管理协同化。充分发挥农村、农业、农民等组织的作用,推进村务管理上新水平,要建立自然村乡贤理事会,且运作正常。制订村规民约,重大事项坚持民主决策,积极落实农村公

8、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建设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坚持村务、财务公开。社会秩序和谐化。全村农户参加信用等级评定,信用户比例超过80%,大力开展法制教育进村活动,村民诚信守法,互信互助,生产农产品不使用违禁农药、添加剂,没有拖欠电费、水费等现象。村辖区内社会和谐稳定,无重大恶性和群体性事件,没有集体越级到市级以上政府上访,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0%以上,民事调解成功率不低于90%。五、工作措施(一)加强工作领导,成立组织机构。街道成立素龙街道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街道主任为第一副组长,专职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分别为副组长或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9、,与街道规划建设办合署办公,办公室工作人员从街道规划建设办、农技站、林业站、社会事务办、国土所、文化站、财政所、卫生院、兽医站等单位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全力推进该项工作有效开展。(二)干部挂钩到点,责任落实到人。街道领导干部各负责所挂村委的自然村,责任到人,帮助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活动。各村要加强与挂点领导干部的沟通和联系,共同构筑“街道+村+干部+群众”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街道领导干部挂钩生态文明村建设的责任安排,由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并另行反馈给上级部门。(三)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建设合力。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按照“六个一点”(财政补助一点、单位支持一点、干

10、部筹集一点、社会资助一点、集体投入一点、村民捐献一点)办法,多种途径筹集建设资金,保障生态文明村建设资金投入。坚持政府指导、部门支持、村企共建、干部参与、群众主体,建立联动机制,推动街道、行政村、自然村三级联动创建,组织协调好各有关部门加强配合,发挥职能部门优势,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集中资源资金和力量投入生态文明村建设。(四)以奖代补,激发群众参与。要结合幸福村居、信用村、和谐宜居村、名镇名村、示范村、卫生村、自强村等创建活动,积极申报“以奖代补”等财政奖补专项资金,争取社会及有关单位支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生态文明村项目建设。同时,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生态文

11、明村建设,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投入不变”的原则,以奖代补形式将农村项目资金优先投入到生态文明村,充分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五)广泛宣传,营造创建氛围。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宣传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报道群众、干部参与文明生态示范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街道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创建氛围,推动创建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六)强化考核,实施奖先评优。生态文明村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对做得好的给予通报表扬,并与年终评优挂钩;对工作不重视、不积极、不主动、甚至不参与的,进行通报批评。宁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闲死在家里!宁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什么是奋斗?奋斗就是每天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早安!献给所有努力的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