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8880188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4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答案及解析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项以偏概全,提出“教化”说的 只有毛诗序 。B 项,表述绝对,将原文的“只有才”的必要条件关系表述为“只要就“的充分条件关 系。C 项张冠李戴,应为“兴”重情重美, “寄”重理重善。 2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项错在“并列式 的论证结构” ,文章主体部分阐述“诗言志”与“兴寄论”是并列式,但文章整体上的论证结构应为“递进式” 。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C 项强加因果,

2、 “审美不能没有娱乐作用”与“过娱论每个时代都出现过”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同时,表述绝对,与原文 “过娱论差不多每个时代都出现”相比,少说了“差不多”二字。 4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 B 级。第段结尾三个问句, “它的命运之中是否也 有风雨和雷霆?它的生命里是否也有春风和清露?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才呈现出这一树的殷实和辉煌?” 这三个问句,每个都是选择疑问,特别是第一、二句,是并列关系,不是“层层递进” 。故选 B。 5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叶子比作金子,写出了银杏树叶的色彩之绚丽。“朝晖”与“黄昏”形成对 比,更加突出了银杏树叶的明艳。“闪”字

3、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为下文赞美柿子树蓄势。 (每点 1 分,答对 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 (2)银杏树虽美,却并不长久。 (1 分)柿子树的“沉静”以及它丰硕、明亮、温暖的果实能让“我”审视自 身,思考人生。 (2分)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解答此题,赏析画线句子,可从修辞方法入手,指出所用的方法和技巧,动词要重点赏析,再指出其对表现 文本主旨和抒发作者感情方面的作用。 (2)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解答此题,要根据文本思考:银杏树同柿子树有何关联?作者为何更喜

4、欢柿子树?然后根据文本内容作答。 6柿子树在喧腾中活得安详沉静,让“我”获得做人的启示;柿子树在春夏慢慢生长,耐心等待秋天的收获, 使“我”得到关于成长的感悟。鲁院的塑像让“我”想到了大师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如同柿子树上的果实,带 给人明亮、温暖和慰藉,传递快乐和希望。作者希望自己能像大师们一样以丰硕的作品馈赠读者。 (每点 2 分, 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该题分两问,分别是柿子树给作者的启示和塑像给作者的启示。所谓“启示” ,实际指的就是对文本中所描写物象 的象征意义的领悟。柿子树在喧腾中活得安详沉

5、静,在春夏缓慢生长,带给了作者做人和成长的感悟。文学大师的 塑像出现在文本对柿子树的赞美之后,文学大师们同柿子树有很多共同点,恰如秋天的柿子树一般,以丰硕的作品 馈赠读者,传递温暖,传递生命的气息。作者在表达对文学大师的敬仰热爱之时,也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写作追求, 使文章意蕴更加丰厚。 7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四个词都是多义词,要根据语境加以判断。D 项“就” 在句中是“踏上,登上”的意思。四个词中, “略” “谒”来自课文中的注释,这提醒考生要重视课本,重视基础。 8C【解析】本题考查古今词义的异同。C 项,句中是“咬紧牙齿,表示极端愤恨”的意思,这与现代汉语的意

6、义 相同。A 项,句中指“困厄,处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B 项,句中指“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指 袒护双方中的一方。D 项,句中指“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荆轲刺秦王就此考点设了练习, 要熟练掌握。 9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画线句子的大意是: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 “唉呀,豫让先生!您为 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 ”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 句中“子之为智伯”已经完整, “名既成矣”中“名”作句子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成”拆开,排除 C 和 D 项。 “寡人不复释子”中“子”是谓语“释”的宾语

7、,不能拆开。 “使兵围之”中的主语不是“子” ,而是赵襄子,句中 省略了主语,排除 A项。故选 B。 此类试题解答时,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 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10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鸿门宴 “刑人如恐不胜”中的“刑人”是处罚 人的意思。 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的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 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要重视课本注释中的相关内容,同时还 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 11D【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

