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8860752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 案例背景1、基本情况:案主为9岁男孩,读小学二年级,单亲家庭,思想、语言比同龄孩子成熟,品行顽劣,经常做出一些危险性动作,学习成绩属中等,父亲曾经带其做过智力测试,智力正常,喜欢玩电脑游戏、手工制作。2、家庭情况:父亲53年出生,为回城知青,96年与小自己22岁的浙江女子结婚,婚后由于年龄、兴趣爱好的差异于99年离婚,离婚后母亲回浙江再婚,父亲带着案主单独生活,离婚后父母保持较友好关系,节假日,案主有时会到母亲那里过一段时间。父亲现为一大型中日合资企业副总经理,2003年查出患有鼻炎癌。爷爷奶奶已经过示,案主有两个姑姑,但住的都较远,案主去她们家的次数不多,居

2、父亲讲,姑姑们都很爱案主。由于父亲忙于工作,从案主读学前小班开始(3岁),早上送案主去学校,下午放学时父亲委托一位大妈妈把案主接到她们家,并在那里吃晚饭、洗澡、写作业,一直到晚上父亲下班回来把案主接回家。3、学校老师对其评价:据父亲讲,从学前班开始,老师就认为案主很顽皮,外面的集体活动,为了其他学生的安全和管理,老师会把案主留下,不让其参加集体活动。现在的班级,由于太顽皮,老师专门做了一本针对案主的意见薄,班里同学随时发现案主的顽劣的行为,并报告老师记在上面,案主非常聪明,平时不爱学习,经常逃课,只在考试前几天复习,但考试成绩挺好,案主数学、手工、语文课学的很好,英语教差。暑托班老师普遍反映案

3、主有暴力倾向,与其他小朋友打架,扰乱课堂纪律,严重影响暑脱班的正常进行。4、大妈妈对案主评价:大妈妈认为案主很聪明,平时从学校回来后就看电视,让他写作也不会去写,一直看到吃晚饭,若不看电视就自己玩,很少写作业,临近考试大妈妈叮嘱案主要考试了,要抓紧复习,这时候才会看看书,考试成绩挺好。在大妈妈家里,所有人也是顺着他,否则他会发脾气,用大妈妈的话说是“你要顺着他的毛长,否则会闹 ”在这位大妈妈带他之前已有三位大妈妈带过他,都因为他太顽皮,别人不愿带他。这位大妈妈带他也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家人认为大妈妈是没事找事,但这位大妈妈看到案主父亲工作忙,案主没有妈妈,可怜他们,因此即使案主惹人烦,她也是愿意

4、带他的。大妈妈很担心,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案主将来会麻烦,但是她认为对案主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把案主送到特殊的学校去,自己的责任较小。5、父亲对问题看法:父亲认为,案主今天的结果自己负有较大的责任,自案主很小时候,没离婚前,父亲对案主实行的是打骂教育,离婚后没有给案主较多的爱,使案主长期在缺少父母爱的环境中长大。另外他还认为,案主所在的学校在对待案主的有偏见的不正确教育方法上对案主今天的行为结果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谈到案主所在的学校包括幼儿园和现在的小学,案主父亲充满愤懑、仇恨心理,但同时又表示,不送到学校案主又能到那里去,自己也是没办法的事。二、曾经治疗经历:父亲曾带案主看过心理医生,医生

5、的诊断结论是:父母离婚、父亲生病对案主的打击很大,案主意识到失去母亲又要失去父亲而自暴自弃,因此常常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引起别人注意。医生的建议是要给案主更多的爱,这样才能激发案主把自己的爱带给其他人。三、案例诊断:工作员对案主进行了两天的接触与观察发现案主并不讨厌暑脱班生活,也想容入这个集体,很怕老师让他单独呆在一边。如果老师对他态度很凶,他如果觉得自己没错,他的反抗就很强烈,但如果是他做的不对,老师给他讲道理,他还是听话的,如果是严厉的批评他,他也会反抗,但不是较强烈。案主非常聪明动手能力很强,很喜欢手工课,在手工课,比其他孩子提前完成作品,且很有创意。数学运算能力很强,反映很快。在课间主动找

