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18866423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6.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吴成军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 课程教材研究所 010-58758363 wucj 2015年10月,目 录,一、有效教学的定义是什么 二、有效教学的标准有哪些 三、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 四、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六、教学设计和策略的有效性 七、讨论两种教学模式 八、教学有效性的本质,一、有效教学的定义,关于有效教学:有效/无效?(是否存在无效教学?) 高效/低效?(低效算不算“有效”?) 正效/负效?(负效算不算“有效”?正效或负效的判定取决于教育理念) 长期有效还是短期有效? 有效究竟是指什么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效教学的定义,

2、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教学的三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 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有效率: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 动, 沿用经济学概念, 可将教学效率表述为: 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 教学投入 或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 实际教学时间100%,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说, 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的评价。 “ 是否吻合” 是对教学效益质的规定, “ 吻合程度” 是对教学效益量

3、的把握。,错误理解,很多人的观点:(两个凡是) 凡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教学都是有效教学 凡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的教学称为有效教学(某些校长或领导),个人观点,1. 有效首先是有效果(正效),即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2.有效果并不见得都是对学生的发展有益的,因此还要在有效果的基础上追求学生的收益,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即有效益; 3.在有效益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效益,即有效率。 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效益和效率有时候是一对矛盾体,需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常见的自以为的高效教学行为,多讲、多练、满堂灌, 教师以尽快讲完知识,

4、学生会做题为目标(短视的高效行为),讲课20至30分钟,15分钟做题,甚至拿中考、高考题来 讲解。,黑板上讲实验,以免操作浪费时间。,课堂没有提问,也没有师生对话,只有教师的讲解。,课堂没有情景创设,也没有问题探讨。,一节课做了大量的幻灯(10张以上,甚至20多张)。,两年半的课程一年半上完,一年半复习。,效率越高越好?,45天可以长5斤,慢有慢的好处,大城市的居民幸福还是小城镇居民的生活幸福? GDP的高增长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小确信”为什么受到追捧? 路建了又开膛,修了又修。 砍柴不误磨刀功。 你慢吃,你慢走,慢慢讲。 性急吃不了热豆腐。 快讲多练,题海战术 慢讲精练,追求效益,二、有效教

5、学的标准有哪些,国内的有效教学的标准,国外有效教学的标准,美国联邦教育部所属的 “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ducation,Diversity,and Excellence “CREDE”) 倡导的“有效教学标准”,标准1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标准2语言发展:通过课程发展学生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标准3情境性学习:教学联系学生真正的生活,促进创造性学习的理解,标准4挑战性教学: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标准5教育性对话:教师通过对话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教育性对话,美国有效教学的5条标准,师生共同参与创造

6、性活动(设定学习任务) 语言发展(学科素养提高) 情境化教学(与社会或个人生活真实情境相联系) 挑战性活动(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挑战) 教育性对话(有效提问,学生有充分表达机会),三、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1.目标确定的三维性 知识概念、原理、方法,特别是重要概念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以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基础。 情感渗透STSE教育思想,深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知识性目标动词有哪几个层次? 技能性目标动词分为哪几个层次? 情感性目标动

7、词分为哪三个层次?,2.确定目标要尽量用课标中的行为动词,了解、理解、应用 模仿、独立操作 经历(感受)、反应(认同)、领悟(内化),为什么要用行为动词来表示教学目标呢?,这些行为动词体现了什么样的水平要求: 区别、说出、写出、阐明、分析、撰写、尝试、测定、探讨、认同、养成,考考大家几个行为动词的认知,3.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误区,能力目标不能强加,情感态度目标不能硬塞 例:(对照自己,看看是否有以下问题) 理解能力,是所以学科共有的能力,不易作为目标。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太高,也是所有学科目标 创新能力有些难度 探究能力大而不实 热爱植物、热爱动物、热爱生物、热爱祖国多么空洞 关爱

8、他人,团结协作、实事求事的态度并非是一日之功 确立 辩证唯物主义、可持续发展观点非生物一科能达到,课程标准中的能力目标分为两部分: 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修改为,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 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 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 取放鼠妇时动作轻柔,实验结束后能将鼠妇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四、理解教材设计特点和内容是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吃透教材设计意图 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动物类群的教学存在的问题,经常有老师来电,冬季做不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教材编写时为什么不提前编辑到前

