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8887754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9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题卷 第 1 页 (共 8 页) 机密机密启用前启用前 2019年 12月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联考试卷 高一语文 班级:_ 姓名:_ 准考证号:_ (本试卷共 8 页,22 题,全卷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由 联合命制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2、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文艺是社会审美最高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作家、艺术家是全社会的审美导师。作家、艺术 家进行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创造既是个人审美情绪的宣示,又是履行社会审美导师之职能。作家、 艺术家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使得他们较之他人更需要具有一种社会担当意识。社会担 当意识的核心是家国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艺术家是社会家国情怀的代言人之一。 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以家国情怀为内核的美学理论

3、,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理论: 一是“诗言志”。“诗言志”是中国美学的重要传统。最早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 典。此后,诸多典籍如左传庄子也提出这一命题。汉代毛诗序不仅再次申说“诗 言志”,还提出“教化”说。“教化”又称“风教”。“风”多义,一指诗经中的“国风”, 即民歌;二指情感。毛诗序强调教育的普遍性,受教育者不仅有下层百姓,还有上层统治者。 “教”的目的是“化”。具体来说,就是“正得失,动天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 化,移风俗”。“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其关键是将“教”转化为“志”。经此转化,“言 志”的“志”就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私志”成为“公志”家国之志

4、。 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必须落实在审美上,具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情上。而情贵在真,贵在自 然自然而然。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言志贵在至诚,只有 至诚,它与教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审美力。1945 年,毛 泽东同志在重庆。诗人徐迟请毛泽东同志题字,并向毛泽东同志请教怎样做诗。毛泽东同志题写 了“诗言志”三字。这“志”即家国之志。 二是“兴寄论”。“兴”最早来自诗经的“六艺”说,它是诗经的一种重要的表现 手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初唐诗人陈子昂将“兴”与“寄”结合起来,创造了 一个新概念“兴寄”。“兴”重情,重美;“寄”重理,重善

5、。“兴”与“寄”的统一即是 情与理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兴寄的核心为家国情怀。 陈子昂之所以标举“兴寄”,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泛滥着一股唯美主义之风,具体来说,是 六朝的绮靡之风。这股绮靡之风,有“兴”而无“寄”。陈子昂对之极为不满,他尖锐地指出: “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明确表示:“常恐逶逦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陈子昂援引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理论,认为优秀的作品应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 英朗练,有金石声”,既善,又美! 双峰县一中 永州市四中 澧县一中 临澧县一中 郴州市一中 浏阳一中 湘潭县一中 岳阳县一中 洞口县一中 邵阳广益世才高级中学 鼎城区一中 语文试题卷

6、 第 2 页 (共 8 页) “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往往是破“过娱论”。唐朝初年,励精图治的唐太宗提出 “以尧舜之风,荡秦汉之弊;用咸英之曲,变烂熳之音”,认为“释实求华,以人从欲,乱于大 道,君子耻之”。所谓“释实求华,以人从欲”,就是放纵声色之欲,追求奢华,也就是“过 娱”。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但过娱,就不是在欣赏美而是在享受丑了。“过娱论”差不多每 个时代都出现。中国当今审美生活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过娱论”,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当今的 “过娱”,有些不只是“过娱”,还是“造孽”了,如娘化、热衷后宫争宠等。值得注意的是, 它们都打着美学的旗号,然而,实际上是在糟蹋美学。凡此种种,都是

7、在腐蚀人心,败坏社会风 气。 作家、艺术家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要有担当,要有责任,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 教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鼓劲呐喊,为新时代新生活新事业写真创美。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1下列对“诗言志”“兴寄论”这两个美学理论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此后左传庄子毛诗序等典籍在这一命 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教化”说。 B言志贵在至诚,只要做到至诚,言志与教化就能实现真正的统一,就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 染力和艺术审美力。 C陈子昂对初唐时期泛滥的六朝绮靡之风极为不满,他将重理重善的“兴”与重情重美的 “寄”结合起来,创造

