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 新人教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8885429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7-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7-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7-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7-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学 新人教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什么是“斯大林模 式”?这一模式有 何弊端?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目的: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内容: 赫鲁晓夫的重点是农业, 勃列日涅夫的重点在重工业 3、结果: 都取得一些成果,工业利润提高,农民 生产积极性有提高,国民收入有增加。70年代 下半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到80年代初,经 济全面滑坡,改革失败。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上台, 开始改革。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体制未变,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19641964年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勃列日涅夫的改

2、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治经济 政策做了一些调整政策做了一些调整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 来的行政命令,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这实际上是承 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985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年,戈尔巴乔夫上台 二、苏联的解体 由于由于“ “加速战略加速战略” ”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长仓促上马,阻力较大,对长 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农业体制期形成的畸形经济结构的调

3、整和对农业体制 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的深入改革未予重视, 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对企业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 措施,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措施,致使改革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戈尔巴乔夫认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于是 把重点转向把重点转向政治改革政治改革,以求扫除障碍。,以求扫除障碍。 苏共内部产生严重分歧,各派之间的斗争日趋苏共内部产生严重分歧,各派之间的斗争日趋 激烈和公开化,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激烈和公开化,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政治改革及其影响:政治改革及其影响: 戈尔巴乔夫在戈尔巴乔夫在19881988年首

4、先提出年首先提出“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人道的、民主的社会 主义主义” ”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主张在实践中主张“ “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多元化多元化” ”,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 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民族主义势力泛滥,民族矛盾激化。 19901990年年苏共苏共“ “二十八大二十八大” ”通过一系列文件对通过一系列文件对“ “人人 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作了全面阐述,作了全面阐述,宣布要宣布要 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

5、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在意识在意识 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 治和思想方面的治和思想方面的“ “垄断地位垄断地位” ”,实行政治多元化,实行政治多元化 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等。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等。 1990 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 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 由由 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是照搬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西方资本主义制 度模式度模式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 至此,苏联结束了以马克思主

6、义为指导思想至此,苏联结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由共产党领导的历史。、由共产党领导的历史。 这次大会后,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这次大会后,苏联国内的政治斗争更加激烈 ,社会环境更加动荡不安,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社会环境更加动荡不安,各加盟共和国的分 离倾向离倾向(邦联制)(邦联制)加强。加强。 面对混乱的局面,面对混乱的局面,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已无法控制,已无法控制, 在在19911991年年8 8月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月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 苏共中央苏共中央“ “自行解放自行解放” ”。 12 12月月2121日日苏联的苏联的11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个加盟

7、共和国共同签署了 建立建立“ “独联体独联体” ”的的阿拉木图协议,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解苏联实际上解 体。体。 12 12月月2525日,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 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将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将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 叶利钦叶利钦。 苏联历史结束。苏联历史结束。 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 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从苏联到独联体 西方国家的西方国家的“ “和平演变和平演变” ”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苏联

8、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历史原因:历史原因: 直接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外部原因: 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没有找到一条适合 自己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苏联是亡于 政而非亡于制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 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

9、化,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 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 因此改革是必要的,这些实践和探索都是既因此改革是必要的,这些实践和探索都是既 有成功,又会有失误。有成功,又会有失误。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 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政 治、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 了苏联实际;结果都失败了。 异:赫改革侧重农业,勃改革侧重重工 业,戈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 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 革;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 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肃然进行根本 性的变革,由于措施

10、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苏联三次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对中国的改革有何借鉴? 探究 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社会 主义制度也需要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苏联 经济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改革的 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 复杂和曲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 义改革就一定会成功! 1、二战后,苏联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 B、对斯大林的崇拜有增无减 C、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D、农业全盘集体化,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 提高 2、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

11、经济改革失败 的主要原因是( ) A、把重点放在农业 B、把重点放在工业 C、没有改变经济体制 D、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3、下列对赫鲁晓夫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B、大种玉米运动符合苏联的社会实际 C、在维持原有的经济体制基础上局部改革 D、农业是其改革的重点 4、下列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是( ) 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B、在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 C、推行与美国争霸的外交政策 D、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 ” 5、从十月革命至20年代,苏俄的经济政 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结论( ) A、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B、要使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 C、要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市场和计划结合起来 6.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 确的是( ) A.改革提出“加速战略”;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在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