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商品学》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8854745 上传时间:2019-1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商品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大《商品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大《商品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大《商品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大《商品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商品学》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商品学》期末复习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 (商品的)硬度:是指商品抵抗较硬物体对它的穿刺或压入的能力。2. (有机体商品的)呼吸作用:是指有机体的商品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呼吸,分解体内有机物,产生热能,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的现象。3. “3C”标志:全称为“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它是各国政府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4. HACCP:HACCP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的英文缩写,是以科学为基础,通过系统地确定,食品的具体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性的系统。5.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又称戴明环。其含义是质量管理分

2、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作出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实施效果,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的工作方法,这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6. 安全认证:指认证机构只进行涉及产品安全性能部分的认证,认证内容包括对产品安全性能的试验,再加上必要的工厂检查,符合安全认证条件后,颁发谁证书并准许产品上附有安全认证标志。7. 包装 184页8. 包装技术 :包装操作时所采用的技术或方法。9. 充气包装:是将商品置于气密性好的包装容器中,用氮、二氧化碳等不活泼气体置换容

3、器中原有空气的一种包装方法。这种包装多用于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10. 出入境动植物检疫:是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为了房子危险性病、虫害扩散、针对进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装载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以及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实施的检疫。11. 防御商标:指非驰名商标的所有人将自己的同一商标在各种不同类别的商品上分别予以注册的商标。12. 防震包装:又称缓冲包装,是为了保护商品的性能和形状,防止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受到冲击和震动的破坏,所采取的包装技术。13. 感官检验 :又称感官分析,它是用人的感觉器官作为检验器具,对商品的色、香、味、形、手感、音色等感官质量

4、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做出判定或评价的检验方法。14.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15.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我国标准化法规定,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它的制定和实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对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6. 过分包装: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包装的有效容积大大超过内装商品的实际体积,外形尺寸被故意扩大;二是指包装质量和内装商品

5、的质量不匹配,包装被过分的装饰装潢。17. 行业标准:是指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由专业标准化主管机构或专业标准化组织批准发布;在某个行业范围内同意使用的标准.18. 合格认证:指第三方的认证机构证明供方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关的技术法规或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19. 合格声明:是由供方或卖方单方面通过有关的产品说明或文件或合格标志等形式,表明其所提供产品的全部特性能够符合需方或买方的要求。2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由第三方公证机构依据公开发布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对供方的环境管理体系实施评定,评定合格的由第三方机构颁发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给予注册公布,证明供方具有按既定环境保护标准和法规要

6、求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环境保证能力。21. 理化检验 :是在实验室的一定环境条件下,利用各种仪器、器具和试剂作手段,运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方法来测试商品质量的方法。22. 贸易技术壁垒:是指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出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国外进出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23. 品质公差也叫质量公差,是指在贸易中允许交付货物的特定质量指标有在公认的一定范围内的差异。是指由于科技水平或生产水平所限而产生的、国际

7、上公认的工业制成品的质量误差,即品质规格的上下限度之差。24. 破坏性检验:是指为取得必要的质量信息,经测定、试验后的商品(样品)遭受破坏,不能继续使用的检验。25.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指由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依靠正式发布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说不定,颁发证书和注册名录,以证明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能力符合相应标准或有能力按规定的质量要求提供产品的活动。26. 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对涉及国家安全、人体健康或安全、动植物生命或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的产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它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对应的标准或技术法规。27. 全过程:

8、是相对于制造过程而言,就是要求把质量活动贯穿于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28.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29. 全社会推动:指要使全面质量管理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把工作局限于企业内部,而需要全社会的重视,需要质量立法认证和监督,进行宏观上的控制引导,即需要全社会的推动。30. 全员:是企业全体人员都要参与,人人有责。31. 认证: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32. 商品编码:是指根据一定规则

9、赋予某个商品项目以相应的商品代码的过程。33. 商品标准: 指为保证商品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对商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主要有标准名称与编号、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要求、抽样、试验方法、分类和标记、标志标签和包装、规范性附录等内容。34. 商品标准化:是整个标准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在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中制定、发布以及推行商品标准的活动。35. 商品储存:指商品在流通中的暂时停留过程。36. 商品代码:商品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存储和处理,用来表示特定商品项目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37. 商品的分类标志:是指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