6、其他小朋友玩,但玩不长,通常是有不合他意的就与小朋友打起来,如果他喜欢或想玩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他不会主动借的而是趁小朋友不注意时拿别人的,如果在课间他与其他小朋友玩的过程中,工作员表扬他一些好的行为或鼓励他帮助小朋友他会很乐意的。在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缺乏礼貌用语通常是说“你、给我”等带有命令式语气的句子,不带有称呼的。综合分析案主周围人对案主的反应与工作员对案主的观察作出以下分析:1、在读学前班前,由于父母闹离婚,父母之间的不良交往方式,以及父母双方把情绪迁怒到案主身上,拿案主发泄,使案主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环境中,这对案主造成很大程度的伤害,使案主幼小心灵承受不能承受之重。2、在缺少爱

7、与温暖的环境中长大,家庭的变故,身边人的暗示(失去母亲,父亲得了癌症也可能会失去父亲,案主将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使案主总觉的身边的环境对他不公平,造成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仇视心理,这样的后果一方面使案主比一 般孩子成熟,另一方面也常常做出一些危害性的行为,表示他的报复心理和引起别人的关注。3、不良教育方式的影响,当父亲意识到家庭变故对案主造成的不良影响时,不是以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而是以另一种用物质上的满足弥补自己的愧疚的方式对待案主,使案主生活在纵容、顺从、娇惯的家庭环境中,由于自己工作忙,为给案主一个“安全,有人照顾的环境”又把案主寄养在别人家,殊不知无论是爸爸的做法还是寄养人家的做法都缺乏对案主

8、的正确引导,他们的这种一味顺从做法使案主养成了任性、耍赖的性格,使的他周围的人都要顺着他否则就发脾气。他的这种性格到了学校就行不通的,老师学生是不会象家人一样顺着他的,案主会感到外界对他是不公平的,在案主的概念中“公平”就是他的要求其他人象家人一样都可满足他,因此案主在学校或者外界就成了行为偏差学生4、学校缺乏对案主的正确引导,从管理学校或班级的大局出发,对案主管制与约束,甚至把案主领出来单独看待,为案主贴上行为偏差学生的标签,更加重了案主反抗与反常的心理,使案主的不良行为变本加厉。5、社会化进程在青少年成长中不足,他人导向的影响。四、治疗方案:系统理论认为整个系统是有各个子系统组成的,子系统

9、不同程度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本个案中,案主生活在由家庭、学校、大妈妈家、暑托班、乐群这些子系统组成的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对案主的态度会影响案主的成长,只有加强各个子系统的配合与合作,改变子系统对案主的不良态度,对案主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与案主所处的环境的联系与沟通,期望通过各个子系统的积极配合,为案主提供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从而促进案主的改变。同时在分析案主问题的成因时,应把案主放到整个系统中去考虑,注重分析整个系统环境对案主问题的影响。社会学有关社会化的理论认为幼儿时期的他人导向在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期间家庭尤其是父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0、由于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的缺乏和对父母权威性的依赖,父母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兴趣爱好对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此个案中父母言行影响、家庭的残缺,成为案主社会化进程中的羁绊。具体方法:1、观察案主每日行为,并做记录,把案主每天行为向其父亲反应,告诉父亲一些科学的家庭教育发方法,促进亲子沟通,使案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2、让案主参加暑托班正常生活,使案主容入集体,与暑脱班老师保持联系,多关注、鼓励案主,使案主感受到被重视。3、每天中午利用午休时间对案主做辅导,利用游戏、书画等案主喜欢的方式接近案主,与案主建立关系,并利用游戏对案主进行辅导。4、联系暑托班所有相关工作人员,改善他们对案主的态度,使

11、案主感受到生活在公平、爱的环境中。5、开学后与老师取得联系,商讨案主工作方法。五、治疗过程:1、首先工作员与案主爸爸取得联系,从爸爸那里了解案主的成长史、案主与其周围人的关系、案主的性情与行为表现,从案主暑脱班老师那里了解案主在暑脱班的行为表现、老师们对案主的印象与评价,利用大妈妈接案主回家的时间了解案主在大妈妈家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了解案主与大妈妈家人的互动方式,并从侧面了解案主与父母的交往方式,并对案主进行为期一周的接触与观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制定辅导计划,确定辅导的目标是减少案主的不良行为尤其是暴力行为;使案主懂并在生活中应用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协助案主融入暑脱班生活,能正常参加暑脱班

