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ⅰ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8883915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ⅰ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新课标ⅰ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新课标ⅰ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新课标ⅰ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新课标ⅰ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ⅰ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ⅰ专用)2018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人教版(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2015广东文综,11,4分)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 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 )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五年高考 考点一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答案 A 季节性冻土层的冻结与融化,会使房屋地基不稳,从而影响房屋安全。该区域纬度较 高,山地阴坡冬半年太阳光照条件劣于阳坡,且阴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故阴坡白天气温更低,气 温日较差小于阳坡,使

2、阴坡冻融作用小于阳坡,所以阴坡居民点密度大于阳坡。以上分析也可排 除B、D两项;该纬度主要种植春小麦,可据此排除C项。 评析 本题以居民点密度分布差异为背景,考查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选项中涉及了地形对小 气候的影响、气候对建筑、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核心知识点,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具体问题能力 要求较高。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 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2013海南单科,11,3分)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

3、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答案 D 根据材料叙述: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临河岸容易遭受洪 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 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3.(2013海南单科,12,3分)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答案 C 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 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川地地区土壤都 较为肥沃,水源都较为充足。 桃

4、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 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 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教师专用题组 1.(2014江苏单科,1,2分)“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古代经典散文叙述来分析地形地貌特点的能力。古文描述的是 群山环绕的疏朗空旷之地,地形可能为山间盆地。 2.(2014江苏单科,2,2分)“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 )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 C.农业科技 D

5、.水力资源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题意可知“桃花源”这种与世隔绝 的人间仙境,其形成与山间盆地的独特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3.2013北京文综,41(1),10分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读下图,回答下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10分) 答案 甲区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 度较小;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乙区域: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水热 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

6、,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解析 本题以不同尺度区域为背景,提供聚落、山脉、河流分布与经纬度信息,考查聚落分布特 点及农业生产条件,以及获取解读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聚落分布特点可从位置、 稠密程度等角度概括。注意要用图中其他显性信息(河流、地形等)来描述要表达的事物的分 布特点。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系、土壤等角度分析。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上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 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2017天津文综,1

7、0,4分)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答案 B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图示年平均陆面、海面温度变化曲线在2000年以后都高 于多年平均值,但曲线斜率变小,说明地表增温趋缓;图示海平面变化曲线近年来大于多年平均 值,且斜率较大,则海平面仍在加速上升,则A、D错误;图示火山喷发出现的主要年份对应的时间 间隔,反映了从1960年至2000年前呈现频率增加趋势,但从图示最后一次喷发后又较长时间无喷 发,又体现了频率

8、变小特征,故C错误。故B正确。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冰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 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2.(2017天津文综,11,4分)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答案 D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活动层与永冻层的界线应该是7月份(气温最高月)0 等温线。全球气候变暖,该界线下降,活动层变厚、永冻层上界

9、下降,A、C项错误;全球变暖, 春耕播种时间提前,B项错误;活动层增厚,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D项正确。 审题方法 将活动层与永冻层的界线看成气温最高月份0等温线,准确判断全球变暖对这条 线的影响。注意影响建筑基础稳定性的是活动层而不是永冻层。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 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 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题。 3.(2016浙江文综,1,4分)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

10、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答案 B 本题考查气候变化。读图可知,甲到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向北移,说明气温上 升,故A项错误;乙到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向南移,但幅度较小,说明气温略有下降,B项正 确;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应该导致气温持续上升,这与实际气温变化不符合,C项错误;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气温应上升,这与实际气温变化不符合,D项错误。 解题关键 明确北半球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北移说明气温上升,南移说明气温下降是关键。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 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下面两

11、题。 4.(2015海南单科,13,3分)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A 从材料中“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 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条件的是蒙古高原。 5.(2015海南单科,14,3分)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答案 B 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 半球以海洋为主,海洋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

12、球升温幅度较小。 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下 面两题。 6.(2014福建文综,3,4分)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 D.风力侵蚀 答案 A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据图中两个年份的冰川面积对 比可以得出,2011年冰川面积缩小明显,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造成的,故A项正确。 7.(2014福建文综,4,4分)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 A.冰蚀作用增强 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域面积扩大 答案 C 本题考查

13、气候变暖的影响。流域冰川面积变小趋势不变,冰川侵蚀作用减弱,A项错 误。冰川面积减小,水资源减少, 流域内绿洲面积也会减小,B项错误。冰川面积减小,水资源减 少,干旱程度会加剧,C项正确。河流的流域面积与冰川面积变化关系不大,D项错误。 8.(2013广东文综,10,4分)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 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答案 B 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植树造林增加了对 CO2的吸收,会有效抑制气

14、候变暖,故A项错误。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改变了地面 状况,降低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地面又是大气的 主要热源,所以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会使地面对热量的吸收和传递功能增强,加 剧气候变暖,故B项正确。植树造林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相对湿度,故C项错误。土 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气候变暖无关,故D项错误。 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与生活。 教师专用题组 1.(2016上海单科,25,2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 ) 亚欧大陆的冰川后退 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 影响东亚

15、的台风数量减少 A. B. C. D. 答案 A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亚欧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 被淹没甚至消失;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 数量可能增加。 2.(2016上海单科,26,2分)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 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 )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答案 B 厄尔尼诺是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的现象。在它的影响下,美洲西海岸的智 利、秘鲁多雨;日本大部分地区多雨;东南亚气候变得干旱,泰国干旱严重。

16、 3.(2014广东文综,11,4分)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 候变暖有关。其合理的解释是 ( )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答案 B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欧洲西部不受上升流影响,A项错误;冰川融水增 加导致沿岸北大西洋暖流减弱,导致冬季温度偏低,B项正确;全球变暖不会导致极地东风带北 移,C项错误;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减小,D项错误。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 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