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上课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8861594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上课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上课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上课(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三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主干知识整合核心要点突破易错易混防范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 商业发展的特点。 课标解读 1.概述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 2.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框架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商旅活动见证了古 代商业的繁荣 2、历代“市”的发展: 突破了“市”受制于“城”的局面 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3、商人的活跃(课外阅读) 4、商业都会的崛起 建立在农业、手工业繁荣之上 古代商业是如何产生的?请同学 古代商业是如何产生

2、的?请同学 们阅读下列材料,说说商业发展的基们阅读下列材料,说说商业发展的基 础是什么?础是什么?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其时男务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其时男务 耕耘,女勤蝉织,以为衣食之源,而耕耘,女勤蝉织,以为衣食之源,而 用以互相交换,用以互相交换,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农有余粟,则以易布 ,女有余布,则以易粟,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此交易之始 也。也。 王孝通王孝通中国商业史中国商业史 先秦时期兴起 秦汉到隋唐发展 宋元繁盛 明清进一步发展 古代商业的活跃 “商人”的起源:商王朝覆灭后, 商族人成了周朝奴隶。武王把殷商 遗民分给各诸候国,由于商族原是 贵族,养尊处优,身无长技,一下

3、 变为贱民,又被剥夺了土地和特权 ,无力赡养家眷,只好走南闯北劳 碌奔波,以做买卖为主要职业。周 族人重视农业,鄙视生意人,认为 买卖只是借交易获取别人劳动的成 果,是士农工商最后一等。在周人 的心目中,做买卖的人就是商人, 这就是中国称生意人为“商人”的缘 由。“商业”、“商品”、“商旅”诸词 也都由此而来 一、商人商运:从先秦大商到明清商帮一、商人商运:从先秦大商到明清商帮 范蠡范蠡吕不吕不 韦韦 1、先秦 (1)中国远古时代,已经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业在商代已经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时期,交易活动频繁,货币流通骨贝和铜 贝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 业中

4、心 2、汉代 (1)商运活跃,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 易之物莫不通的记载 (2)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 之一,为追逐利润而奔波 3.唐代 (1)水路:有所谓 俞大娘航船 ,规模宏大,航程较 远 (2)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 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4.宋代 (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东亚、南亚、 西欧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 (2)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3)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 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

5、夜算缗眠独迟。” 张籍贾客乐 思考,这一首诗反映了商人怎样的生活? 反映了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 商人的活动 1、商人的生活方式: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2、发达的商运:商运集中 方式 :水运:俞大娘航船 陆运:丝绸之路 海运 :海上丝绸之路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刘驾贾客词 思考,这一首诗又反映了什么? 古代商人常面对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 古代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 楼兰古城遗址楼兰古城遗址 边城暮雨燕低飞,边城暮雨燕低飞, 芦笋初生渐欲齐。芦笋初生

6、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无数铃声遥过碛, 应驮白练到安西。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张籍(唐)张籍 凉州词凉州词 陶瓷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福建泉州六胜塔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标 福建泉州的“瓷都”德化 我国瓷器在唐代中期即开 始向外输出,时间持续千余年 ,从而形成了“海上陶瓷之路” 。1853年在南非卓湾捞出一 批瓷器,其中就有元代德化的 白釉瓷。近年来,埃及、肯尼 亚也出土了许多从中国福建输 入的德化窑白瓷。 中外交往的见证中外交往的见证 摩尼教石像摩尼教石像 印度教石像印度教石像 蕃客墓地蕃客墓地 蕃客墓碑蕃客墓碑 泉 州泉 州 5.明清 (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

7、埠出现了 会馆 (2)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晋商和 徽商势力最为强大(商品经济发展 的产物) (3)说 明:商品经济到明清发展到 高峰 问题思考 1什么叫商帮? 提示 (1)概念: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 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互助”为宗旨,以会馆 、会所为其在异乡联络、计议的一种既“亲密”而 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 徽商与晋商 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 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 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至走出国 门,把生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 。徽商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 强的两大商帮。 商帮 形成原因:1)明清时期,农产品大量进入市 场;2)由于商业竞争

8、加剧,商人按地域结成群 体,形成商帮。实力最强的如晋商、徽商等。 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徽文化滋养百年徽商 商帮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1)积极:商帮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社 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最后阶段。它的活动,促 进了工农业产品的商品化和城镇经济的发展,推 动了区域之间的商品流通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 有的还将商业资本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促 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消极:明清商帮毕竟是封建性的商帮,它依靠 官府的支持进行经营,积累起来的巨额资本又多 用于购置土地、货币窖藏与奢侈消费,最后也随 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走向没落。 晋商的习商谚语:晋商的习商谚语: “有儿开商店