9、面的章节呢?,五、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宋朝朱熹:“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清朝学者陈献章:前辈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陶行知在每事问一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名人箴言,李政道: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杨振宁:“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名人箴言,爱因斯坦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

10、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 “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 数学家希尔伯特:“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问题,它就充满生命力;而问题的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一)提问的目的,“提问是为了教师更顺畅地讲授”?以教师为中心。 提问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表面化、形式化。 提问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片面。 提问题是为了体现探究性教学肤浅,提问的目的,(二)问题效能的浅析,有效的问题 是指那些能促学生积极回答,

11、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70%-80%的问题只需要简单地回忆知识点 20%-30%的问题要求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1.从有无效能的角度看,可分: 有效问题和无效问题,常见现象:课堂提问的大量无效性和低效性,上课时只是问“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类似的问题,学生也是简单的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 例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对不对?(细胞的生活需要哪些物质?细胞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什么结构来转换的?),提问的无效性还表现在:,明明学生已经知道了问题的答案,还再花时间找一位到两位学生进行回答。,教师的问题:你从图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你从图中能够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的回

12、答:能量流动和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高效明确的问题是: 观察图中的食物链,计算“流出”该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从效能大小的角度看,可分 高效问题和低效问题,低效的问题还表现在提的问题非常抽象,让人无从回答,想一想,我们教学中常见的现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不知所云。,问题还可以分为 简单问题和复杂问题 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行为的复杂性程度可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三)有效的提问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形式,1 教师自己要有问题意识,2 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3 问题应该指向应明确和具体,老师要营造提问题的氛围,创设提问

13、题的情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分析和评估。宽松和民主的氛围非常重要。 学生头脑中往往有一些自以为是的错误概念或者说前概念,老师要事先了解这些不正确但对于学习过程有重要意义的概念,针对这些概念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四)营造问题氛围,创设问题情境,(五)有效提问的基本原则,1 指向性:指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2 适切性:问题难度适宜,与大多数学生的年龄特征特别是认知水平相适应,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一定的思维力度,忌过难或过易;问题大小适宜,笼统抽象的问题要分解为若干具体的问题,忌宽泛或零碎;问题数量适宜,忌过少(“满堂灌”)或过多(“满堂问”)。 3 启发性:联系学

14、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思考。 4 明确性:问题的表述清晰明确,便于理解和回答。,5 层次性:问题链围绕核心问题整体设计,在内容上由浅入深;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难度上有一定梯度。 6 时滞性:发问后应给学生一定的候答时间(平均3秒以上),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思考。 7 交互性:(1)教师的发问要与学生的反馈紧密呼应。(2)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也鼓励学生问,老师答;或学生问,其他同学答;或学生答,其他同学质疑。(3)在预设基础上,适当体现生成性。,8 平等性:师生平等-发问时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口气发问;理答(教师对学生作答的回应)应有明确的结论,同时抱有平等的态度

15、;理答应伴随积极的评价。生生平等-问题设计面向全体学生,让差生也有作答机会,也能获得成功的乐趣。,(六)提出问题时要注意的其他事项,增加等待时间(3-15s),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注意学会倾听,记住学生的问题,学生都需要得到认同,水螅的教学片段,六、教学设计和策略的有效性,(一)要紧紧围绕着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和教学 (二)重视重要概念的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一)要紧紧围绕着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和教学,教学中的常见现象:非重点或比较容易的内容教师还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绕着弯来进行教学 教学中的平均主义思想,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二)重视重要概念的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1.帮助学生

16、形成概念的两种常见方法,例证概念: 精选事实性知识支持概念的建构,(1)例证法,适应,改变,扩展,建构概念: 精心安排学生活动,主动建构,(2)建构法,主动 建构概念 呈现建构概念的科学史或科学实验,逐步建构概念,2.建构概念中存在的问题,(1)把教材中的黑体字当成概念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308页 定义通常用“是”来表述,非常肯定。概念则是描述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有时并不用“是”来描述。另外,随着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内容逐渐加深,定义的描述也会不断变化,加深。 。,(2) 什么是定义?,(3) 概念与定义的区别,同一个概念不同人下的定义可能会有差别。 例如:植物 小学生下的定义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