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遗传学习题库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862590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5.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遗传学习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电大遗传学习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电大遗传学习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电大遗传学习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电大遗传学习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遗传学习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遗传学习题库(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一、选择题1.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试验是()。A. 对DNA的x射线衍射 B. 遗传工程研究 C. 细菌的转化 D. 豌豆的杂交 研究人员通过两个经典试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一个是细菌的转化,另一个是噬菌体的放射性标记。正确答案是:细菌的转化2. DNA合成前期是()。A. G1 B. S C. G0 D. G2 细胞周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将它划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间期。在间期,细胞核进行着染色体的DNA复制、组蛋白合成、储备易于利用的能量,并进行细胞生长。根据DNA合成的特点,又可将间期划分为G1、S、G2

2、三个时期。G1期为DNA合成前期,合成各种大分子物质和多种蛋白质等,为DNA的复制做准备。S期是DNA合成期,DNA的含量加倍。G2期是DNA合成后期,合成某些蛋白质,引导细胞进入分裂期。一般S期的时间较长,且较稳定;G1和G2期的时间较短,变化也较大。正确答案是:G13. 在细胞周期中,时间较长的时期是()。A. S B. G1 C. G0 D. G2 正确答案是:S4. 当细胞核内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时,这细胞处于分裂的()。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为了便于描述,一般根据核分裂的变化特征,将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

3、期四个时期。前期:细胞核内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逐渐缩短变粗,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植物细胞的两极出现纺锤丝。这时每个染色体由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组成。由于这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DNA是复制得到的,DNA序列彼此相同,所以这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彼此相同。中期:细胞中央形成纺锤体(spindle),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这时染色体卷缩得最短、最粗,且分散排列,所以是进行染色体鉴别和计数的最佳时期。末期: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染色体的螺旋化结构逐渐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于是在一个母细胞中形成了2个子核;接着细胞质也分裂,一个母细胞形成了两个子细胞。这两个子细胞各自得到母细胞每对姐妹染色

4、单体中的一条,所以遗传信息彼此相同,且与母细胞相同。后期:着丝粒纵向分裂为二,每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各自成为一条独立的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分别向两极移动,因而两极各具有与母细胞同样数目、同样遗传信息的染色体。正确答案是:前期8. 减数分裂持续的时间与有丝分裂相比,()。A. 完全一样 B. 短很多 C. 相差不多 D. 长许多倍 减数分裂持续的时间要比有丝分裂长许多倍,从十几个小时(矮牵牛),到十几天(小贝母),到数月(落叶松),直至数年(人的卵母细胞)。正确答案是:长许多倍9. 减数分裂中由于染色体的变化十分复杂,可进一步分为5个亚时期的是()。A. 前期I B. 后期I C. 末期I D.

5、 中期I 减数第一次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前期(prophase):持续时间最长,约占全部减数分裂时间的一半。这一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十分复杂,可进一步分为5个亚时期。分别是: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正确答案是:前期I10.减数分裂中同源的染色体之间出现联会复合体是在()。A. 偶线期 B. 双线期 C. 细线期 D. 粗线期 偶线期(zygotene):染色体缩短变粗,同源的染色体相互靠拢,准确配对,称为联会(synapsis)。联会过程中,在同源的染色体之间出现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其主要成分是一些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具有固

6、定同源染色体的作用。粗线期(pachytene):二价体逐渐缩短加粗,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某些节段的交换(crossing over),造成遗传物质的重组,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终变期(diakinesis):又称为浓缩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更高,更为浓缩粗短,发生交叉端化(terminalization)。端化是指二价体中的交叉随着同源染色体的相斥分离而沿着染色体向端部移动,交叉数目减少且逐渐接近末端的过程。终变期因二价体在核内较均匀地分散开,所以是鉴定性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正确答案是:偶线期13.标志着减数分裂前期结束,进入中期的是()。A. 染色体到达两极,染色体松散 B.

7、各对同源染色体被纺锤丝牵引到细胞的两极 C. 发生交叉端化 D. 核膜、核仁消失 减数第一次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前期(prophase):持续时间最长,约占全部减数分裂时间的一半。这一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十分复杂,可进一步分为5个亚时期。分别是: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五个亚时期结束后,核膜、核仁消失,标志着前期结束,进入中期。正确答案是:核膜、核仁消失二、名词解析1.半保留复制。由于通过复制所形成的两个新DNA分子,都保留了原来亲本DNA双链分子的一条单链,因此DNA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2.前导链与后随链。DNA复制的两条新链中,有一条链是沿5 3

8、方向连续合成的,合成的速度相对较快,故称为前导链;另一条则是沿5 3方向先合成一些比较短的片段,然后再由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其合成是不连续的,合成的速度相对较慢,故称为后随链。3.冈崎片段。DNA的不连续的合成模式由冈崎所证实,所以称这些不连续的片断为“冈崎片段”。4.转录的模板链。DNA转录中作为转录模板的DNA一条链称为模板链,另外一条则称为非模板链。5.密码子与反密码子。mRNA上的每3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也称为三联体密码,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翻译过程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tRNA的分子结构中具有三个与密码子相配对的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6.简并。一种氨基酸可由一个以上密码子决定

