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201910290214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8887546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20191029021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20191029021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20191029021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201910290214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201910290214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2019102902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20191029021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二)一、选择题。(共32道题。每题1.5分。)1、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 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 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D.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2、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 宗法血缘关系 B. 家国同构观念C. 中央集权意识 D. 安土重迁理念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

2、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4、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下列现象中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的是:(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烽火戏诸侯”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A. B. C. D. 5、下图为“封”字在甲骨文、金文中的

3、写法,其形似植树于土堆之上,其本义为培土植树,后引申为堆、冢之义。这反映了分封制的内容之一是( )A授爵 B授官 C授土 D授民6、秦朝建立起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其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如下图所示。其中最能反映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是()A.皇帝的权力不受任何限制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设立C.少府、治粟内史等九卿的设立D.地方分为郡、县、乡三级7、如果说周天子和一般贵族还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的话,那么秦汉时代的皇帝与一般贵族和地主之间就已经存在着一条前所未有的鸿沟。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封建经济的形成B. 权力结构的变革C. 思想专制的加强D. 宗法观念的破坏8、秦王嬴政认为自己

4、“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B. 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C. 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D. 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9、据史料记载,秦朝的官吏须经过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经任命而敢先行使职权,或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这表明秦朝( )A.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 B. 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为严苛C. 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D. 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10、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力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_,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 分封之制B. 郡县之制C. 郡国并行

5、D. 行省制度11、中国古代,“天”被尊称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祀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 君主专制源于宗教权威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 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12、“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A.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B. 使地方保持相当大的权力C. 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3、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

6、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 )A. 加强君主专制 B. 稳定政治局势C. 削弱中央集权 D. 解决王国问题14、“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这反映出汉代( )A皇帝亲自考查选拔人才B无需通过考查即可任用C孝廉是入仕的主要依据D选官方式有一定主观性15、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

7、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 )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B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16、“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这段材料谈论的是哪一选官制度的弊端()A. 世官制 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17、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看,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与陕西中、北部差距较大;但是,行省划界

8、时不将它们划人四川反而划入陕西。据此可以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A. 便于传达政令 B. 提高行政效率C. 扩大国家疆域 D. 防止地方割据18、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 汉代的尚书令 B. 唐代的尚书省C. 元代的中书省 D. 明代的内阁19、清代独创密折陈奏制度。所谓“密折”,其实就是“密奏”,一般只有皇帝和陈奏人知道。这主要表明( )A.清代皇帝更体恤民情 B.清代皇帝较历代开明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清代已出现民主萌芽20、万历初,张居正为首辅,人称“张相公”,他认为自己“所理者

9、,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居正请广纳阁员,诏即令居正推。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由此可以推知明朝( )A皇权高度集中 B内阁首辅大权独揽C形成君臣共主的理政格局 D内阁拥有国家政治的决策权21、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朝中后期(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力日渐衰落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2、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的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

10、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3、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辩论与说服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A. 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 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 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 内乱引发思想纷争24、古代雅典某思想家认为,“没有比政治权力分配均等更为荒谬的了,应当作为权力分配主导原则的不是一种算术的(机械的)均等,而是一种几何的(按照公民的才能来划分等级的)均等。”这一观点旨在()A. 保障公民民主权利B. 反对贵族把持政权C. 鼓励公民

11、理性思考D. 确立民主政治基础25、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A. 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B. 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C. 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D. 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26、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30万人,自由民约16.8万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4.5万人,外邦人约为3万人,奴隶约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A. 1

12、万 B. 3万 C. 4.5万 D. 16.8万27、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A. 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B. 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 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D. 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28、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有这样的规定: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以25阿斯的罚金。不得以蛊术损害他人的庄稼。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材

13、料表明罗马法律注重( )A. 主权在民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天赋人权 D.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29、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A. 社会变迁B. 阶级分析C. 道德标准D. 文明传承30、古代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 )A. 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B. 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C. 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D. 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1、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

14、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32、“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这段材料意在说明()A.罗马人完全依靠法律征服了世界B.罗马法最终带来了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C. 完善的法律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基础D. 罗马法对后世各国法律制定都产生深远影响33.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材料一 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