12、活动和课程。2、利用一周的时间与案主建立初步关系,为案主制定具体辅导计划,包括案主每日日程安排表、案主每日行为观察行为记录表、案主每日家长接送表,并把案主日程安排表交给案主爸爸,征得他同意,把案主的辅导时间分为中午下午放学前各两小时,其余时间让案主和暑托班的孩子在一起。为防止案主在暑脱班暴力现象的发生,每天安排一名志愿者跟进看护案主,志愿者负责每日记录案主的行为当案主要发生暴力倾向时制止案主并对案主进行辅导。每天保持与案主爸爸电话联络询问案主在家情况,并告诉爸爸案主在中心的行为表现,为帮助案主父子建立教好的沟通方式、增进父子感情,同时也是为了发掘案主真善美、性格中善良、纯真的一面,告诉爸爸引导

13、案主讲述在中心的一天生活,并告诉爸爸案主在中心好的行为表现,爸爸重点引导好的行为表现背后的理念,使案主明白人人都喜欢做好事和表现好的孩子,进而启发案主向好的行为方向努力。3、实施具体辅导计划,但这种与爸爸保持每天电话联络的做法只持续了一个星期,由于爸爸出差、工作忙、对辅导热度下降等原因松懈下来,变成几天联系一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后来每次打电话给爸爸,爸爸好象是很担心案主在学校又惹事了,也许是过往经验的影响使的爸爸认为老师打电话就是孩子在学校闯祸了,爸爸告诉工作员自己每天都问案主在暑脱班的表现的,工作员讲的他都明白,很不耐烦这种每天打电话的联络方式,在爸爸的心中孩子是聪明、优秀的与一般孩子一样

14、,只是周围的人误解孩子,爸爸非常袒护孩子。辅导期间工作员与案主爸爸联系8次,案主爸爸主动与工作员联系一次,是暑脱班临近结束的第二天,爸爸询问暑脱班结束的具体时间,并叮嘱工作员关照案主大妈妈来拿案主东西,对工作员对案主的帮助表示感谢,希望工作员能继续辅导案主,工作员向爸爸讲述在辅导中遇到的困难,表示辅导的难度。4、暑托班结束后,辅导也结束了,案主回到了学校,作为案例回访工作员曾去学校看望过案主一次,但由于时间处理不当,案主在上课,没有看到他,过了一段时间,案主到会馆来玩,工作员见到了案主,案主带着一群自己班同学来玩,案主告诉工作员自己已经读三年级了,工作员询问案主在校情况,案主表示自己经常会来玩

15、的,来看办公室的老师们,工作员发现案主一个细节,案主没有进办公室只是在门口站着与工作员对话,当案主告诉其他小朋友自己曾玩过的一台电脑,几个小朋友要进来玩电脑,案主立即制住了他们说这是办公室不能随便进,暑托班时期,案主是赖在办公室不走,现在能以自己行为和言语影响别人,这是很大的进步,案主在与工作员及其其他同工讲话时已不在表现出桀骜不逊的神情,而是较乖巧的样子。当初在辅导期,大概是“人在情景中”,案主本来就是很倔的,反抗意识很强,工作员及暑脱班给他定下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对他的限制,以他的性格就要表现出反抗、抵赖,而现在,工作员及其暑脱班与他的辅导专业关系已经结束,而现今是一种很普通的关系,案主也会表

16、现出一般小朋友具备的礼貌行为。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教化的加深,案主会向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当然在案主社会化的过程中,案主生活的环境家庭、学校及其相关机构和人员要对案主多一份爱心与关注。六、案例评估与检讨经过一个月的辅导,案主在暑托班的表现明显改善,懂得一些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暴力倾向明显降低,能主动找小朋友游戏七、检讨:辅导历时一个月,案主行为出现反复现象,在建立关系期,由于工作员制定并实施较全面的计划,工作员把主要精力放在案主身上,每天两次辅导时间全部与案主在一起,并观察案主的喜好与性格,并针对案主的这些特点利用游戏治疗间隙适时辅导引导,案主爸爸在前期还较配合,工作忙到外出差,案主减少了顺着他的环境,效果非常明显,案主进步很快,能在暑托班正常上课,遵守工作员为其制定的时间安排表,与志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案主的进步得到了会馆有目共睹,后期由于工作员其他外出工作,使得辅导时间减少,与案主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