9、的现象称为简并。7.染色质与染色体。真核生物的核DNA与蛋白质复合组成染色质,其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和连接丝。在细胞分裂时期,DNA双链随分裂进程而逐渐螺旋化,于是染色质浓缩成为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染色体。8.细胞周期。在有丝分裂中,从细胞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的整个过程称为细胞周期。第二章 遗传信息的贮存一、名词解释1.基因的转录序列与调控序列。基因贮存的遗传信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编码蛋白质的信息;二是控制蛋白质表达的信息。前者贮存在基因的转录序列之中;后者贮存在基因的调控序列之中。所以,一个完整的基因应当包括转录序列和调控序列。转录序列有时又称为结构基因,即一般意义上的基因;调

10、控序列有时又称为调控基因。2.外显子与内含子。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一般包含着外显子和内含子,前者参加转录和翻译,后者是各个外显子之间的间隔区,只转录而不翻译,它的转录产物在RNA加工过程中被删除。3.操纵子与启动子。操纵子泛指原核生物中共同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一系列连锁基因;而启动子则是真核生物中与转录有密切关系的若干调控基因。5.单一序列与重复序列。每种基因只在基因组中出现一次的,称为单一序列;在一个基因组中出现2个以上,乃至上百万个拷贝的序列,统称为重复序列。6.基因家族。真核生物的有些来源相同、DNA序列相似,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互相关联的功能的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称为“基因家族”。7.重叠基

11、因。有的噬菌体存在不同基因共用一部分DNA序列的现象,具有这种共用序列的基因称为重叠基因。8.串联重复基因与串联重复序列。以“基因簇”形式存在的基因家族,如果DNA序列完全相同或一致性很高,则又特称为串联重复基因。串联重复序列是高度重复的基因外序列,例如CA重复序列,因为重复次数可以变化而被称为变数串联重复序列。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基因 C. 基因在高等生物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D. 所谓具有遗传效应,就是能够转录和翻译 正确答案是: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基因2.杂合体表现为两亲本之间的中间

12、型,称为()。A. 完全显性 B. 显性上位 C. 共显性 D. 不完全显性 正确答案是:不完全显性3.基因的转录序列有时又称为()。A. 启动子 B. 结构基因 C. 调控基因 D. 操纵子 正确答案是:结构基因4.真核生物中发现与转录有密切关系的若干调控基因,一般统称为()。A. 启动子 B. 复制子 C. 操纵子 D. 增强子 正确答案是:启动子5.真核生物结构基因中,转录产物被删除而不参加翻译的是()。A. 外显子 B. 转录子 C. 内含子 D. 启动子 正确答案是:内含子三、填空题1.调控基因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时间和空间。2.在真核生物中发现与转录有密切关系的若干调控基因,它们一般

13、被统称为启动子,具体包括TATA框、CAAT框和增强子。3.研究表明,基因贮存的信息可分为两类:一是编码蛋白质的信息;二是控制蛋白质表达的信息。4.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一般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两种区域,前者参加转录和翻译,后者是间隔区,只转录而不翻译。四、简答题1.关于DNA的分子结构,有以下几个试验结果:(1)A与T数目相等,G与C数目相等;(2)A与T配对,G与C配对;(3)A+T/G+C的值在不同生物来源的DNA之间存在很大差异;(4)DNA分子呈双螺旋形;(5)DNA分子是极性相反的两条多核苷酸链。试问哪一个结果是DNA具有遗传特异性的主要根据?为什么?答:试验结果(3)A+T/G+C的值

14、在不同生物来源的DNA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是DNA具有遗传特异性的主要根据。不同生物来源的DNA之间,A+T/G+C的值存在很大差异,说明不同生物来源的DNA具有不同的碱基成分,即它们的碱基序列不相同。这就为DNA通过千差万别的碱基序列贮存生物遗传信息的推论,提供了实验证据。2.简述DNA、基因和基因组之间的关系。答:一般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序列,基因和基因外的DNA序列组成基因组。原核生物的基因组,通常是指它仅有的一条染色体所含的全部DNA序列。二倍体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主要是指它配子的全套染色体的DNA序列。第三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一、选择1.独立分配定律阐明

15、的是( )。A. 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规律 B.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C. 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D. 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规律 正确答案是: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2.YyRrCc自交的子二代(F2)有8种表现型,它们的分离比例为(3:1)的( )。A. 八次方 B. 四次方 C. 三次方 D. 二次方 正确答案是:三次方3.两对基因之间如果存在相互作用,可统称为( )。A. 基因互作 B. 显性上位 C. 互补作用 D. 隐性上位 正确答案是:基因互作4.两对基因之间表现为互补作用时,F2的比例是( )。A. 9:7 B. 12:3:1 C. 15:1 D. 9:6:1 正确答案是:9:75.两对基因之间表现为积加作用时,F2的比例是( )。A. 9:6:1 B. 9:3:4 C. 12:3:1 D. 15:1 正确答案是:9:6:16.两对基因之间表现为重叠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