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京中考一模、二模物理试题分类汇编(4)物质的密度(有答案)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18866234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南京中考一模、二模物理试题分类汇编(4)物质的密度(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南京中考一模、二模物理试题分类汇编(4)物质的密度(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南京中考一模、二模物理试题分类汇编(4)物质的密度(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南京中考一模、二模物理试题分类汇编(4)物质的密度(有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南京中考一模、二模物理试题分类汇编(4)物质的密度(有答案)1(2019年玄武区一模第27题)(5 分)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小块玄武岩矿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调零后,发现指针偏右,应将平衡螺母往_调.(2)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矿石的质量是 30.8g 和空烧杯的质量是 90g.(3)如图甲所示,把矿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图丙所示,烧杯、水和小矿石的总质量为_g(4)将矿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_,如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

2、41g.(5)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矿石的密度为_g/cm3.(6)若小明在步骤(4)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故答案为:(1)左 (3)160.8 (4)到达 M 处(5)2.8(6)偏大2(2019年溧水区一模第23题)(5分)在“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实验中:甲 乙 丙(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 处,指针位置如图甲,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至横梁平衡(2)测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金属块质量m为 g(3)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放入装有20mL水的

3、量筒内,水面如图丙所示(4)计算出金属块密度= kg/m3(5)考虑所用细线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2.故答案为:(5分)(1)零刻度线 左 (2)27 (4)2.7103 (4)小3(2019秦淮区二模第27题)小英想测一石块的密度。(1)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右盘内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利用量筒和水测出石块的体积为30cm3,由此可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 kg/m3。(2)小英又想探究浮力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她调制了密度为1.1g/cm3的盐水,将该石块用细线悬吊在如图乙的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进行比较。小英 (“能”或

4、“不能”)得出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理由是: (3)小明学习了浮力知识后,想利用浮力的知识来测量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a量筒中倒入适量的陈醋,读出体积V1 b将石块用细线悬吊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测力计示数F1 c将石块浸没在陈醋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2和量筒中液面对应的刻度V2分析小明的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B只能测出陈醋的密度 C小石块和陈醋的密度都能测出 D小石块和陈醋的密度都不能测出 3.故答案为:(1)78;2.6103;(2)不能;弹簧测力计分度值太大,测不出浮力;(3)C。4(2019六合区二模第24题)小明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简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5、1)调节天平平衡后,测量步骤如图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将烧杯中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2)由图3可知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g;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kg/m3。(3)小明回家后,想了解家里买的金属纪念品是什么材料。他找到家里的电子秤,称出纪念品的质量是267g。又借助细线、水、玻璃杯,测出了纪念品的体积,她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甲、乙所示。则纪念品的密度是 g/cm3。 4故答案为:;81.4;1.1103;8.9。5(2019溧水区二模第16题)小明测量玻璃样品

6、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 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如图1位置处,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2)把玻璃样品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样品的质量为 g。(3)适量水倒入量筒内,如图3;用细线系住玻璃样品轻轻放入装水的量筒内,如图4,则玻璃样品的体积为 cm3;此玻璃样品的密度为 g/cm3。 16(1)零刻度线;左;(2)27;(3)10;2.7。6(2019南师集团二模第26题)测量苹果的密度:(1)方法一:如图甲所示,用天平测得苹

7、果的质量为 g,若苹果的体积为200cm3,则苹果的密度为 g/cm3。(2)方法二:如图乙将一个苹果放入一只装满水的烧杯中,图丙是一个大量筒(所盛水的体积为V1)(整个实验过程中苹果表面沾的水忽略不计,水的密度用水表示)。轻取出苹果,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当烧杯中的水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则苹果的质量表达式:m 。接下来用针把苹果完全压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水从烧杯中溢出后,再慢慢取出苹果,并继续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当烧杯中的水再次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3。苹果的密度表达式: 。6.故答案为:(1)162;0.81;(2)水(V1V2);。7(2019年玄武区一模

8、第16题)小明用天平和量筒做“测酸奶密度”的实验。(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2) 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甲所示m1 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酸奶的密度 kg/m3。(3) 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 。7.故答案为:(1)B;(2)81.4;1.1103 ;(3)将

9、酸奶倒入量筒时,烧杯上有残留,导致测量酸奶的体积偏小。8(2019年秦淮区一模第22题)(3分)兴趣小组在“测量鸡蛋的密度”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操作:(1)小丽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天平托盘中分别放入不吸水的纸,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后的情形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横梁上的平横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直至天平平衡接着将鸡蛋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重新平衡,所加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鸡蛋的质量为 g随后,小丽同学用量筒测出鸡蛋体积、算出其密度。(2)小刘同学发现家里厨房有“电子秤”很适合做“测量鸡蛋的密度”实验,她找来一

10、枚鸡蛋、操作步骤如下: a、把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开关并归零; b、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电子秤上,打开开关并归零; c、用细绳系住鸡蛋,手提细绳将鸡蛋缓慢浸没烧杯中的水中(鸡蛋不触碰烧杯底部),读出电子秤的示数为m1;如图(丙) d、松开细绳,使鸡蛋沉入烧杯底部,待电子秤示数稳定后,读出其示数为m2;如图(丁) e、则鸡蛋的密度为 。8.故答案为:(1)右 22.0 (2)m2水/m19.(2019年鼓楼区一模第24题)(3 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绿松石的密度:(1)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0”刻度线,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下一步的操作是 _;(2)调节天平平衡后测量绿松石的

11、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质量 m 为_g。(3)利用量筒测量绿松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可算出这块绿松石的密度为_kg/m3.9.故答案为:(1)向左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水平平衡 (2)27 (3)2.710310.(2019玄武区二模第25题)小明利用天平、烧杯、量筒等器材测量橙汁的密度:(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质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转如图甲所示,为了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应 ;(2)下列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 A计算橙汁的密度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4.8g C烧杯中盛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 D调节天平平衡 E将烧杯中的橙汁全

12、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为50mL(3) 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总质量m g, 橙汁的密度为 kg/m3。(4)小华在本实验中不用量筒,只添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完成了该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a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0; b向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 c向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与橙汁等深度的水(如图乙),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 d计算出橙汁的密度橙汁 (水的密度用水表示)10故答案为:(1)取出最后添加的砝码、移动游码;(2)DCEBA;(3)159.8;1.1103;(4)水。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