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8883900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用)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4生活与哲学 四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纲展示 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4)真理和 谬误4.认识的作用及过程:(1)认识的作用;(2)认识的反复性;(3)认识的无限 性;(4)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考情链接 2017年北京高考第28题以“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 为话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以选择题形式出现。2014年北京高考第 27题以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为话题考查认识的特点,以选择题形 式出现。本课时考点是历次高考的高频考点,几乎年年考,复习时要引 起高度重视,要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特点,追求真理的过程作为 重点,平时要关注时事,训练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考点一)1、实践与认识 (考点二)2、真理与认识过程 1.实践的概念 (1)实践是人们改造 客观世界 的物质活动。 (2)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 客观事物 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是一种 直接现实性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 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判断:同学们的阅读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 提示:错

3、误。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阅读是一种改造主观 世界的活动。 考点一 实践与认识 2.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1)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它们都是客观的 (2)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 运动规律 制约的, 也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实践是人 有目的 、有意识的活动 (1)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2)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 社会关系 社会历史性(1)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 社会关系 中的人的活动 (2)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 历史的 发展着的 思考:在古代,人们无法实现飞天梦想,今天人

4、类可以通过飞船遨游太空。这 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 提示: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 3.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判断:实践是人类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提示: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取认识的途径可以有多种。 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实践决定认 识) (1)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动力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 目 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 反作用 (1)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1.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下列属于人类实践活动的 是 ( ) 在电影院

5、中观看电影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制定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制造 天宫二号的发射 A. B. C. D. B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实践活动。属于主观活动。属于改造客 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故答案为B。 2.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其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 构实现再平衡。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 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材料从哲学上提醒我们 ( ) 要认识到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 要认识到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要认识到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A. B. C. D. C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

6、具有无限性。材料强 调,现在我们做好经济工作必须面对经济新常态这一新变化、新条件, 故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 3.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 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 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 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 ( ) A.认识的重要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的标准 B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材料中随着工业化、城镇化 的加快,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符合题意。 1.正确理解实践的概念 (1)实践以人为

7、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 能活动。 (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 动、认识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 为现实的存在。 特别提醒 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 践的外延,如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 造社会的活动”。 2.全面认识实践的特点 3.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认识误区 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 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

8、在主体和客 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 ;把认识的来源与 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 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 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 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 的认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 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 标准 实践是认 识的目的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 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 为实践服务 特别提醒 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要求

9、: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必须超出自己认识 的范畴;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 (2)标准: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 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而实践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3)原因: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 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 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

10、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 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 论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典例1 (2017北京文综,28,4分)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 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 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 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 )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

11、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 C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真理、物质和意识、唯物辩证法的 联系观。A说的是意识的产生问题,与题意无关。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客观性,B说法错误。促成认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 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D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切题。 典例2 (2017北京东城一模,25)自古以来鸡鸣是我国农业社会的公共 时钟。诗经中有“女曰鸡鸣,士曰昧旦”的夫妻对话,鸡鸣演绎着 早期先民生活的时间观。这表明 ( )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先民时间观的发展 鸡鸣这种朴素的时间观决定了先民的生产生活 先民的朴素时间观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2、 先民的实践活动影响着人们朴素的时间观 A. B. C. D. D 答案 D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推动着认识的发展,故错误。错误, 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正确,时间观属于意识范畴,意识是客观 存在的主观映象。正确,时间观作为一种认识受实践活动的影响。 典例3 (2017北京朝阳二模,26)2016年,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由我国 科学家研制成功。该卫星以我国古代哲学家墨子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 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墨子号”量子卫星的研制成功 ( ) 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说明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没有本质区别 表明我国古代哲学是现代量子学的理论基础 说明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活动

13、是不断发展的 A. B. C. D. B 答案 B 解析 说法正确,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是由我国科学家研制成 功的,这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 心。说法错误,混淆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说法错误,具体科 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说法正确,实 践是认识的基础,“墨子号”量子卫星的研制成功体现了实践活动的发 展。 1.真理 (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 主观同客观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反映 。 (2)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 最基本 的属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 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 人人平等 。 (3)真理是有

14、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条件和范围 ,如果 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主 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真理和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 谬误 往往是 相伴而行的。 考点二 真理与认识过程 判断: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包含的,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谬误中蕴含 着真理的因素。 提示:错误。真理与谬误具有明确的界限,二者不存在包含关系。 2.认识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实 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

15、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 永无 止境 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波浪式前进 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 真理。 判断: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对已有真理进行否定与推翻的过程。 提示:错误。认识的发展是对已有真理的发展,而不是推翻和否定。 1.一次,钱学森为解决导师交给他的难题,前后写了五份演算文稿。当他 把定稿装入文件袋后,特意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上“Final”(定稿),但 他马上又觉得不妥,便在旁边补了一行“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 认识是最后的)。这句“Nothing is final!”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绝对的 C.真理是发展的 D.真理是普遍的 C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真理的特点。任何真理如果脱离了特定的条件,就 有可能成为谬误,所以必须认识到真理是发展的,C正确。A在材料中未 体现。这句话体现了真理是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