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新人教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8883949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新人教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江苏考试说明 1.国共政权的对峙:(1)南昌起义;(2)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3)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2.抗日战 争:(1)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2)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 行;(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4)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 日斗争;(5)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3.解放战争: (1)内战的爆发;(2)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知识点一 国共的十年对峙 1.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动统 治 的第一枪枪,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领导 武装

2、斗争、 _和武装夺夺取政权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_领导领导 湘赣边赣边 秋收起义义。 创创建人民军队军队 2.土地革命 (1)方针确定:1927年8月7日,召开汉汉口会议议,确定开展_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统治的总总方针针。 (2)内容:打土豪,分_,废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广大贫贫苦农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经济 上分到了土地, 革命积积极性空前高涨涨。 土地革命 田地 工农农武装割据 中华苏维华苏维 埃共和国 瑞金 4.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坚持“左”倾错误倾错误 ,第五次反“围围 剿”失败败。 (2)经过 开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红军

3、 开始长长征。 转折遵义会议 军军事路线线 左 吴起镇镇 会宁 长长征 九一八事变变 全国抗日战战争 南京大屠杀杀 潘家峪惨案 七三一部队队 抗日民族统统一战线战线 全面抗战战 路线线 百团团大战战 徐州会战战 滇缅缅公路 第一次 世界反法西斯战战争 知识点三 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原因:蒋介石采取“_”的策略,邀请请 到重庆庆“商讨讨”国内和平问题问题 。 结果:国共双方达成_。规规定:和平建国,坚坚 决避免内战战,召开政协协会议议,保证证人民权权利等。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在重庆庆召开,通过过了有利于_ 的政协协议协协议 。 假和平、真内战战 双十

4、协协定 人民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进进攻中原解放区。 (2)基本进程 阶段基本进程成果 战战略防御 前8个月,歼敌歼敌 七十多万;后4个月,粉碎国民党 重点进进攻 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对对解 放区的_和重点 进进攻 战战略反攻 1947年6月,刘邓邓大军军挺进进大别别山,揭开_ 的序幕 是人民解放战战争的战战略 转转折点 战战略决战战 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军连续发动 了_、淮海战战役及 平津战战役 国民党军队军队 主力基本被 消灭灭 最后胜胜利 1949年元旦发发 出_的号 召。国共北平谈谈判,达成_, 但国民党拒绝签绝签 字。渡江战战役,_统统 治覆灭灭 _取得基

5、本胜胜利 全面进进攻 战战略反攻 辽辽沈战战役 将革命进进行到底 国内和平协协定 国民政府 新民主主义义革命 社会主义义 马马克思主义义 思想 考向一 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史料研读 史料一 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 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 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 装暴动。 史料二 朱德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 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 正确的。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史料三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

6、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 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 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1.史料一信息“同时选择时选择 了两条道路”“城市武装暴动动”“农农村 武装暴动动”说说明当时时中国共产党内在革命道路上出现现重大分 歧,党内存在着走城市为为中心和农农村为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 2.史料二信息“朱德 式、方志敏式”指“工农农武装割据” 思想。“建设设政权权”“土地革命”“扩扩大人民武装”成为为“工 农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内容,说说明 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 国国情的“工农农武装割据”道路。 3.史料三指出革命道路的选择选择 取决于国情。中俄两国的

7、不同国情 决定了中国不适合走城市为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应选择应选择 适合中国 国情的农农村包围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结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识,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 做了 哪些贡贡献? 提示: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写了文章中国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 以燎原,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识,归纳归纳 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选择 的 具体因素有哪些? 提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落后、薄弱;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 史论归纳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探索期:中国共产党成立