9、,强过做知县有儿开商店,强过做知县 。”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 西商人。西商人。” “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宁叫赔折腰,不叫客吃亏 。” “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诚招天下客,义纳八方财 。” “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十年寒窗考状元,十年学 商倍加难。商倍加难。” “忙时心不乱,闲时心不散忙时心不乱,闲时心不散 。” “快在柜前,忙在柜台快在柜前,忙在柜台” “人有站相,货有摆样人有站相,货有摆样” 台湾首富郭台铭台湾首富郭台铭 电视剧“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徽商胡雪岩徽商胡雪岩 徽商指的是以新安江流域 徽商指的是以新安江流域 为中心的安徽徽州府的商人,为中心的安徽徽州

10、府的商人, 因其善于忍辱负重,故称因其善于忍辱负重,故称“徽徽 骆驼骆驼”。亦贾亦儒亦贾亦儒是徽商的最是徽商的最 大特点。大特点。“亦儒亦儒”表现为:在表现为:在 教育方面投入大,科举考试成教育方面投入大,科举考试成 材率高。在商业经营中,徽商材率高。在商业经营中,徽商 在经商方面表现于在经商方面表现于自觉地用儒自觉地用儒 家思想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家思想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 的商业行动的商业行动,讲求义利之道,讲求义利之道, 见利思义,不义之财不取也。见利思义,不义之财不取也。 历经百年,胡庆余堂依然熠熠生辉,保持“真不二价”的诚 信传统。 徽商发展时期的特点: 徽商发展时期的特点: 1 1

11、、遍布全国。、遍布全国。 2 2、经营品种广泛。、经营品种广泛。 3 3、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小本经营、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小本经营 、由小到大。、由小到大。 4 4、资本雄厚。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资本雄厚。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 拥有资本四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清朝的拥有资本四千万两银子,而当时清朝的 国库存银仅国库存银仅70007000万两。万两。 5 5、信守的经营理念是、信守的经营理念是“讲道义、重讲道义、重 诚信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诚信为本、以义取利”,在市,在市 场上取得良好信誉。场上取得良好信誉。 6 6、获利致富后回报家乡,兴办社会、获利致富后回报家乡,兴办社会 公益事业、慈

12、善事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18051805年黄河淮河年黄河淮河 大水,扬州徽商捐大米大水,扬州徽商捐大米6 6万石,万石,200200万两万两 银子。银子。 摘自百度百科摘自百度百科 二 “市”的发展 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 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 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 ,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思考: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 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的 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 商业上的特点吗? 答: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很不方便 朝 代市的发发展情况 秦 代 汉汉 代

13、 六 朝 唐 代 宋 代 明 清 明码标价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草市形成,设“草市尉”进行管理 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商业区繁华 “草市”的特征及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特征:远离城镇;交通便利;自然形成;受到行政管理。 意义: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补充; 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想一想】 古代中国的“市”有一个逐渐成熟完备的发展过程 。 (1)据说西汉都城长安, 有正式的“市”9处,右图是汉代 “长安市长”印。请指出“市”和“市长” 的含义。 (2)宋代的“市”有何重大发展? (3)历史学习与研究,离不开史料。比如绘画 ,就是一种很好的史料,张择端的清明

14、上河图 有助于我们了解宋代的“市”。如果要了解古代 中国的“市”,你认为除了绘画外,还有哪些类型 的史料? 问题与思考 1)市:集中进行贸易的场所。(2分)市长:管理 市场的政府工作人员(或“官员”)。 (1分)(2)宋代的“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4分)(3)文献史料、遗存遗址、出土文物( 印章、画像砖)等。(4分)(答出任意两点得 全分) 古代“市”的发展演变具有怎样的趋势? 提示 (1)从市的空间范围来看,逐渐扩大,南北 朝时期乡村出现“草市”,唐代“草市”作用已十分 明显,并逐渐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宋代城市商 业活动打破坊市界限,形成繁荣的商业街。 (2)“市”内商业活动也突破

15、时间上的限制,唐代后 期“夜市”繁荣,宋代又出现晓市等。 (3)宋代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城市的经 济功能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4)明清时期出现大量专门的商业市镇;都市中的 商业区相当繁荣,如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 明清市镇的发展有何特点?这些市镇出现的原因 是什么? 提示 (1)特点:兴起于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 要冲地带;以经济功能为主,商业贸易活动极其 繁荣;多位于江南地区和运河沿岸,人口密集。 (2)原因:这些地区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交 通便利。 三 商业都市 (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表现出商业集中 的趋势。 (2)汉代的都市也因为商业的集中,出现了繁 荣景象。王莽曾在长安和“五都”,即洛阳、邯 郸、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控制市场 物价,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 心已经形成。 (4)唐代除了长安、洛阳最为繁盛,广陵也是 “雄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