8、能力。 “刺杀赵襄子”理解有误。豫让三次跳起来所刺的是赵襄子的 衣服,以此来表达他为智伯报仇的至诚之心。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 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 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12 (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得分点: “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白衣冠” ,名词活用为动词;各 1 分) (2)跟从的侍者要杀掉他。襄子说: “

9、他是一个信守道义的人,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 ” (得分点: “左右” , 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义人” ,信守道义的人; “彼义人也” ,判断句式;以上各 1 分,句意 1分) (3)为什么要摧残身体,使身形受苦,想用(这个方法)达到向襄子报仇的目的,不也太难了吗! (得分点: “何 乃” ,何故,为何; “苦” ,使动用法,使受苦; “不亦乎” ,固定句式;以上各 1分,句意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 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10、翻 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 畅。 13 (1)易水送别(或:易水送人、易水诀别) 悲壮的送别 激昂慷慨 崇敬(或敬仰) (每空 1 分,言之 成理即可给分)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每错一字扣 1分,扣完 2 分为止) 【解析】本题考查课内知识的迁移能力。 于易水送人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 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 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全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此地别

11、燕丹,壮士发冲冠” ,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 “壮士发 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参考译文: 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 爱他。后来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赵襄子最恨智伯, 把智伯的头颅漆了,作为酒器。豫让逃到山中,说道: “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 貌。如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 ” 于是变更名姓,冒充为判刑服役之人,

12、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挟带匕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 觉心惊,便抓住涂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便是豫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 “要为智伯报仇! ”襄子身边的侍从要 杀他,襄子说: “他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了,没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他报仇,这个 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 ”最终还是把豫让释放了。 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恶疮,还吞炭使嗓子暗哑。他把自己原来的形状变得人们无法辨认之后, 到市上行乞。他的妻子见了,认不出是他。在路上见到他的朋友,朋友却认出他来了,说: “你不就是豫让吗?” 答道: “我是豫让。 ”他的朋友为之哭泣道: ”凭借你的才干,投奔

13、到襄子门下效命办事,襄子一定会亲近你宠爱你。 他亲近你宠爱你,你再做你想做的事,这岂不更容易吗?为什么竟要伤残身体,受许多痛苦,想以此达到向襄子报 仇的目的,这不也太难了吗! ”豫让说: “既然已经投留他门下效命办事,却又想杀他,这是怀着异心来侍奉君主啊。 再说,我所做的确实是极难的事情,然而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 到羞愧啊。 ” 豫让离去之后,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 襄子说: “此人必是豫让。 ”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 “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 过事吗?智伯把他

14、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 独独这样执着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 “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 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襄子长叹一声,呜咽 着说道: 唉,豫子啊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 我不再放过你了! ”襄子派兵围住豫让。豫让说: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 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

15、服来 刺杀,以表达我报仇的心意,这样我虽死而无憾。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 ”这 时襄子深感豫让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三次,拿剑直劈下去,说道: “我可以在 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 ”说罢便横剑自刎。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志士听到这消息,无不为之流泪呜咽。 1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C 项“闲时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曲解文意,且“夜不能寐”与诗歌纯真质朴、闲适自如、轻松愉悦的感情基调相背。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解读错误的地方。

16、诗歌鉴赏的选择 题考查的是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查诗句的含义、手法及情感等。 15生活情趣:农闲时,于佳日登高赋诗,与邻里饮酒言笑,尽情体味纯真而质朴的人际交往之趣; (2 分)农忙时, 各自经营田亩,努力耕作,享受劳动和自食其力之乐。 (2 分) 人生理趣:只有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才能真正回归自然,回归本性。 (2 分) (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 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结合诗歌标题、作者、诗句、注释,整体理解诗歌内容, 重点分析特定句子,组织答案。任何鉴赏都建立在读懂、读透诗歌的基础之上,在进行鉴赏之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读 懂诗歌,读透诗歌。 16 (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解析】本题为情境式默写。解答此类题,不但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含义,还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17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演化:进化,多指自然界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