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8856713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Word版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劝学赏古诗长歌行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赏析】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诗歌借物言理,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知明;“知明而行无过矣”,思是学与行的关键,学

2、不思者则不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为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人的道德修养也是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所谓“善假于物”,即善于学会利用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学有成效,学有创新,更要用心专一,锲而不舍。运用角度“积累”“专心”“舍与不舍”“知与行”“学与思”“善假于物”等。腹有雅量气自华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它平和静谧地流过时光,将所有的杂质一一沉淀,白云苍狗之间,仍清澈见底。偶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人们为它加固堤坝后,它就继续温顺地滋润农田。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雅

3、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胸襟。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花开的彼岸,亦可安然走过黑夜里的山路。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骆宾王将她骂得狗血喷头的讨武檄文后,莞尔一笑,大赞此人才华。臣子们面面相觑,她却责备宰相不能早日发现这一人才。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批评和指责,作为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而欣然接受。她敢于直视自己的错误,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从不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为自己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她深知,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日月当空!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而雅量,却如同那幽谷芝兰,香飘千年,至

4、今仍在。坚净居里,他挥毫泼墨,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诗思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师。他有着博大精深、无所不容的学问,也有着隽秀洒脱、卓尔不群的书法。可即使如此,他仍常常虚心请教于人,每当别人指出他的不足时,他便欣然如一个得到礼物的孩童。这便是雅量。对待不足敢于直视,胸怀如天地广。雅量,让一代大家山高水长!雅量让铁凝与莫言真挚感谢为他们挑错的人,让他们的作品更上一层楼。于人如此,于国家未尝不是如此。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我泱泱大国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面对。于是,有这样一群人站了出来

5、,他们以年华为桨,涉万里河疆。自此,辛亥革命的旗帜飘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井冈山的杜鹃开出血与火的颜色,南海边的渔村也地覆天翻,北京奥运火炬点亮中华雅量,让一个民族屹立东方!而我当代青年,更要直视错误,虚心改正,不计过往,意气风发,铿锵前行,因为腹有雅量气自华!(选自高考满分作文)佳作赏析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起兴手法。由眼前河流的雅量写起,由物及人,古今结合,联想到武则天、启功以及铁凝、莫言等人直视错误的气魄、胸襟,再由个人上升到国家,叙述一代代直视错误并虚心改正的国人的雅量,层层深入,结构紧凑,过渡自然,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这也是获得读者青睐的一个主要原因。再者,此文

6、题目“腹有雅量气自华”很有特色,使得文章主旨鲜明,让人耳目一新,可见作者无论是在对文题的理解上还是在选材上都高人一筹。另外此文诗一般的语言,流畅通顺,夹叙夹议,长短句结合,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写作借鉴1学拟题作者化用苏轼和董传留别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句拟题,紧扣文章中心“雅量”,使内容清晰,又富有文采,读来朗朗上口,很吸引人的眼球,值得学习。2学起兴文章开头借鉴诗经常用的起兴手法,先言河流雅量,以引出下文所咏的人之雅量。这种手法有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的作用。使用该手法需要与所咏之事有必然的联系,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7、”毫无关联。3学分析议论文的分析议论贵在有针对性。第二段扣住“直视错误的大气魄”“虚心聆听的大胸襟”分析“雅量”的含义,为提出论点“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做好了铺垫。4学叙述议论文中的叙述贵在准确、概括。叙述是为议论服务的,准确是说叙述的角度要选择精准,必须扣住后面的议论角度,不允许旁逸斜出;概括是说叙述语言力求简洁,不能太过详细。5学过渡第七段是过渡段,由历史人物论据过渡到当代人物论据,由一种对他人宽容的雅量过渡到一种自身谦虚的雅量。巧妙地使用过渡句,使文章结构严谨,文意连贯。6学论据本文选取了三个论据,两个从个人的角度,一个从国家的角度,分别论述雅量对包容他人、个人进步、国家发展的

8、重要作用。角度选择典型。【考点点击】省略句是高考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学习中应予以重视。【技法点拨】文言特殊句式省略句一、基本概念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二、抓住特点,识别类型1省略主语主语省略可以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1)承前省。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是一致的,为了避免行文的啰唆,可将后一个主语省略。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岳阳楼记)“衔远山”前省略主语“洞庭湖”,可根据前面一句“在洞庭一湖”推测出来。(2)蒙后省。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是一致的,为了避免啰唆,可将前一个主语省略。如: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

9、入。”(鸿门宴)“度”前省略主语“公”,可根据后一句“公乃入”推测出来。(3)对话省。在人物对话的语境里,当交代清楚对话双方之后或对话者人名已在前文出现过,为了行文简洁,可以将作主语的对话双方省略。如: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鸿门宴)“甚急”前省略主语“今日之事”,可以根据上文“今日之事何如”推测出来。2省略谓语(1)承前省。前后两个句子的谓语是一致的,为了行文简洁,可将后一个谓语省略。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舞”后省略了“为乐”二字,可根据前文的谓语“为乐”推测出来。(2)蒙后省。前后两个句子的谓语是一致的,为了行文简洁,可将前一个谓语省略。如:夫秦王有虎

10、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可根据后句“刑人如恐不胜”的谓语推测出第一个“如”后省略谓语动词“恐”。(3)共喻省(据文意省略)。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谓语。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蒲松龄狼)根据上下文,可推测出该句的谓语为“遇”,“遇到”的意思。3省略宾语(1)省略及物动词后的宾语。如:遂拔以击荆轲。(荆轲刺秦王)“遂拔”后省略动词“拔”的宾语“之”,也就是剑。(2)省略介词(“与”“以”“因”“为”)后的宾语。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与”是介词,而“谋”前面省略了宾语“之”,即项羽。4省略兼语“使”“令”“命”“召”“俾”和“拜”“除”等一些

11、动词后,一般来说,应该有兼语(通常是“之”“其”)与之搭配,但这个兼语却没有出现。如: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使”后省略兼语“其”,代指扶苏。5省略介词文言文中介词“于”“以”等经常和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句子补语或状语时,介词往往被省略。如:赐之彘肩。(司马迁鸿门宴)“赐之”后省略介词“以”。6省略量词数词后面量词通常省略。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跪”前省略“条”,“螯”前省略“只”。三、方法指导1分析语法,今为古用首先查找句中的谓语动词。然后分析谓语动词前半部分,如没有陈述对象,就是缺少主语。再分析后半部分,若是及物动词后面没有与之搭配的成分,有可能省略宾语;有名词、代词而不是宾语

12、,就有可能省略介词。2抓住关键,掌握类型所谓关键就是省略句中每一类型的突出特点。从词性上讲,动词(及物动词“使”“令”类、“封”“拜”类)、介词、数词等;从句式上看,结构一致的句子、对举性质的句子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3瞻前顾后,联系语境文言文中有些省略,我们只要联系上下文,瞻前顾后,就能推断出省略的成分。【典题共享】(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

13、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

14、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译文:_(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译文:_解析:(1)句抓住关键词“奉法”“枉”“无复”。

15、(2)句抓住关键词“辄”“屡”“歌”。“侵入平原界辄死”是省略主语“蝗虫”的省略句。答案:(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一、语言运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B君子生非异也C吾尝跂而望矣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解析:A项,“”通“煣”,使动用法,使弯曲。B项,“生”通“性”,资质、禀赋。D项,“有”通“又”。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B而闻者彰 彰:清楚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少许,少量,少部分D而绝江河 绝:横渡解析:“须臾”应为“片刻”的意思。答案:C3下列对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