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8885557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奋斗中学20182019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产生的重要纪年方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六十年一循环,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念、纪月、纪日、纪时的。按照干支纪年方法,1902年应该是A. 甲未年B. 丁子年C. 壬寅年D. 辛酉年【答案】C【解析】【详解】天干算法:用公元纪年

2、数减3,除以10(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天干所对应的位数;地支算法:用公元纪年数减3,除以12(不管商数)所得余数,就是地支所对应的位数;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根据计算可知,1902年的干支纪年是壬寅年,故C项正确;排除其ABD三项。2.中国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统一使用公历纪年。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1645年2月),江都围急。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A. 天干地支纪年法B. 帝王年号纪年法C. 王公年次纪年法D. 年号和干支兼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顺治”是清朝清世祖

3、爱新觉罗福临的年号,“乙酉”则是天干地支纪年法的计算方法,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3.“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既掌握神权,又掌握行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中“秩宗”是一官名,后世用为礼部的习称,并非地方官员;材料中的“卜、巫、史”等都是官民,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也没有

4、体现宗族,因此ABD均错误。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名师点睛】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控制内外服的权力,借神权以巩固王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打破了地方的血缘关系,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商周时期都是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的特点。4.商朝的“外服”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的,而西周的诸侯是周天子将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皇权专制得到加强B. 中央集权体制形成C. 血缘政治开始形成D. 统一国家初露端倪【答案】D【解析】商周时期还未建立皇帝制度,皇权专制局面始于秦,故A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5、,中央集权体制形成于秦,故B项错误;血缘政治始于夏朝,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故C项错误;据材料“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形成的”可知,周朝通过血缘分封,管理扩大国土,说明统一国家初露端倪,故D项正确。5.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 分封制B. 封建制度C. 君主专制制度D. 中央集权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可知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选A;封建社会开始于秦代,排除B;材料体

6、现的并非君主专制,不选C;当时,还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不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是概念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它注意对历史概念的有机渗透和运用,备选项的设计立足于历史基本知识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的挖掘与提高。封建,词本义为“封”土而“建”国;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此题还可以设计为:“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封建文化”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其实是在近代以后才传入中国的。6. 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

7、源于( )A. 自然的崇拜 B. 所在地方的地名C. 母亲的族姓 D. 因功得到的封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可知,“商”姓来源于因功得到的封地。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商鞅7.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如下图所示)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生活的影响。其中家中长辈的住处位于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四合院是按照中国儒家思想的宗法家族观念组合的有层次序列的前后院落,厅堂、居室的布置一定是长幼有序、尊卑不

8、同,一般来说,家中长辈一般住在北房,按照方位就是正房甲处,儿女住在厢房乙处和丙处,仆人居住外院丁处,选择A项符合题意,BCD与题干不符。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宗法制的社会形态对国人的正面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社会,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随之而来的“忠”“孝”观念深入民心。另外,受宗法制社会的长期熏陶,使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

9、亲的社会公德。8.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A. 主张立法为民B. 强调有法可依C. 关注法律实施D. 重视赏罚并重【答案】C【解析】【详解】商君书画策中这段话的大意是:国家混乱,并非由于法律混乱,也不是法律没有实施。每个国家都有法律,但是却没有保证法律能够实施的法律。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会对不守法的人施以刑罚,对守法的人不加以奖励,这样即使没有刑罚百姓也会守法。因为刑罚严苛,百姓不敢触犯,所以就没有刑罚了。因此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作用以及刑罚的实施,反映了商鞅对法律实施的关注,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法律的制定是为了谁,且当

10、时法律的制定主要是为维护统治,并不会为民,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作用以及刑罚的实施,并不是强调有法可依,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赏”的部分,故D项错误。9. 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者通过对节庆时间、场合、仪式的安排等有意或无意地对治下百姓进行管理和教化。夏商周三代的岁时节庆一脉相承,在人们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产生了共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体验。由此可见,先秦节庆A. 束缚了百姓的思想及其生活B. 提升了人们的族群认同C. 宣示了夏商周政权的合法性D. 娱乐性取代了教化功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在人们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产生了共同的时

11、间观念和时间体验”,即认为先秦节庆提升了人们的族群认同。A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CD两项表述错误。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前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加强对的人民管理10. 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A. 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B. 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 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分封当以礼待之D.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因此

12、选B。考点:分封制点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比较项目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内容特点(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2)诸侯义务:服从周王、镇守边疆、随从作战、纳贡述职(1)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2)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1)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王朝延续数百年(2)开拓了疆域(1)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2)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关系宗法孩子、分封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

1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辅之以礼乐制度,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11.中国古代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 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士”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夫,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古、正、尚、王”字锁。这说明A. 礼乐制度已经深入百姓日常生活 B. 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 商品设计着眼于不同阶层的需求 D.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和“皇室和高官”等信息可知,这是强调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的反映,故选B;A错在了百姓日常生活,题干中的

14、等级不仅仅体现在百姓生活中,还涉及到了皇室和高官,故排除A;CD不符合题目主旨,故排除。12. 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掉了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六国中最早和最后被灭掉的国家是( )A. 韩国 燕国 B. 韩国 齐国C. 赵国 燕国 D. 魏国 齐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所以根据所学答案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13.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

15、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 分封制全面崩溃B. 宗法制荡然无存C. 郡县制初现雏形D. 实行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史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叙述,“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可知县已经产生,但是还没有到秦朝全面实行。A项错在“全面崩溃”;B项错在“荡然无存”;D项是汉初制度。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4.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以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 皇帝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 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D. 神化皇权,万世一统【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B项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