10、属性方面的一些本质性特征和特性,人们依据这些特征能将商品唯一地、稳定地、明显地区分开。38. 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用其进行交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货币,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9. 商品的品级:商品质量高低所确定的等级。40. 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于人或社会的正面意义或积极作用,或者说是指商品具有能够满足人或社会需要的能力。41. 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商品对其消费者、用户所具有的直接的消费使用价值。由商品的有用性在实际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作用形成。42. 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商品的有形附加物包括商品名称、商

11、标及其注册标记或品牌、商品条码、商品包装及其标志、专利标记、商品原产地标志或证明、质量、安全及卫生标志、环境标志、商品使用说明标签或标识、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修卡、购货发票。43. 商品分级:根据商品质量标准(包括实物质量标准)和实际质量检验结果,将同种商品区分为若干等级的工作,称为商品分级。44. 商品分类:商品分类: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管理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全部或部分需要,将管理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以所选择的适当的商品基本特征作为分类标志,逐次归纳为若干个范围更小、特质更趋一致的子集合体(类目),从而使该范围内所有商品得以明确区分与体系化的过程。45. 商品检

12、验 :指商品的供货方、购货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某种手段和方法, 按照合同、标准或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品质、安全及卫生性能、规格、质量(重量)、数量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做出合格与否或通过 验收与否的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或解决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的争议,便利商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第三方有关证书的业务活动。46. 商品目录商品是指在商品分类和编码的基础上,用表格、文字、数字和字母等全面记录和反映商品分类体系的文件形式。47. 商品品种:指按某种相同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者是指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48. 商品品种策略:是指零售商业部

13、门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改变或调整商品品种所采取的措施。49. 商品品种计划:指商业企业计划或规划其经营品种的组合。50. 商品品种结构:是在一定范围的商品集合体中,对于各类商品及每类商品中不同品种的组合状况及其相对数量比例的客观描述。51. 商品使用价值规律:由商品交换而产生的存在于同类商品使用价值中的社会必要标准及其对生产者的反作用,就称为商品使用价值规律。52. 商品条码: 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表示一定商品信息并粘附在商品或其包装上的条纹标志。53. 商品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表示一定商品信息并粘附在商品或其包装上的条纹标志。54. 商

14、品学: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55. 商品质量:指商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明确规定的和通常隐含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56. 商品质量监督:是根据国家的质量法规和商品质量标准,由国家指定的商品质量监督机构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活动。57. 现代商品质量观:应当包含自然质量、无形质量、社会质量三个层次。自然质量是指商品满足消费者明确和潜在需求的各种物质性特性如化学特性、物理特性、功能等。无形质量是指与商品有关的各种服务,如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社会质量是指商品从生产、流通、消费、废弃整个生命周期满足全社会利益所必需的特性,如不污染。58. 运输包装 :

15、以运输储存为主要目的的包装。59. (有机体商品的)呼吸作用:是指有机体的商品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呼吸,分解体内有机物,产生热能,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的现象。60.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61.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62. 质量方针: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63. 质量改进:是组织为更好地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和期望,而改善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和(或)提高用于生产和交付产品(服务)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活动。64.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65

16、. 质量控制:也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它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66. 质量特征:是指商品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67. 质量指标:商品质量特性通常需要各种数量指标来表示,这些数量指标称为商品质量指标。二、单项选择题1. ( )是国家干预产品质量的手段之一,其目的是扶优限劣,鼓励生产企业生产更多的优质产品。C.评价型质量监督2. ( )是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的媒体形式,是将个别企业的不良质量行为和现象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舆论工具公布于众,由此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压力,促使被监督对象及主管部门积极迅速解决问题。A.新闻的质量监督 3. ( )是指达到结果与所有资源之间的关系。C.效率 4. ( )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A.数理统计方法5. ( )尤其适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