8、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认识 到民主革命纲领纲领 的重要性。中共“二大 ”民主革命纲领纲领 的提出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认识 中国的社 会现实现实 。 (2)从第一次工人运动动高潮受挫认识认识 到统统一战线战线 的重要性。中 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认识认识 到必须联须联 合农农民阶级阶级 和其他阶级阶级 , 组组成最广泛的统统一战线战线 才能取得革命的胜胜利,于是进进行国共 合作,建立革命统统一战线战线 。 (3)从国民革命运动动失败败中认识认识 到革命领导权领导权 和武装斗争的重要 性。国民革命运动动后期,以陈陈独秀为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错倾错 误误,国民党右派窃取革命

9、成果。为为此,中共领导领导 了南昌起义义等一 系列武装起义义,创创建了人民军队军队 ;召开了八七会议议,确定了开展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动派的总总方针针。 2.成熟期:土地革命时期 (1)从理论论和实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夺取全国胜胜利的正确道路。 在创创建井冈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实践中,创创 立了“ 工农农武装割据”理论论,探索出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2)独立自主地运用马马克思主义义解决自己的路线线、方针针和政策 问题问题 。遵义义会议议是在没有共产产国际际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中 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组织 、路线问题线问题 ,是中共从幼稚 走向成熟的标标志。 命题分析 考

10、法1 从历史发展的曲折性角度命题。中国的革命道路,先后经经 历历了从农农村到城市,从国共合作到武装反抗国民党,从共产产国际际 直接领导领导 到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问题 的不同阶阶段。解题时题时 注意总总 结结不同阶阶段的经验经验 教训训。 考法2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命题。从建立革命军队创军队创 建井 冈冈山革命根据地到“工农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解题时题时 可从马马 克思主义义与中国实实践相结结合的角度思考。 1.(2017江苏如、丰县检测)不同历历史时时期党员员构成的变变化反映 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设的不断发发展。对对下表中党员员构成变变化 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 A.国民大革命运动

11、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创建人民军队军队 C.“工农农武装割据”的实实行 D.抗日民族统统一战线战线 的建立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两个饼形图的变化:19271928年,农民占 据的比例急剧增多,国民大革命运动的时间是在19241927年, 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是在1927年的南昌起 义,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是在1928年提出并实行,肯定了农民的力量,故C项正确;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是在1937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 错误。 答案 C 2.(2016江苏宿迁模拟)“将他们们(博古、李德)轰轰下了台,这这 样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经共

12、产产国际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 己做出,在党的历历史上是第一次。”这这一“重大的决定”作出 于( ) A.八七会议议 B.遵义义会议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解析 1934年,在李、博的“左”倾冒进错误的引导下,红军的第 五次反围剿失败,进行了红军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批评了 “左”倾错误,肯定了的思想主张,是中共第一次独立 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的会议,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 红军,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B项正确。 答案 B 考向二 抗日战争的特点及胜利原因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 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一切推翻

13、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止以暴力,没收地 主土地的政策; (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 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 委员会之统辖 中国共产党为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史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 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 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 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 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 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 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

14、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纪中国史纲纲 1.史料一信息“取消现现在的苏维苏维 埃政府”“以期全国政权权之统统一 ”“取消红军红军 名义义及番号”“受国民政府军军事委员员会之统辖统辖 ”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愿意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领导 和改编编, 体现现了中国合作抗日的最大诚诚意。 2.史料二从民族凝聚力、军军事力量对对比、民众的斗志等角度分析 了日本军军国主义义失败败的原因。“只要给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击 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说说明日本对对中国实实行速战战速 决的战战争策略。 1.根据史料一并结结合所学知识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为公布国共 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

15、战战争时时期政策的不同 之处处。 提示: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 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 2.结结合史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对中国形势势的错误错误 估计计有哪些? 并举举例说说明“民族凝聚力”在政治、军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现。 提示:(1)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 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 民的斗志。(2)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 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史论归纳 1.抗日战争的特点 (1)抗日战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为基础础,有组织组织 的全民族自卫战卫战 争 ;中共在抗战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具有双重性,既是反法西斯战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 (3)两个战场战场 并存,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贯穿始终终 。 (4)以弱胜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 胜胜利。 (5)最具持久性。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战场 中开始最早、结结束 最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