8、了“兴寄论”。 D中国古代美学从历代作家、艺术家卓越的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美学理论,这些美学理论以 家国情怀为核心,“诗言志”与“兴寄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理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展开论证,从整体逻辑上看呈现并列式的 论证结构。 B文章第四段引用刘勰的文句,证明了“情贵在真,贵在自然”这一观点。 C文章论证手法灵活多样,既有丰富的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也有典型的举例论证。 D“诗言志”强调“言志”与“教化”的统一,“兴寄论”强调情与理、美与善的统一,二 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都显示出深刻的社会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艺术家需要有一种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社会担当意识,这是由作家、艺术家从事文 学艺术创作的双重功能决定的。 B“诗言志”的“志”往往不止属于个人,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比如乐府诗孔雀东南 飞对封建家长制的抨击就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C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所以“过娱论”每个时代都出现过,中国当今审美生活也在一定 范围内存在“过娱论”,亟需发挥“兴寄论”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破“过娱论”。 D作家、艺术家要为新时代言伟志,为新社会施教化,需要时刻将家国置于心中,需要有担 当,有责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10、6题。 鲁院里的柿子树鲁院里的柿子树 郭严隶 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季 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本跟那些树 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结 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得发了呆。微风起来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因为它能唱 歌。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 语文试题卷 第 3 页 (共 8 页) 云就呈现

11、出最艳的颜色,让人知道这世界上浓丽的极致是洁白。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 了我,恍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 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它 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这样想,也许银杏不服。那一棵棵银杏树,所有的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 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有些轻轻地洒落地上,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锦,像一幅油画。树上和 地上一片金黄,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绵延,可以天长地久。然而就在一个黄昏,寒风起了,银杏 的叶子全部被风带走,只剩了树枝。这时候的柿子树一派沉静,虽然它的叶子也被风带走了,但 果实仍高高挂满

12、枝头。 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来,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就仿佛看着一双双温暖的眼睛,柿子仿似 诗句一样精致地悬挂在没有了叶片的枝头,那枝干的光洁就成为诗歌里的留白。我看柿子的时候, 柿子也在看我,犹如我看蓝天的时候,蓝天也在看我。这样的惊觉下,内心怎能够不慌张?我有 那样足够的澄明吗?有那样足够的灿烂、温暖、殷实和爱吗? 刹那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来了。它们静静地看着我,无声地与我交谈, 说它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说它在春天开出并不漂亮的花,在 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的青果;说它如何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使自己变成阳光的金 色,凝成一捧盈硕果实、可摸可

13、触的爱。于是我思索柿子树在来到这里之前的经历,它是长在一 群同样的树木中间吗?它是怎样被命运选中,来到鲁院的花园里,成为独特的风景?正如我冥冥 之中幸运地来到这里。它的命运之中是否也有风雨和雷霆?它的生命里是否也有春风和清露?它 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才呈现出这一树的殷实和辉煌? 将这些献给生命,所有的挣扎、疼痛、念想便都化为风景。 一天,我清早来到柿子树下,在枯萎的草柯间捡了两枚熟透坠落的柿子。它们的光芒和馨 香像音乐一样荡漾。由此我知道了,树木怎样靠果实传递快乐和希望。 这座独一无二的花园里,在树荫和花丛中掩映着一些大文学家的塑像,巴金、茅盾、丁玲、 冰心他们生命的气息透过那些颜色沉郁的

14、大理石火焰一样在时空中传递,这是永恒的穿透, 永恒的温暖和光照。当微风轻拂,花摇影移,四下里充满眷爱的情意,星光、月辉、草木、清波, 这些事物轻盈地转化成意象,以审美的方式凝聚成饱满玲珑的主题,那是喜悦和善的思绪,那是 文学的痕迹。 而柿子树在这些思绪和痕迹中,从容呼吸着,就像一篇文章在写作着,一幅画在描绘着, 一声祝福在传播着。 秋色一日一日深了,霜冻从很高很远的地方砸落了,花园里的一切都沉浸在静寂的灰色里, 只有柿子树还高举着一簇簇火焰般显眼的果子,微笑着,歌唱着 (取材于郭严隶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段“以不可言说的方

15、式”击中作者的“美” ,是在蓝天白云背景衬托下的柿子树的果 实,它们在作者的想象中如同“结晶的阳光” ,异常灿烂、耀眼。 B第段结尾三个疑问句,层层递进,气势磅礴,虽然用了三个“是否”发问,答案却不言 自明,蕴含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深入思考。 C文章结尾运用反衬、拟人、比喻等手法再次描写柿子树及其果实的形象,呼应前文,传达 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本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紧扣标题“鲁院里的柿子树” ,由表及里,托物寓意,很好地体 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语文试题卷 第 4 页 (共 8 页) 5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道小题。 (6 分) (1)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 分) 那一棵棵银杏树

16、,所有的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 (2)作者说银杏树叶美得像“一层锦” ,像“一幅油画” ,可是为什么“总要到柿子树旁边来”? (3 分) 6鲁院里的柿子树、塑像分别给了作者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4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7 小题,3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3 题。 文段一: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 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 “微 太子言,臣愿得谒 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 能得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